定格歷史,禮讚生命——國內首部援鄂醫生親歷抗疫日記出版

4月20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隆重舉行援鄂醫療隊員回家儀式。會上,由仁濟醫院主編,上海市第一批援鄂醫療隊員、仁濟醫院呼吸科查瓊芳醫生撰寫,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查醫生援鄂日記》正式首發。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國強首先致辭。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楊振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黨委書記範先群、院長陳國強、交通大學出版社社長李芳、仁濟醫院黨委書記夏強、院長李衛平、作者查瓊芳出席新書首發儀式。據悉,《查醫生援鄂日記》是國內第一部正式出版的援鄂醫生親歷的抗疫日記。

《日記》揭開了中國迅速控制疫情的密碼

2020年1月24日,除夕之夜,上海第一批援鄂醫療隊啟程,赴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參加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患者救治工作。查瓊芳醫生作為這支敢死隊裡交大醫學院系統唯一的女醫生,她在緊張繁忙的援助工作之餘,每天發回一段日記,以抗疫一線醫生的視角記錄大疫之下的舉國之戰。

據悉,上海第一批援鄂醫療隊也是迄今上海最早出發、援鄂時間最長、最少思想準備的一支隊伍,是最少有成熟經驗參考、早期最缺防護物資和防護條件的一批人員,同時也是拯救最危重病患的一群勇士。

從除夕到3月31日,查醫生日記共67篇,跨越援鄂的整整68天,也是目前出版的最完整的抗疫日記。《查醫生援鄂日記》揭開了中國迅速控制疫情的密碼:再現了醫務人員以及所有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在面對災難、面對危險時表現出來的義不容辭和善良勇敢,並用這種無私無畏的精神構築起了巨大的中國力量。有了這種力量,我們就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就沒有逾越不了的鴻溝。

陳國強院長撰寫《序》

中科院院士、上海交大醫學院院長陳國強為此書撰寫了《序》。他寫道:查醫生是上海第一批援鄂醫療隊裡交醫系統唯一的女醫生,兩個多月來,我在感動、擔憂甚至哽咽中為數批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的援鄂醫療隊送行,更通過微信朋友圈關注在湖北、武漢“玩命”的援鄂戰友,那種“去留肝膽兩崑崙”、“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大無畏精神,可歌可泣!在這些信息裡,我看到了查瓊芳醫生的《日記》,從除夕夜出征武漢寫到3 月31 日落地上海,一日不曾落下。她的文字樸實無華,但情真意切,讓我感慨,也時常令我淚目。陳院長說,《查醫生援鄂日記》通篇沒有宏大的敘事,只有每天的日常,而就是這些醫護人員、警察、社區工作人員、貨車司機、公交司機、志願者司機、快遞員普通人的日常,一點一滴拼出了中國阻擊新冠肺炎疫情的路線圖。查醫生日記曾被全國很多媒體轉載,其中傳遞出的信心和力量,像陣地上高高飄揚的旗幟,感召著一批又一批醫護人員增援湖北的醫護人員。

《日記》的初衷是讓後方放心

最初,查醫生用語音發回一段日記,作為對自己一天工作的梳理和彙報,作為給自己解壓的一種方式,作為對擔心自己的家鄉朋友的統一回應。日記經仁濟醫院宣傳處整理成文後,被廣大媒體廣泛轉載,讀者的期盼成了查醫生堅持每天記日記的動力。從援鄂第一天到最後一天,共67篇日記。日記中她一字字一句句記錄下來在武漢親身經歷的人和事,這是她對自己這段難忘經歷的記錄。回頭看,也是從一個切面對中國抗疫這段歷史的見證。。

查醫生在日記裡記錄了她身邊許許多多讓人感動的人和事:她看到每一個醫護人員無私無畏,永不放棄,和時間賽跑,與病毒抗爭;她看到被病魔折磨的病人,在醫護和病友的關愛和鼓勵下,用堅強的毅力與病毒鬥爭,直到能邁開腳步,笑著走向陽光的那一刻;她看到志願者們無私奉獻,冒著被感染的風險,把周到的服務送到需要幫助的人身邊;她看到來自黨和政府、社會各界源源不斷的關懷和支持......

查醫生說:每一個我們都是平凡的

查瓊芳感慨萬分,她衷心感謝新聞出版有關部門、交大出版社、仁濟醫院等機構的大力支持和讀者們對此書的喜愛。她說,每一個我們都是平凡的,可是我們都有勇氣!有勇氣逆行,有勇氣去戰疫。感謝這些飽受創傷卻依然心懷感恩的武漢人民,希望他們以後的日子一帆風順。“這是一段難忘的歷史!而今天起,我們將再出發!”

《查醫生援鄂日記》將多語種、多媒體呈現

據悉,查醫生的日記在受到中國媒體的廣泛關注的同時,也吸引了外國出版社的目光。本書的越南語的版權已經輸出並啟動翻譯工作,將於近期出版,泰語版等其他語種版權亦在洽談中。《日記》外文版的迅速翻譯出版,將為世界各國共同抗擊疫情提供中國經驗。

該書還收入了援鄂隊員李佳醫生以查醫生為原型創作的歌曲《等你》、《勇氣》以及由東方衛視牽頭製作、著名導演魯國良執導、著名歌唱家廖昌永演唱的MV《勇氣》,。此外,該書的有聲版也將在喜馬拉雅、蜻蜓等平臺陸續上線。

附:查醫生的日記扣動了我們的心絃

——他原來在公司上班,後來金銀潭醫院招募志願者,他就報名了,一個月前來到醫院。他做的事情主要是收醫療垃圾,打掃衛生。我問,“你進隔離病房嗎?”他說,“要進去收垃圾和醫療廢物。”問他害怕嗎?他很靦腆地說,“第一天進去的時候怕,後來就不怕了。”問他,“還回家嗎?”他笑了,不能回去,住酒店,吃盒飯,每天來工作就是他們現在的生活狀態。感謝武漢的這些志願者,在金銀潭醫院缺乏工勤人員的時候挺身而出,不畏風險,他們都是無名英雄。

——到了武漢後的第一天,他就在“中暑”式穿戴中上了近九個小時的班,一聲不吭。回首當初,他說自己也不知道是如何撐下來的。在我們面前,他從沒叫過苦和累,這就是“90後”的擔當吧。

——早上六點剛過,對講機裡傳來內圍護士的聲音。有位護士身體不舒服,需要出來休息一下,讓外圍的護士接應一下。6點40分左右,出來休息好的護士想要繼續進隔離病房。我和外圍護士勸她不要進去了,畢竟 8 點她的班就結束了。可她說,吃過牛奶和食品,她感覺好多了,她知道自己的身體。最後她還是換上防護服繼續完成她的工作,堅決的神情讓我們不忍心說不。

確實,凌晨4 點到 8 點的內圍班是最辛苦的,之前能不能睡好暫且不論,凌晨3 點不到就得起床,怕上廁所又不敢吃不敢喝,換上防護服進去,工作到早晨 5 ~ 6 點又是人最疲倦的時候。

——天氣暖和了,出汗多,因為不能補充水分,這個時間點身體很容易出問題。曾經有護士跟我說,穿著防護服太熱,不做事的時候就背靠在牆上,可以感受一下牆壁的涼意。

——8 點半,我們仁濟醫院的吳文三從隔離病房出來,渾身溼透,頭髮滴汗。他說,穿上防護服,剛進隔離病房就開始出汗,等6點左右開始給病人抽血等操作時,頭髮上的汗就不停地滴下來。今天武漢的溫度達到23 度,穿著防護服的醫護人員非常辛苦!希望天氣不要熱得太快,再給我們一些時間,希望大家平安下班。

——不幸的是,她在清晨 7 :30 還是走了。當我打電話通知她的愛人時,一個大男人在電話中哭了……他詢問能否見病人最後一面,並且留下妻子的手機做個留念。我不確定在這特殊時期他的要求是否能夠得到滿足。我很想安慰他,但這時候任何話都很無力,再說下去我的淚水也快止不住了。我只能匆匆掛上電話。

——下午的酒店大堂,一位陸軍女隊員在鋼琴前彈起了《致愛麗絲》。雖然沒有多少觀眾和聽眾,但是明朗歡樂的旋律讓人感受到了愛和遠方。是啊,雖然有時繁忙緊張,有時沮喪和心痛,但是在抗疫前線的我們依然熱愛生活。

——我們重症病房有一對夫妻,15 床和6 床,同時感染了新冠肺炎,住進了隔離病房。15 床的妻子病比較重,需要無創通氣;6床的丈夫症狀相對輕,吸氧就可以了。膽小的15床時刻都需要人作陪,夜間由護士作陪,連上廁所也叫護士站在門外,白天則是6床患者多次過去相陪。今天是情人節,兩人坐在一起,雖然沒有鮮花,但是一人手捧一個蘋果,無比虔誠地請我們的護士幫他們拍了一張合影。我想,等他們出院了,他們會永遠記得今天這個特殊的情人節。

——另一條發在群裡的微信又在提醒大家,援鄂醫療隊常用藥物調查又在進行了。這是我們的後勤劉老師在統計大家所需要的慢性病用藥情況。我們醫療隊隊員中,有高血壓、糖尿病、胃潰瘍、竇性心動過速、早搏等慢性病患者。後勤老師通過各種辦法為大家籌集所需要的藥物。

——下班時,外面天已經黑了。回到酒店,趕緊吃飯,晚飯只供應到晚上 6 :30。十幾個小時我只吃了一頓早飯。我覺得自己就像一隻駱駝,在食物和水充足的時候補充大量水分和食物,儲存在身體裡,在需要的時候就把這些儲存的能量利用起來。

——說起劉老師,我們暱稱“劉老闆”,劉老闆是我們的大內總管,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可是我們這支隊伍因為出發倉促,稱得上是“兵馬先行,糧草後動”。所以,對志願者小分隊來說,劉老闆乾的活是又苦又累的活,而且壓力也大。我們醫護人員在病房裡作戰,劉老闆在後方為我們“保駕護航”,管我們吃飽穿暖還小有富餘。分發物資,大家來不及領的,劉老闆會帶著志願者小分隊把東西放到每一個房間門口;隊員有防護物資或生活物資捐贈途徑,找的也是劉老闆。我曾看他兩個手機左右開工不停地接著電話,也曾看他凌晨四點出發去武昌火車站領取物資,還曾看他晚上十點半推著車把防護物資送到醫院,更多的時候是他在酒店門口管理和分發物資……忙碌的身影,感覺他的活最難幹,也最累。

——三個人全副武裝後一起進入隔離病房。跟著周教授查房,總是感覺到人文關懷的力量。在他眼裡,病人首先是人,其次才是他的病:他總是去安慰,常常去幫助。

——昨晚睡眠很不好,12 點才剛剛入睡,之後基本每兩小時醒一次,看樣子又要適應幾天的碎片化睡眠了。全季酒店的設計很像迷宮,我的房間位於“迷宮”深處。房間很冷,在院感老師沒有搞清楚酒店空調的通風系統之前,我是不敢開空調的,因此,我感受到了久違的寒冷氣息。在被窩裡瑟瑟發抖,靠骨骼肌的運動產生熱量,度過了春天到來後的第一個倒春寒。

——一級級排查下來,找來的電話號碼還是同一個,仍舊聯繫不上家屬。我們只能給她冠個無名氏的名字,先用藥,等病人情況進一步好轉,問清楚姓名和身份證,才找到了她的家屬,等問清楚病史,用上她正確的名字時,已經是兩天後了。

——為了挽救這位病人的生命,今天醫護人員要對他進行俯臥位通氣。病人體重大約200 斤,穿著厚實防護服的我們感覺力不從心,整整五名醫護人員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小心翼翼地完成病人的翻身。周教授又調整了他的呼吸機參數,希望他能夠挺過這關。

——護士準備工作都做完了,我們幫助病人把姿勢放好,然後開始操作,平時簡單的操作,沒想到在隔離病房這麼難,心裡有點後悔沒有找幫手。找好穿刺點,戴好手套、常規消毒、鋪巾……流程熟得不能再熟,可是做起來的感受卻不一樣。護目鏡儘管事先塗了防霧的液體,但還是起霧了(可能我的熱量太足了),視野模糊,還有戴著三層手套的手,手指敏感性和靈活度都打了很大的折扣,還得防止針刺傷,一切操作就像慢動作一樣進行著。一邊操作,一邊還得安慰病人:“你看,我這就跟皇帝的新裝一樣,你看我一針筒一針筒地往外抽,可是卻啥也看不到,其實,我抽的是氣體,你胸腔裡的氣體。”(我心裡還藏了一句話,姐抽的不是氣體,是病毒)。幹完活,給病人固定好,叮囑好注意事項,我全身已經像是從水裡撈出來的一樣了。

——蔣教授給這三位病人分別按上了頭銜,一位鼻導管吸氧的做組長,另一位鼻導管吸氧的做副組長,最後一個高流量吸氧的患者因為只能臥床,做組員。三位同志互相監督,做呼吸康復鍛鍊,看各自是否合格這樣就鼓勵了病人,又可以充分調動病人進行康復訓練的積極性。

——擔心病人再有情況發生,我曾戴著口罩,穿著厚重的棉大衣,坐靠在辦公室的椅子上。這是我人生第一次體驗戴著口罩睡覺:在安靜的環境下,能清晰地感受到我的每一次心跳和呼吸。我的心跳很快,呼吸有點累,因為每一次喘氣都需要費力。

——昨晚六點開始夜班,今日快十點回到酒店,近16個小時的夜班,估計是我有史以來最長的夜班,而且是個不吃不喝的夜班。

——我們重症病房的第一例患者今天出院了。馳援武漢20多天來,我們第一次感受到患者出院的喜悅:當看到病人舉起大拇指,欣喜若狂的我們感覺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金銀潭醫療聯合管理團隊成立,我被安排進了聯合醫務處。共產黨員要一切行動聽指揮,我當時就答應了。但是掛了電話,心裡面開始打鼓,我行嗎?好像又開始有壓力了。

——40多歲的病人出現了自發性氣胸,右肺壓縮了80%,給他放置胸腔閉式引流。肺張開了,胸引管也拔了,沒過幾天,病人又出現了氣胸,接下來就是我在隔離病房的第一次獨立操作,800毫升的氣體是我一針筒一針筒抽出來的。記得當時我一邊抽一邊想,“姐抽的不是氣體,姐抽的是新冠病毒!”這種穿著隔離服操作的艱難和渾身悶熱汗溼的感覺我會記住一輩子。

——作為4人小分隊的唯一一名醫生,也是最年長的一位,我再三關照大家,在隔離病房如果感覺不舒服,一定要提早先出來,千萬不要撐不住了讓人送出來,防止二次汙染。天氣熱了,上班前也要多補充水分,不怕上廁所,畢竟領隊反覆重申過了,我們現在不缺物資,保護好自己是硬道理。

——這是我收到的金銀潭醫院的又一件禮物“榮譽證書”。證書上寫著:“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白衣執甲、逆行出征、不怕犧牲、甘於奉獻,充分展現醫務工作者醫者仁心的崇高精神。為感念您的特殊貢獻,特授予您為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榮譽職工’稱號。”落款是:中共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委員會。用感恩的心收下這份沉甸甸的禮物,感覺自己成為真正的武漢人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