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文苑】草木頌


【安定文苑】草木頌

曉蓀,本名孫學武,甘肅定西人,政府公務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甘肅省作家協會會員。作品散見於《飛天》《金城》等文學雜誌,入選《甘肅省新時期文學作品選》,多次在全國文學大賽中獲獎,出版有散文集《雪落無聲》《午後陽光》。

《微看安定》第二期刊登孫學武的散文《草木頌》。感謝您繼續關注安定區水土保持局、安定區文體廣電和旅遊局、安定區文化館聯合舉辦的“安定作家看水保”採風活動徵文,歡迎不吝賜稿!徵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安定文苑】草木頌

風吹瘦了谷地,風吹皸了臉膛;霜殺了洋芋,霜滅了希望;雪摧殘了桃杏,雪遮蔽了年關;雨忘了莊稼,雨毀了山路……草木一秋,冬來缺柴少米。安定的古老歲月,是一部不堪回首的苦難史!

風調雨順,這是安定人一直掛在嘴邊的夙願。走在安定的山頭上,偶爾會遇見一個大土墩,它如果不是遺落的烽火臺,就是祭山的道場。那裡面埋了豬毛羊血、死銅爛鐵,據說專治鬼怪精靈興風作浪,禍害人畜。然而,災害卻似乎從來就沒有停歇過。

我原以為,這片土地到父親手裡會被打理得井井有條,但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包產到戶的頭幾年,它還是辜負了我們的一腔熱情。最痛心的是,春天裡凍土消融,一大塊一大塊的田地沿著崖畔雪崩一般地坍塌,夏秋一場暴雨,土壤連同莊稼被揭了皮似的捲走。父親一聲嘆息,埋頭修修補補。

一方水土,極其艱難地養活著一方人,甚至連水土本身,也持續流失。把根留住,就要把水土留住,這叫守土有責!

那時候,“遠學大寨,近學大坪”,興修梯田已經十餘年,雖然梯田的威力尚未完全釋放,但大家都認定增產增收是早晚的事。大坪的冉桂英、劉玉秀,這些曾經帶領鄉親戰天鬥地修梯田的人,理所當然地成為人們心目中的大英雄,而以前隊裡的基建隊、鐵姑娘隊,就是身邊的小英雄。每年秋收後,我們帶上乾糧,扛起鐵鍬、钁頭,推上爬山虎(獨輪車),拉上架子車,去到自家的坡地上修梯田。

一九八三年,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視察甘肅,他寄語定西人民“種草種樹,治窮致富”,並親手在中南海釆集樹種寄給定西,安定人把它種植在縣城苗圃,育成苗後又移植到四山八屲。一九八六年,胡耀邦來到定西,他親筆寫下“旱塬鬥天,草木當先。”安定人民深受鼓舞,把生存環境的改造從興修梯田進而轉向小流域綜合治理。

種草,栽樹,全民動員,老少動手。這是安定歷時最長、聲勢最為浩大的工程,我從七八歲能抱起一棵小樹苗開始一直到過了不惑之年都未曾間斷參與其中。山坡上挖成反坡臺,栽上樹苗,生土溜在邊坡,撒上草籽,然後盼著老天下雨,草木發芽。安定的荒山上栽活一棵樹何其不易啊,“春上栽,秋上拔,冬天搗上罐罐茶”,第二年再補栽,第三年再補栽,直到全部成活。

不經意間,山頭河畔,地埂毛溝,榆樹、柳樹都長得鬱鬱蔥蔥,無論在哪塊地裡勞動,遠不過三五十步,都有樹蔭可以乘涼。房前屋後,父親栽的櫻桃、桑樹都掛了果,杏子梨子熟時,鋪天蓋地。清泉四季流淌,夏日玩水,冬日滑冰,讓人忘記了身處旱塬。初冬時節,掃了樹葉一筐筐揹回家,塞滿柴房,就能過一個溫暖的冬天了。那些年糧食連年豐收,似乎除了缺錢,日子過得越來越殷實。

一九九九年,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鎔基視察定西,他提出要堅決實行坡耕地退田還林,做到樹上山、糧下川。安定實行退耕還林草、封山禁牧後,生態環境徹底改善,“山頂造林戴帽子、山坡種草披褂子、山腰梯田繫帶子、山下建棚圍裙子、溝底打壩穿鞋子”,安定人叫它“五子登科”,那種成就感、自豪感溢於言表。

每次回到我的老家,我就有一種被草木包圍的感覺。那些比我年長的樹,讓我想起逝去的長輩,他們累彎了腰背,但一生捉襟見肘;那些和我同齡的樹,已經枝繁葉茂,風雨摧不垮了;而那些比我年輕的樹,生機勃勃,一副無憂的樣子;我曾經無數次走過的路、爬過的坡,草深深,花灼灼,安靜地等待著他的主人。

每每想起我在山坡上種植的白楊、檸條、沙棘,紅豆草、沙打旺、野木樨,我就想帶著我的兒女們去到安定的山川看看,想讓他們知道幾輩人對這片土地近乎悲壯的改造。響河、花岔、九華溝、太白山,這些都是我們常去的地方,我親眼看著這裡的山青了,樹綠了,一年更比一年。我也帶他們去青嵐山,去川坪,看晚清重臣左宗棠西進收復新疆時帶領湖湘子弟在這裡栽植的旱柳,它們老態龍鍾,它們被小樹簇擁,它們彷彿享受著天倫之樂!

孩子們在樹蔭下玩石子、捉蛐蛐,尋幾聲鳥鳴,追一番蝴蝶,享受著從城裡帶來的美食和飲料。我像一位老農講述莊稼的故事,像一位戰士回憶戰鬥的情景,他們已不太關心這片土地的過去,他們的眼裡一片蔥濃,他們的心裡只有未來,只有山外的世界。“先人栽樹,後人乘涼”,這是我們的初衷,想來也無可厚非。

風吹綠了山川,霜染紅了秋葉,雪醞釀了墒情,雨滋潤了麥豆……我行走在安定大地上時,處處水土含情,株株草木有意!

【一日一景看安定】中國農業銀行萬畝員工林:位於巉口鎮三十里鋪村朱家山。中國農業銀行50萬員工募集捐款405萬元,營造農行萬畝員工林。2004年4月9日,來自中國農業銀行總行、省、市、縣農行系統的領導和幹部職工以及當地農民和中小學生1600多人參加啟動儀式,開展植樹造林活動。如今,朱家山上連綿的公路沿著山樑蜿蜒而上,生機盎然的側柏和雲杉鬱鬱蔥蔥,四翅冰藜和大果沙棘組成的混交灌木生機盎然,一道獨具特色蔚為壯觀的綠色風景線呈現在旱塬之巔。

【安定文苑】草木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