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因疫情的影響,在外打拼的一些年輕人回到農村種田,大家怎麼看?

農村啊潘


今年因疫情的影響,在外打拼的一些年輕人回到農村種田,大家怎麼看?有問有答,你問我答,各有各的看法,各有各的觀點。

先分析這個問題,今年由於疫情的影響。好像吧,今年不管發生了,一些無法理解的事情都歸根到疫情了,從來不想這件事情意味著什麼,是不是不發生疫情,這種事情就不會發生一樣。

難道在很多人眼裡,我們農村的年輕人就只能在城市工作嗎?農村的年輕人難道就不能回農村種田嗎?農村的年輕人難道不應該會農村種田嗎?我真的很不理解,為什麼呢。農村不是我們的家嗎,農村不是我們的根嗎,農村不是我們的資嗎,農村不是我們的本嗎,怎麼像是我們年輕人回到農村好像犯了很大的錯一樣。農村大學生不應該會農村創業,農村年輕人不應該會農村種地。

現在農村一個什麼樣子,大家心裡沒數嗎,絕大多數農村的年輕勞動力出去打工了,農村土地荒廢著,沒人種。要說那些在外打工的人賺了很多錢,我也不是很贊同。現在吧,有一些年輕勞動力留下來了,卻被人按上一個留守農村年輕人,把他們歸到了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一起了。現在年輕人種地吧,又被人說沒出息,還不如出去打工。看看吧,這個社會多複雜。

在農村種地真的不賺錢嗎?給大家算一筆賬,農村現在畝產糧食1000斤,一個村子算300畝地,一起種地要一村子人種植,現在3個人就可以把一個村子的地種了。一年算種兩季,每人平均一年可以收穫糧食20萬斤,現在糧食最低收購價1.73,一年收入34W6,這是糧食錢,如果加工的話,現在農村打米廠加工水稻,如果不用米糠是免費的,現在大米收購價最低2.76,那麼,多少錢55W2,出掉農藥,複合肥什麼的,一年也有個幾十萬吧。這比打工強多了吧。看不起農村,還是看不起農村人?

有人就要槓精了,說這麼多米怎麼銷售啊,什麼的,那麼你們又怎麼知道,那些回來種地的年輕人,沒有技術,資金,資源,人脈呢,是吧。

農村人也好,農村年輕人也好,農村創業者也罷。回到農村,只要他不偷雞摸狗,沒有做破會社會穩定的事情。輪不到別人來說,我們也不要對別人指指點點。回來做實事,做正事,尤其是對社會有意義的事,做對農村建設有貢獻的事,我們都應該支持,都應該擁護。

我是高華,農村創業者。喜歡我的話,點點關注,農村問題歡迎探討。謝謝大家。


農村創業高華


今年因疫情的影響,在外打工的年輕人回到農村種田,大家怎麼看?

平哥就是一個地地道道大山裡走出來的農村娃,這麼多年常年在外奔波,也沒有啥成就,在平哥心目中,依然嚮往那片熱土,依然堅信農村的未來會更好,甚至將來能趕上城市的生活!

其實平哥這兩年一直在籌劃回農村發展的事,租兩百多畝這幾年被撂荒的水平梯田,因為地都荒著,所以一年的地租也就一畝兩百元左右,發展種植業和養殖業,種養結合,成本也低,自然收益相對來說也高點,再結合互聯網、自媒體等平臺在三農領域做自媒體,可以將自己種植和養殖的農產品通過自媒體的方式推廣出去,一但有了流量,還可以帶動一個村一個鎮乃至一個縣的發展!

當然要在農村發展就要提前做好打長久戰,持續戰的準備,大家也知道養殖業種植業回報週期都是特別長的,如果想著只是暫時過渡一下,等疫情結束後再去城裡上班,那麼平哥建議還是不要回農村種田了,大家不要以為種田是一門特別簡單的事,那麼大家就大錯特錯了,比如說,什麼時候種,什麼時候追肥,什麼時候除草效果最好,遇到病蟲害又該怎麼解決,那可是一門技術活;再說,很多朋友可能連自己家有幾畝地,地在哪裡都不知道吧!所以做任何事都一樣不要盲目的去決定,還是要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再去行動;

當然如果你非常喜歡農業,也決定今後就要在農村發展的話,平哥認為在農村發展一定不壓於城市的發展,甚至會更好!

新時代的農村,缺少的正是這種有志於三農領域的新生代力量;

年輕的我們有新的思維,新的思想,再把互聯網,自媒體,電商等現代化力量融合到農村,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平哥相信肯定能走出一條康莊大道來!

這幾年養殖行業這麼火爆,一頭出欄育肥牛兩萬多,一頭出欄育肥豬五千左右,打個比方自己種一百畝玉米,養二十頭牛綽綽有餘吧,飼料自己種的,幾乎沒什麼成本,一年下來的收益肯定比打工強很多吧!

如果你種的是甜玉米,那麼等玉米棒子可以賣了,摘了自己拉到農貿市場去銷售,一個玉米棒以一塊錢的價格出售,一畝玉米按四千株算,一畝鮮玉米棒的毛收入也有四千塊錢,一百畝毛收入是多少,大家自己都會算吧!然後鮮玉米秸稈可以做成青儲飼料,自己如果不去養殖,周邊那麼多養殖戶,還愁青儲飼料賣不出去嗎?據平哥瞭解,在我們當地一噸青儲三百到四百,那麼賣青儲又是一筆可觀的收入,當然把青儲用來自己養殖,那麼效益就更可觀了!

這只是傳統的種養結合,如果能將傳統的模式發展成農村電商,農村自媒體,只要自己有流量了,何愁自己的產品賣不出去,賣不上好價格了,從農戶直接到用戶的手裡,省去了中間商的差價,用戶用的實惠,農戶賣的高,豈不是兩全其美的事情!

今年受疫情的影響,各國都已禁止出口糧食,糧食安全問題在全世界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事情,雖然我國不缺糧食,國家糧食儲備足夠國人食用,但是通過這次疫情,三農問題將會更受國家的關注和支持!

所以平哥個人認為,受這次疫情的影響,熱愛三農,有至於三農領域發展的農村青年回老家發展將會是一個很好的出路,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如果你不喜歡農村生活,不看好三農領域,平哥還是建議不要回去種田咯,畢竟種田也不是說一年半載就能見收益的,還是找個工作安安穩穩的上班的好!

這是平哥個人的一點觀點和看法,如果有什麼不當之處,還望大家多多批評指教,如果大家同意平哥的看法,那麼給平哥一個關注,那是對平哥最大的鼓勵和支持,謝謝大家!








山裡娃平哥


人回農村,心在城鎮;看似在種田,盼望早出行。

因為疫情的影響,那些年輕人是不得已才回農村的,以三農現在的模式,給農民帶來的經濟收益,暫時還不能使他們心歸農村,立志當職業農民。

回農村的主要目的,一是享受一次漫長假期下,難得和久違了的家人團聚。二是幫助真正在農耕和養殖的父母,鋪助一下打打下手,以打發時間,或者說是儘儘孝心。

他們的父輩,五、六十歲年紀,應該說力氣比他們當幹之年輸不了多少,幹活經驗更加豐富。捲起褲管下田插秧,橫看成行,豎看成線,一點一窩,一天至少半畝。他們的年輕人跳下水去,速度比捉蝨子還慢,好一陣也插不穩一窩,歪歪倒倒,秧苗浮起不少,喊腰桿痛受不了,雖然不說是有意添亂,但這幹農活的技術,也實在是不敢恭維,更不能在農村獨當一面挑大樑。

回鄉年輕人,最關心的是疫情進展,盼望疫情早些過去,工廠復工,商業開門,工地塔吊旋轉,自己的打工崗位出現。

疫情管控到現在,轉機已經出現,回鄉年輕人,己經陸陸續續走向外面了。那才是他們心繫的地方。

對他們來說,

農村只能真心,不能交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