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這本書所隱藏的人性有哪些?

三體海南野釣


面對同樣的處境,每一個人有不同的抉擇。這就是人性的體現。

  1. 葉文潔 。一個處於時代洪流的受害者。極其敏感,又十分矛盾。對人類充滿惡,卻又把黑暗森林傳給了羅輯,間接的保護了人類。
  2. 羅輯。成長型主角。或許他象徵著每個人的成長。剛剛成為面壁者時,羅輯並沒有意思到自己肩上的責任。隨著時代的改變,三體文明的進攻,羅輯挑起了肩上的責任和擔當。如同,每一個人成長,由不懂事到慢慢懂事,十分貼切。可惜人類不感謝羅輯。
  3. 章北海。一名軍人。做出了當時最合理的選擇。為了人類的未來,必須選擇逃跑,保存人類的火種。是一位決策者該有的果斷與氣魄。
  4. 程心。極致的理想主義者。聖母。是200年後地球的產物,悲痛下的期望。可惜這都是白日夢。

風臨king


給文明以歲月,不如給歲月以文明

這句話出現在三體大低谷時代紀念碑上的一句話。它的意思是說,一個即將衰落的文明。與其苟延殘喘,不如讓它滅亡。而一段歲月賦予它文明的發展。即使這段文明最終衰退。但仍然足夠精彩。

就好像,一個人在他的生命最後階段,躺在床上碌碌無為而後悔,還不如年輕的時候,奮發有為。

如果我們認可:生命的密度,遠比生命的長度更重要。

那我們肯定會承認,文明的密度遠比文明的長度更為重要。


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

人性當然很重要,它是我們區別於那些飛禽走獸,一個最重要的區別。失去了人性,我們與其它動物無異。 但是獸性中的一些因素,也具有積極的一面。比如殘酷的競爭,強烈的危機意識。如果沒有這些,人類可能會在平平庸庸中,走向種群的滅亡。

無知和弱小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

在大劉殘酷的黑森林理論下,人類不再是文明的中心。如果不能認識到自己的弱小,而一味的自高自大。那隻能沉浸在往日的榮光中而無法自拔。 而盲目樂觀的情緒,無疑會讓人放鬆警惕。

其實,人類的一部文明史充分證明了:落後就要捱打。 所以,生存的障礙永遠都是傲慢。


方田耕不盡


三體

“消滅人類暴政,世界屬於三體!”誰也沒想到隨著《三體》的走紅,ETO所謂“人奸”這句口號會成為互聯網的流行語。其實我也很奇怪,作為要滅亡人類的三體人,為什麼大家不僅不仇恨他們,反而是對他們充滿尊敬?這裡面當然有小說寫得精彩的原因,但是當你細細品味就會發現,在科幻的外衣之下,《三體》更隱藏著對社會、人性、道德、文明的探討。為什麼連現實的人類都不仇恨三體?這裡面有更復雜的原因。

三體

第一、三體代表人類曾有的最原始美德:相對於複雜的人類社會與和複雜的人類政治、道德體系,三體人因為生存環境的惡劣,變得簡單、透明而高效。他們幾乎不存在人類固有的軟弱、欺騙、迷茫、奢靡和自暴自棄,只把生存當做最簡單、最樸素的最高準則,他們從不會讓自己的感情所左右,哪怕是在面臨不可抗拒因素的時候也表現出偉大的高貴和堅忍。特別是在母星被毀滅的時候,三體人並沒有因此而大舉報復人類,只是悄悄地選擇了離開。這並不是三體世界的一種仁慈,而是三體世界的一種冷靜和坦然。既然地球已經對三體世界的生存不再具有意義,那麼他們就要去尋找新的世界,對於400多年的相愛相殺,只像浮雲一般飄過,沒有痛苦,沒有不捨,更沒有無中的煩惱,他們永遠在向前看,生命不止奮鬥不息。當然站在人類道德角度,你可以理解為這是一種極端的機械和冷血,但這何嘗不是古來的大智大賢,以及我們每一個被複雜生活所折磨的星斗小民所追求的高貴品德呢?

三體

第二、三體代表了人類的未來:我想所有的人都不得不承認三體相較於人類是更加成熟的宇宙文明,他們的生存方式雖然冷酷、專制,但確更適於整個文明的延續。人類社會雖然有科技爆炸的優勢,但由於各種複雜的社會機構,造就了種種不可化解的恩怨情仇。因為政治鬥爭而對自己文明失望的葉文潔毅然決然的背叛了整個人類;因為複雜的政治象徵歐洲、北美、亞洲三大艦隊竟然全部啟航,造成人類艦隊被水滴一戰全殲;因為“人類之子”的瘋狂,人類不得不自己拆除威懾三體的大量引力波發射器,造成威懾失敗……等等,整部《三體》幾乎算得上是一部人類的各種犯錯史。可以說即使沒有三體入侵,這樣一個不透明、缺乏集體統一約束的文明,科技的進步也會成為埋葬人類文明的工具。

因此綜上兩點,正是讀者不會仇恨三體人的原因,這正是《三體》的高明之處,也是作者劉慈欣以超越人類道德的視角,站在整個文明發展的大格局之上探討的核心問題。每一個《三體》迷,不仇恨三體說明你真正讀懂了《三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