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豬週期!生豬期貨交易獲批!市場規模達2萬億元

中國證監會4月24日正式批准大連商品交易所(下稱大商所)開展生豬期貨交易,這將是我國期貨市場上市的第一個活體交割品種。

生豬產業市場規模近2萬億元

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生豬出欄逾5.4億頭,豬肉產量逾4200萬噸,華中、華東和西南地區為我國傳統生豬主產區。由於近期價格上漲,市場規模已由正常年份的近萬億元上升至近2萬億元。豬肉消費是我國居民肉類消費的最主要方面,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區是我國豬肉消費的主要區域。

回顧生豬期貨的推出歷史,早在2008年底,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發佈的《關於2009年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若干意見》,就提到採取期貨交易等措施,穩定發展生豬產業。

2018年2月,證監會正式批覆大商所的生豬期貨立項申請,這預示著生豬期貨上市再進一步。

2019年11月,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在第15屆中國(深圳)國際期貨大會上表示,生豬期貨是在我國特定的生產情況和消費習慣下特別需要的一個期貨品種,將抓緊工作,儘快填補這一空白。

金瑞期貨認為,我國是生豬生產第一大國,生豬產量佔全球生豬總產量的一半以上。生豬市場規模巨大,不僅養殖企業及養殖農戶遍佈全國,而且,作為居民的最主要肉類來源,豬肉的消費群體範圍非常廣泛,因而對期貨市場具有很大的需求潛力。

助力產業破解“豬週期”困擾

2003年以來,我國生豬出欄價格經歷了5次大幅波動,形成了5個“豬週期”。特別是2018年8月以來,受非洲豬瘟疫情影響,我國生豬現貨市場情況發生了一系列變化,生豬價格由15元/公斤跌至2019年3月的10元/公斤,之後大幅反彈,至2019年三季度達到了近40元/公斤的歷史高位。生豬現貨價格的劇烈波動,給產業企業帶來較大的不確定性,生產經營難以穩定,不利於行業健康發展。

因此,市場人士認為,生豬期貨上市對於生豬產業長遠穩健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相關產業企業通過參與期貨交易,將推動生豬期貨有效發揮價格發現功能,對於完善生豬價格形成機制、提升市場主體風險管理能力和助力生豬產業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中信建投期貨養殖產業研究員魏鑫表示,生豬產業的發展關係經濟、民生、就業、食品安全等領域,生豬期貨上市將助力產業健康穩定發展:飽受“豬週期”困擾的產業鏈企業今後有了套期保值工作,將有效規避價格風險;期貨市場的價格發行功能,將助力市場研判產業發展週期,為相關政策決策提供參考;生豬期貨完善了我國期貨上市品種的覆蓋面,將與已上市的雞蛋、飼料原料、油脂、軟商品等商品期貨共同構建反映我國農業產品的價格預期指標。

推出生豬期貨的意義

證監會表示,生豬期貨功能的充分發揮,對於完善生豬價格形成機制、提升市場主體風險管理能力和助力生豬產業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金瑞期貨認為,生豬期貨市場是完善生豬現貨市場體系的重要環節,在現代發達的市場經濟體系中,期貨市場作為重要的組成部分,與現貨市場相輔相成,共同構成既有分工、又密切聯繫的多層次市場有機體。生產者可以根據期貨市場提供的關於下一生產週期市場供求情況和價格變化趨勢的預期,決定下一生產週期的生產規模和產品結構。通過生產者預期性地增加或減少市場供給量,使市場供求基本均衡,抑制市場價格劇烈波動以及漲跌幅度。

另外,生豬期貨市場將為生豬生產及相關企業提供避險服務。通過開展套期保值業務,生豬養殖場、屠宰加工廠、豬肉貿易商能夠鎖定銷售或採購價格,減少生豬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增加生豬產業鏈上各環節企業經營的穩定性。在生豬市場價格劇烈波動過程中,尤其是在豬瘟給整個豬肉加工業帶來壓力的情況下,生豬屠宰加工企業尤其需要期貨交易對沖風險。

同時,生豬期貨市場可以為政府宏觀調控決策提供參考依據。期貨市場形成的未來價格信號能反映多種生產要素在未來一定時期的變化趨勢,具有超前性。政府可以依據期貨市場價格信號確定和調整宏觀經濟政策,更為準確地把握生豬市場供求關係的變化趨勢,適時調整生豬儲備的規模、佈局與結構,科學引導生豬相關行業調整生產經營的規模和方向,實現國家宏觀經濟調控目標。

生豬期貨合約細則尚未公佈

截至目前,大商所生豬期貨合約的具體細則尚未公佈。

從我國生豬品種來看,生豬按其親本來源可分為三種:外三元、內三元和土雜豬。按經濟要求分類,生豬可分成三類:瘦肉型、脂肪型和兼用型。其中,以“杜長大”三元雜交商品豬為主的外三元商品豬,佔據了我國生豬出欄量的70%。

中信建投期貨養殖產業研究員魏鑫認為,儘管生豬產業有關質量標準已初步形成,但在實際操作中,收上來的生豬可能是土雜豬、三元豬或五元豬,這些生豬的品質、來源地、飼料餵養情況不盡相同,導致價格難以統一。這些價格差別,如何在期貨價格上反映出來、是否需要做不同地區的升貼水是難題。此外,合約推出後實際交割過程中有多少生豬產品能夠達到交割標準,同樣是個未知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