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傳週】保護“加碼”,上海穩步邁向亞太知識產權中心城市

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非經授權不得擅改文章內容。

本文轉載自文匯報

今年是《上海知識產權戰略綱要(2011-2020)》(以下簡稱《綱要》)實施的收官之年。十年前,上海為知識產權發展定下一個“硬核”指標——到2020年,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60件。彼時,上海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只有10.4件。十年來,上海發明專利申請量保持著年均兩位數增長,到2019年底,上海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53.5件。按照今年一季發展速度,上海有信心按期實現“十年之約”。

在向“硬核”指標衝刺的同時,瞄準“2020年基本建成亞太地區知識產權中心城市”的目標定位,上海始終以“排頭兵”“先行者”的姿態持續自我加壓,不斷創新挖潛。從上海知識產權法院掛牌到中國(浦東)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成立,再到上海國際知識產權學院面向全球招生授課……目睹上海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加速度”,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總幹事弗朗西斯·高銳頻頻點贊,直呼“上海的發展令人讚歎,成績令人鼓舞”。

以“新型判例”確立“亞太知識產權中心城市”地位

上海知識產權十年發展戰略的核心目標,是要建成亞太地區知識產權中心城市。何謂“中心城市”?“如果各國企業都願意到上海來解決知識產權糾紛,那麼‘中心城市’也就水到渠成。”上海市知識產權局局長芮文彪說,外資企業來上海,第一件事就是詢問這裡有沒有知識產權法院,為此,上海要努力建成亞太地區知識產權糾紛處理的“首選地”。

2014年,全國首家跨行政區劃法院和首批知識產權法院——上海知識產權法院成立。近年來,它持續深化知識產權司法審判探索,審結一批新類型、有影響力的案件。

比如,位列2019年“中國法院十大知識產權案件”之首的“瓦萊奧清洗系統公司與廈門某公司的發明專利糾紛案”。由於取證複雜,知識產權侵權案件的審理時常耗費四五年,上海知識產權法院在辦案流程上作了創新,採用分段結案的方式,針對部分判決的上訴案件,允許就侵權判定問題先行作出部分判決並提起上訴,節省司法資源,提高審判效率。這一案件也標誌著技術類案件統一上訴機制順利啟動。

過去,國內的損害賠償多以補償損失為原則,而懲罰性賠償對侵權者有更大的制裁和震懾作用,這也是處理侵權案件的國際通行規則。

去年,浦東新區人民法院開出國內懲罰性賠償“第一單”,侵權人需承擔三倍於獲利額的懲罰性賠償。憑藉這一具有前瞻意義的審判,浦東新區人民法院成為唯一一家入選年度“中國法院十大知識產權案件”的地方法院。

全國首例電子競技遊戲賽事網絡直播著作權侵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案、全國首例視頻刷量行為構成虛假宣傳糾紛案、全國首例視頻聚合盜鏈繞開片前廣告行為構成不正常競爭關係糾紛案……五年多來,上海知識產權法院審結了一批涉及新模式、新業態的案例,用一個個“新型判例”彰顯著上海對知識產權保護的力度,也不斷優化著上海的營商環境。

優化服務與制度供給,不斷涵養營商環境“清新空氣”

當前,人類正處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風口”,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已成為世界共識。從自身發展的要求出發,今年,上海把知識產權工作納入營商環境評價體系。芮文彪說:“知識產權保護已成為上海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支撐,也是上海進一步擴大開放的重要舉措。”他表示,在上海新一輪擴大開放進程中,必須以更大力度對接國際通行規則,不斷涵養營商環境的“清新空氣”。

為此,上海推出了一系列便利、高效的知識產權服務。2017年,我國首個知識產權保護中心——中國(浦東)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在張江高科技園區成立,旨在為企業提供快速審查、快速確權、快速維權服務。上海聯影公司就曾多次通過該中心為其專利申請“加速”,在這裡,生物醫藥產業發明專利的授權時間較國際通行標準縮短一半甚至更多。截至2019年底,浦東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專利預審總量突破1000件,獲得授權300多件,被企業譽為“上海自貿區速度”。據悉,這一專利受理“加速度”將在全市複製推廣。

今年,上海還將加大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制度供給,加快推進知識產權地方綜合立法,以制度創新提升知識產權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芮文彪透露,《上海市知識產權保護條例》已納入市人大2020年立法工作項目,《上海市電子商務領域知識產權保護工作若干意見》等規範性文件也正在制定中,著力構建激勵高水平創新、促進高質量發展的知識產權政策法規體系。

加強人才培養,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在這座城市生根發芽

中國大飛機想要進入國際市場,有人可以為其規劃海外知識產權佈局嗎?一家民營企業想要進入印度市場,有人能為其講一講當地的知識產權規則嗎?國內企業被國外公司狀告侵權,中國律師能在當地法院為其代理知識產權官司嗎?

要做好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關鍵在人。面對越來越多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知識產權保護需求,國內通曉知識產權國際規則的人才並不多。五年前,在有著1000多位員工的WIPO中,中國籍員工不足50人。加強知識產權人才培養,為國際源源不斷輸送知識產權人才,也是亞太知識產權中心城市所應肩負的責任。

2016年,國內首家“面向國際”的知識產權學院——上海國際知識產權學院,在同濟大學掛牌成立。它有兩個碩士培養項目,一個是與WIPO聯合培養碩士項目,一個是國家“一帶一路”碩士項目。兩年後,學院培養的首批知識產權高端人才結業,學員來自21個國家。同濟大學上海國際知識產權學院院長單曉光告訴記者,學院每年將選派3名學生去WIPO總部學習。

除了上海知識產權工作的發展速度,還有一件事令WIPO亞太局局長安德魯·邁克爾·翁驚訝不已,那就是上海年輕人的版權意識。他注意到,上海的90後、00後已經很少願意去買盜版產品了。

這些都是在潛移默化中完成的。如今,上海不僅有配合“世界知識產權日”的知識產權宣傳週,還有會同WIPO頒發的“知識產權創新獎”,每年還會發布《上海知識產權白皮書》、“上海知識產權十大典型案例”等。同時,堅持“知識產權從娃娃抓起”,開展全市中小學知識產權教育示範學校創建活動,保護知識產權、尊重知識產權的意識已經在上海這座城市生根發芽。

圖片

圖片

(沈湫莎)

來源:文匯報

編輯:何豔玲

(如涉及版權或其他權益問題,請及時聯繫告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