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給關羽選個副將,以彌補關羽的缺點,劉備可能選誰?為什麼?

凝沙學史


大家好,我是以史為鑑。

俗話說的好,性格決定命運。關羽一生中立下赫赫威名,卻又在巔峰時期快速凋零,這都離不開關羽的性格。

關羽的性格可以概括為:

為將勇猛無比,為臣忠義無雙。

傲上而不辱下,欺強而不凌弱。

這種性格的人,如果是後期投靠劉備,隨便一個副將可能都可以勸說輔佐。

但是關羽的特殊之處就是,從劉備還默默無聞時跟隨劉備,一直到劉備成長為漢中王。

可以說關羽在整個蜀漢集團中是屬於2號人物,他在劉備心中的地位甚至比諸葛亮還要高。

但是諸葛亮通過幾次大戰,成功獲得了劉關張等人的認可。而且荊州是諸葛亮的大本營,有諸葛亮負責內政,關羽負責軍事,荊州可以說穩如泰山。

這也是劉備剛開始打算奪取益州之時,選擇和龐統出兵,而把諸葛亮留在關羽身邊的一個重要打算。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龐統早早陣亡。劉備無奈之下只能調諸葛亮前往益州作戰,整個荊州文武大權都交給關羽。

在這樣的情況下,關羽在荊州就他自己說了算,一些大事,就撰寫書信和遠在成都的劉備諸葛亮溝通,小事全部自己做主。

而荊州有名的頂級人才都跟著劉備去益州任職,普通人才又能拿關羽有什麼辦法?

關羽連劉備的小舅子都說要懲處就懲處,試問哪一個副將或者謀士認為自己的關係比糜芳都硬?

可以說整個蜀漢內部,除了劉備、張飛、諸葛亮、龐統等極為個別的幾個人,其他任誰當副將都白給。就算是趙雲都夠嗆。

那麼真的就沒有了嗎?

其實以史為鑑絞盡腦汁還真想到一位:徐庶!

要是徐庶坐鎮荊州充當關羽副將,關羽和徐庶之前有過共同的作戰經驗,也瞭解徐庶的才華,定然不會不聽取徐庶的意見。

只可惜,徐庶早早就投奔了曹操,以他的性格也不會再回歸劉備身邊了。

大家還有好的人選嗎?


以史為鑑


如果給關羽選個副將來彌補關羽的不足,劉備只能選趙雲。因為趙雲文武雙全,關羽這個人心高氣傲,狂妄自大,連馬超、黃忠都瞧不起,其他人提建議關羽也不會聽從的。所以說趙雲是最合適的人選,如果趙雲當時在荊州給關羽當副將,關羽會聽從趙雲的建議,荊州等地就不會丟失的。事情得從劉備和曹操爭奪漢中說起:

曹操率領大軍兵出斜谷,被魏延率領大軍截殺。曹操派龐德出戰魏延,兩個人正打鬥的時候,曹操的大營著火了,是馬超攻打曹營。曹操命令眾將不許後退,一起圍攻魏延,魏延詐敗而逃。曹操回軍迎戰馬超,曹操騎馬立在高崗處指揮。突然魏延領兵殺了回來,大叫:*魏延在此!*拈弓搭箭,射中了曹操,曹操翻身落馬。魏延把弓扔了,拿起大刀來砍曹操,被龐德截住撕殺起來。眾將領把曹操救回大營,曹操被魏延射中了人中,折了兩顆門牙,醫官救治後,就下令回朝,讓龐德斷後。曹操臥於氈車之中,左右虎賁軍護衛而行。忽報斜谷山上兩邊火起,馬超伏兵追來,曹軍是人人害怕,曹操命令軍隊晝夜奔跑,到了京兆才覺得安全。

建安二十四年秋七月,劉備受文武官員拜賀為漢中王。子劉禪,立為王世子。封許靖為太傅,法正為尚書令;諸葛亮為軍師,總領軍國重事;封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為五虎大將;魏延為漢中太守。其餘各擬功勳定爵。

關羽鎮守荊州,沒有參加漢中之戰。不久,他就把鎮守荊州的幾萬精銳大軍調出一半,發動攻打樊城的襄樊戰役。被東吳大軍從後面偷襲,鎮守公安、南郡的傅士仁、糜芳投降了東吳,接著荊州丟失。關羽是腹背受敵,最後敗走麥城被捉,拒不投降被殺。

如果當時劉備派趙雲給關羽當副將,關羽攻打樊城,趙雲鎮守荊州,荊州就不會丟失。關羽也不會全軍覆滅,最多丟失了公安、南郡等地。





隱者康司馬


關羽是劉備手下軍事能力最強的武將,他文武雙全,驍勇善戰。既能衝鋒陷陣,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又能運籌帷幄,水淹七軍,取得威震華夏的戰果。但是,關羽這個人也有他的毛病,在史書上可以看到對他的評價,“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正是這個剛而自矜的毛病,使得他和部下的官員關係處得不好,矛盾重重。

這些矛盾在關鍵的時刻發作起來,造成了關羽的失敗。在關羽北伐襄樊的時候,他雖然取得了水淹七軍的勝利,可是,由於他的勝利,使得孫權更加不安,孫權決定出兵襲取荊州。當時,守衛關羽後方的兩個最重要的重鎮公安和江陵的將領,分別是傅士仁和糜芳。

這兩個人雖然是劉備的老部下,糜芳還是劉備的親戚。可是他們由於和關羽長期存在矛盾,乾脆投降了孫權。這使得關羽手下將士家眷所在地落入東吳的手中。呂蒙又善待這些家屬,關羽的手下聽說之後,失去了戰心,紛紛離散。這使得關羽勢窮,只得西保麥城,不久在突圍逃亡西川的途中被東吳伏兵所擒殺。

我們可以看到,關羽的失敗是由於他自己對局勢判斷錯誤,和自己本身的性格缺陷造成的。他自己獨自鎮守荊州,由於沒有制約,使得他高傲的脾氣更是登峰造極。這使得他在遇到危險的時候,手下眾叛親離,走向了失敗。

那麼,劉備在關羽失敗上又要負有多大的責任呢?首先是對東吳奪取荊州的決心估計不足。劉備不明白孫權為了自己的戰略安全,必須奪取荊州的迫切性。他認為,在經過湘水之爭後,雙方平分荊州,孫權應該滿足了。因此,對東吳奪取荊州的軍事行動毫無準備。

在這種情況下,劉備多次抽調荊州的精兵強將入川,沒有給關羽配備得力的助手也是關羽失敗的一個主要原因。由於荊州只留下關羽一員上將,所以如果發生戰爭,關羽只能親自上陣。如果發生什麼意外,關羽就鞭長莫及,無法應對。

劉備留下的傅士仁、糜芳和潘濬這些人員雖然對劉備的懷有忠心,但是無法應對突發的嚴重軍事情況。在東吳對荊州突然襲擊的情況下,這些人只有束手投降了。因此,如果劉備為關羽配備了合適的副將,那麼荊州的情況就可能會是另外一番模樣了。那麼,我們看,派誰擔任關羽的副將比較合適呢?從劉備的部下來看,有兩個人比較合適。

第一個是張飛。張飛作為關羽的副將是最合適的人選。首先,張飛和關羽的關係最好,在劉備起兵的時候三人就在一起。史書說劉備與二人寢則同床,恩如兄弟。關羽對那些部下自傲,在很大程度上是擺老資格,可是在張飛的面前,關羽的譜就擺不起來了。

張飛跟關羽一樣的老資格,關係又親,而且張飛脾氣六親不認。他火氣上來,連關羽也不放在眼裡。關羽對張飛從心裡要讓著三分。這樣,張飛在一些場合能夠壓制住關羽的傲氣,對荊州的整體事業有利。

其次,從性格上來說,張飛的性格和關羽正好可以互補。張飛是愛敬君子的人,關羽看不起的士大夫,正是張飛推崇的對象。這樣,張飛可以彌補因為關羽高傲犯下的過失。整個荊州士大夫有張飛撐腰,也可以不受關羽的傲氣。張飛能夠成為荊州各界團結的粘合劑。

最後,從軍事能力上來看。張飛的軍事能力雖然比關羽要差一些,但也是一員善戰的虎將。張飛在史書中被稱作雄壯威猛,萬人之敵。而且張飛不但驍勇善戰,還善於用計。他義釋嚴顏,大敗張郃,顯示了他智勇雙全的一面。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如果張飛能夠作為關羽的副將,對內可以安定荊州的團結穩定,對外可以幫助關羽衝鋒陷陣。如果襄樊之戰中,張飛留守荊州,可以保證荊州萬無一失,關羽也不會遭受慘敗,丟失荊州了。

還有一員將領就是趙雲。趙雲和張飛的情況差不多,都是擔任關羽副將的合適人選。趙雲也是很早就跟隨劉備的人,資格雖然沒有關羽張飛老,但是因為脾氣相投,也是深得劉備的器重。趙雲和關羽張飛的關係也很融洽,我們看到關羽張飛對劉備和諸葛亮的關係不滿,可從來沒有看到對趙雲不滿的。

趙雲本人也是性格沉穩的人。他因為性情嚴重,被劉備委託以家事,用來制約孫夫人那一群驕傲豪橫,縱橫不法的人。因此,關羽就算是有出格的做法,趙雲也一定不會贊同,並會加以匡正。

再加上趙雲是一名文武雙全的將領。論文他擔任過桂陽太守,有治理地方的經驗,論武他能夠上陣廝殺,在長坂坡和漢水之戰、斜谷之戰中,都看出他機智勇敢的作風。劉備稱他是“子龍一身都是膽也”。

如果趙雲留在荊州擔任關羽的副將,他也能夠起到張飛的效果,荊州也可以保證萬無一失。而且,張飛和趙雲在劉備奪取漢中後就完全處於無所事事的境地。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兩人都沒有什麼事做,這純粹是一種浪費。那麼,劉備為什麼不讓他們給關羽當副將呢?

這是因為關羽太過於自傲,根本就不願意有人來制約他,不願意劉備給他配副將。劉備原本有給關羽配副將的意圖,這個人不是別人,而是馬超。馬超投降之後,劉備封他為平西將軍,但是,卻讓他督臨沮。臨沮這個地方大家都比較熟悉,這個地方就是關羽後來被東吳伏兵擒獲被殺的地方,離江陵二三百里遠,劉備把馬超封到這個地方是有目的,他有讓馬超輔助關羽的意圖。

關羽當然知道劉備的用意,關羽便給諸葛亮寫了一封信,問馬超的情況。這件事在《三國志關羽傳》中是這樣記載的:

羽書與諸葛亮,問超人才可誰比類。亮知羽護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羽美鬚髯,故亮謂之髯。羽省書大悅,以示賓客。

諸葛亮雖然化解了關羽要和馬超爭鋒的這件事,可是,馬超來荊州的事情也泡湯了。關羽通過諸葛亮的回信,已經斷了馬超的來路。因此劉備、諸葛亮一看關羽的態度,也就不再提給關羽派副將的事情了。

結語:

劉備和諸葛亮本來可以派張飛和趙雲給關羽做副將。但是,由於顧忌關羽的態度,沒有給他派副將,表面上是顧全關羽的態度,是遷就他。可是,從另一方面來看,是害了他。沒有制約,沒有輔佐的關羽,雖然在荊州十分自由,可是他的自傲傷人的態度也給自己埋下了禍根。

等到東吳偷襲荊州的時候,這一切都爆發出來,既害了關羽的命,也斷送了荊州的軍隊和土地。俗話說,“嚴是愛,寬是害”,正是劉備、諸葛亮對關羽縱容的真實寫照。

我是歷史笑春風,歡迎大家關注我,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