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六年級語文閱讀、作文怎麼學最好?

思而學輔導


一、自然段閱讀

(一)常見段式

1、總分關係

(1)先總後分

(2)先分後總

(3)總分總

2、並列關係:在一段文章中,幾句話或幾層意思是並列關係。要分別說明幾件事或一件事的幾個方面。

3.因果關係:一段話中有兩層意思,一層是原因,一層是結果。

4.順承關係: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或時間順序或方位順序來寫的。

5.轉折關係:前後內容是相反的、對立的,中間往往有轉折詞。

(二)段中分層,概括層意

1、怎樣分層。

總分式、並列式、因果式、順承式、轉折式。

(三)概括段意常用方法

一般方法:

歸納段意,首先要弄清每句話的意思,然後把每句話的意思進行比較,圍繞主要的用一兩句話概括。

常用方法:

1、總分小段取總述句。

2、因果小段一般抓果。(取主舍次)

3、並列關係的小段採用合併法。

4、順承關係取主舍次法。

5、提問整理法:適用於敘述一件事或描述一個人的自然段落。概括時要看清何人何時何地幹什麼,或是誰,怎麼樣。

6、摘句法。適用於有過渡句的自然段,中心句比較明顯的自然段落。

二、篇章閱讀

(一)劃分段落

常見方法:

按事情發展的順序:《賣火柴的小女孩》 賣火柴-擦火柴-凍死後

按時間的推移:《十六年前的回憶》 被捕前-被捕時-法庭上-遇難後

按空間位置的轉移:《山中訪友》 老橋-樹林……

按不同內容:《詹天佑》 遇到困難-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提前竣工

按文章寫法:《老人與海鷗》 過渡句將文章分為:老人對海鷗-海鷗對老人

(二)概括段落大意

1、摘句法。多用於有概括主要內容的總述句、小結句、重點句。《為人民服務》有關段落

2、合併歸納法。《詹天佑》有關段落

3、取主舍次法。《北京的春節》有關段落

4、提問整理法。“誰?幹什麼?”或“誰?怎麼樣?” 《跨越百年的美麗》《少年閏土》

5、列小標題法。《我的伯父魯迅先生》

角度:從文章內容、從反映的思想意義或從時間地點的角度。

方法:A、摘錄法:即從一段文章摘錄現成的詞語或句子。

B、濃縮法:即把段落大意濃縮成小標題。

(三)概括主要內容

1、方法:

(1)段意歸納法。把每個段落大意合理地連貫起來。—《草叢的村落》

(2)重點歸納法。抓住文章的重點部分的段落大意,再加上一些必要的補充交代。——《凡卡》

(3)審題歸納法。從題目入手,弄清題目的含義,然後再將題目的意思具體化。——《跨越百年的美麗》

(4)提問歸納法。藉助提問來概括主要內容,思考題目、文後提出的問題或提出“怎麼樣、為什麼、先……接著……”等問題,並找到答案。——《草船借箭》

(5)要素歸納法。記敘文中抓住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等要素,概括主要內容。——《賣火柴的小女孩》

(6)摘句歸納法。大多狀物、說明的文章,其中心句出現在文章的開頭結尾。有的文章的中心句貫穿全文。——《詹天佑》、《只有一個地球》。

(四)歸納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一般包括“表現什麼”(指從主要內容中反映出主人公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為什麼寫”( 指從主要內容中反映出作者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常用方法:

1.分析題目——《我最好的老師》

2.分析中心句(總起句、過渡句、總結句)——《桂林山水》、《詹天佑》、《燈光》

3.主要情節。找出文章的主要情節,再從中抓住重點語句,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少年閏土》

4.分析主要人物。主要人物身上表現出的思想品質和精神面貌往往就是中心思想的體現。——《窮人》

5.分析文章中的議論和抒情。有些文章,在記敘穿插的議論和抒情,往往就是作者的寫作目的。——《再見了,親人》

(五)瞭解作者在表達上的特點

1.文章的段式結構:即文章的內容結構和組織安排材料的方法。它是文章的骨骼和框架,是文章內容的表達方式。

總分式文章的結構有下三種:

A先總述,再分述——《索溪峪的“野”》。

B先分述,後總述——《再見了,親人》

C總-分-總——《桂林山水甲天下》

2、文章的寫作順序

(1)順敘:按照事物發展的時間先後的順序來敘述。

A事情發展的先後——《賣火柴的小女孩》。

B按時間先後——《金色的腳印》。

C按地點轉移——《山中訪友》。

D按事物特點的幾個方面——《我的伯父魯迅先生》。

(2)倒敘:把事情的結果或事情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來寫,然後按事情的發展順序進行敘述。

A結果-原因-經過——《月光曲》

B眼前的事物,聯想起往事,引起回憶,再順著這個思路敘述往事。——《燈光》

C先寫眼前的情況,再倒回去寫過去的情況,兩相對照。——《少年閏土》。

(3)插敘:在敘述事情過程中,根據需要插入一段有關的事情。——《凡卡》

(4)補敘:對所敘述的人物、事件、情節等做簡短的補充說明。——《小英雄雨來》

3.抓住事物的特點。

我們寫文章,是為了把自己瞭解的事物告訴別人。無論是人、事,還是物、景,都有不同的特點。只有抓住特點寫,才能使讀者留下清楚的印象。

4.分清文章的主次

在寫人或記事時,常常會選一件或幾件重要的事對主要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心理活動進行生動形象的描寫,從而在內容上分清了主要的和次要的。文章的主要內容是和文章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緊密聯繫的閱讀課文時,分清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抓住主要的認真閱讀可以使我們加深對課文中心思想的理解。

5.弄清文章的詳寫和略寫

(1)詳寫:就是根據表現中心思想珠需要,把重要的材料寫得具體、詳盡。

作用:使敘述的事件得到充分的表現;通過細膩的描寫,極力渲染、烘托中心或氣氛。

要求:最能表現中心的材料應詳寫;讀者較生疏而又需要了解的材料應詳寫。

(2)略寫:把次要的材料寫得概括些、簡略些。

6.瞭解人物的內心活動

心理描寫:在寫文章時,對人物在一定環境中的心理狀態和思想活動的描寫。

一個人的內心活動往往會在他的行動和談話中表現出來,但有時候內心矛盾、鬥爭很激烈,當時還沒有行動,也沒有說話,這都需要心理描寫。

作用:能描述人物心靈深處的活動,對錶現人物內心世界、刻畫人物形象,開掘文章思想,深化中心,有重要作用。

7.注意對事物的靜態與動態的描寫。

靜態指事物處於靜止不動的狀態。如物體的形狀、大小、位置等。

動態指事物處於活動發展變化時的狀態,如鳥在飛、水在流、人在活動等。

8.分辨事物和聯想

事物:實實在在的東西。

聯想:是想象的一種形式,是作者對已經掌握的生動素材進

行改造和生髮,從而創造形象的主要手段。

9.要注意合理想象內容

在已有材料和觀念的基礎上,經過新的配合而創造出新形象

的思維過程。

在寫作中想象是指作者進行藝術概括時,把某些有內在聯繫的生活現象熔鑄到一個生動、具體的典型形象和典型的環境中去的思維活動。

10、注意文章的細節

細節描寫是對事件發展和人物的活動、肖像、心理、行為、動作以及環境等一些細微而又典型意義的情節所做的細膩、具體的描寫,一般多指在細小的環節方面所做的描繪。

11、注意文章的過渡

過渡:是指上下文之間的連貫銜接,是篇章結構裡不可缺少的部分。

需過渡的地方:內容轉折的地方,敘述與議論、倒敘與順敘、順敘與插敘相轉接的地方,論述問題時由總述到分述或由分述到總述的地方。

一般方式:

(1)前後相鄰的兩層意思或上下段意思跳躍不大,可用過渡詞語:因此、那麼、但是、不過、由此可見、總而言之等。

(2)前後兩層意思或上下段意思跳躍或轉折較大,一般用過渡句。

(3)文章前後兩部分內容都較複雜,兩部分之間的意思跨度大或轉折很大則需要用承上啟下的段落來過渡。

12、注意文章的前後照應。

照應是指前後映襯,上下互相呼應。也就是前面講過的內容,後面有著落;後面要講的內容,前面有適當的提示和交代。

作用:恰當地運用照應手法,既有助於揭示文章內部聯繫,使文章線索清晰,前後連貫,又可使文章顯得緊湊、嚴密,還能引起讀者的思索與回味,有助於突出主題。

一般方式:

(1)開關與結尾的照應,可使文章顯得完整。

(2)行文中的照應,這種此呼彼應,可使讀者感到文中有緊密的內在聯繫。

(3)文章與標題的照應,使文章內容處處緊扣題目,文章緊密聯繫。


思而學輔導


我是已經開辦10年課外作文輔導班的作文老師,希望我的建議對你有一定幫助。

小學五六年級,屬於小學階段的高年級了,無論是做閱讀題還是寫作文,都應該按照小升初的標準來要求。

關於閱讀,在學校,語文老師會講一些答題方法,但基本都是隻告訴你標準答案是什麼,卻不告訴你為什麼這樣做。小學五六年級馬上就要過渡到初中了,一定要有獨立思考能力,要學會用為什麼的方法來思考問題。

有些知識無需死記硬背,稍一琢磨就會永久不忘。比如開頭段、中間段、結尾段在文中的結構作用,總領全文只能是開頭段的作用,總結全文只能是結尾段的作用,承上啟下也只能是中間段的作用。至於鋪墊、伏筆、引起下文,只能是開頭段和中間段的作用,跟結尾段沒有任何關係,而卒章見志又只能是結尾段的作用,跟開頭段和中間段也不會有任何關係。

除了用為什麼這個方法來記憶閱讀技巧外,還可以根據同類閱讀題的答案來反推規律。比如,記敘文閱讀題的最後一道題,會經常出現“本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麼?”的題型。你把幾篇文章的同類題答案拿過來,刪除不同的內容,你會發現,剩下的相同內容就是“本篇文章通過敘述(描寫)了……故事(人物),表達(抒發)了……觀點(情感)。”掌握了這個規律,不同的文章,往裡填不同內容就可以了。所有的題型的答題規律都可以按照這個方法來反推,你自己這樣總結完規律之後,就很難再忘了。自己總結的永遠比別人告訴的印象深刻。

至於作文,要從寫景狀物向寫人記事過渡了,因為從小學五六年級到初中,幾乎都是寫人記事的記敘文。無論寫人還是記事,都要先立意,為作文確立中心。

寫人無非是讚美或批評某人的品質,然後通過點面結合法來寫這個人做的事兒,比如說這個人助人為樂,就是概括略寫的點,而哪天在什麼地方,怎麼幫助老太太過馬路就是具體的詳寫的面。在詳寫面的時候要用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疊加來凸顯人物,這樣既能保證字數達標,又能使人物形象豐滿。

記事的記敘文,立意無非情、理、趣。比如感恩之情,堅持之理,快樂之趣。確立了中心之後,與中心關係密切內容詳寫,不密切略寫,無關不寫。開頭最好設置懸念,中間要有轉折,結尾要有昇華。正文部分適當運用鋪墊、伏筆、對比等方法。

關於語言表達,平時就要多看課外書,多注意字詞的積累,多摘抄名言詩詞警句,培養語感。

想了解更多的閱讀和寫作方法,可關注我頭條號《萌叔作文吧》看一下我的《中考延期,還需掌握闖關秘籍,你才能拿高分》,相關文章我會陸續推出。


萌叔文苑


作為一名一線老師,我覺得你所說的這兩個科目都是學習的重點也都是學習的難點,在學校裡,一二年級的孩子無論是期中還是期末考試,絕大多數的同學都會是雙百,那家長一個個的都是眉飛色舞呀!到了三年級有了入門的閱讀和作文教學了,再考試的時候成績是雙百的學生真的是鳳毛麟角了,到了四五六年級語文成績不及格的就會越來越多了,丟分丟在哪裡呢?就是在“閱讀”和“作文”上,這兩個類型的題目中高年級的同學能夠得滿分的幾乎沒有。“閱讀”題中簡單的題目還可以應付自如,但凡有點難度的題目很多同學就開始抓耳撓腮了,“寫段意”、“歸納中心思想”等等就只能是胡編亂造了。“作文”也是如此,學習不錯的同學看到作文題目,能夠知道寫什麼,表達什麼,作文得分就會高一些。可是很多同學寫得作文是“慘不忍睹”,:不分自然段的,一口氣寫完;不寫標點符號的,通篇就一個句號收尾;詞不達意的……二三十分的作文題目得到一半也就不錯了!“閱讀”和“作文”教學是相輔相成的,會“閱讀”的同學自然“作文”時“下筆如有神”。會“寫作”的時候同學自然就是“博覽群書”。所以我們在教學的時候應該把“閱讀”和“作文”教學緊密結合起來,在“閱讀”教學時指導孩子們理解文章的表現手法,能夠學會如何表達。在“作文”教學時,結合例文,讓孩子們通過讀自己的文章,分析自己的文章從而提高閱讀分析的能力!當然,這兩個類型的教學是天長日久的事,只有常抓不懈只有時時刻刻都嚴把質量關,孩子的寫作和閱讀能力才都會有進步和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