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名勝古蹟:鶴堂仙

文/廖賢禮

鶴堂仙是座落在遂川西溪鄉廖坊村東北方的一座高峰,海拔580多米。以鶴堂仙為主峰,向南北方向延伸,形成一條長龍山脈。往南,龍尾蜿蜒至黃坑黃土塖;往北,龍頭一直伸展到堆前仙人井。鶴堂仙這座主峰,恰似這長龍山脈中段拱起的一座駝峰。

“ 鶴堂仙” ,得名於一個古老的傳說。

鶴堂仙高峰腳下的廖坊村,是一個以姓氏命名的千年古村。據廖氏廖坊族譜所載,廖氏第九十二世祖--廖宏發於北宋元祐戊辰年(公元1088年)春,由上猶源溪遷往遂川,在黃坑、 西溪、黃源等地,幾經輾轉,最後選擇在鶴堂仙高峰腳下的狹長地帶定居,廖宏發成了廖氏廖坊的開基祖。從此,廖氏先民在這塊原始地帶落地生根。經過百年的艱辛開拓,使這塊蠻荒之地終於成了廖氏先民繁衍生息的一個自然村落。

廖氏先民在這塊貧瘠的土地上不斷地開拓著。由於自然環境非常惡劣,尤其缺水,田地裡的收成甚微,遇上大旱之年,幾乎顆粒無收。先民們在這裡艱難地生活著,他們除了用人力去戰勝自然,還把希望寄託於蒼天。廖氏廖坊先祖選定在這高峰腳下落腳,就是認為有山就有峰,有峰就有神,只要虔誠敬神,就必有好的報應。先民們披荊斬棘、劈石墾壤,開闢了一條登山之路,在那山巔上,開闢出一塊坪場,用石塊壘起一個簡單的香火堂,搭蓋好茅草棚,選派誠心善意的老者,長住山上,維持香火,祈求老天爺保佑自已的村莊風調雨順,人壽年豐。


家鄉名勝古蹟:鶴堂仙

圖片來源網絡

有一年遇上大旱,廖氏族人組織起鄉民們上山“求雨”。村裡上百人,敲鑼打鼓吹喇叭,舉著用稻草捆紮成的長龍,冒著炎炎赤曰,“長龍”漫舞上高峰,在香火堂的坪場中央設置神壇祭祀天龍,神案上燭光閃閃,香菸嫋嫋,坪場上爆竹聲聲,道士口中唸唸有詞,人們排著長長的隊伍,大家舞著“長龍”,跟著道士,繞著神案偱環轉大圈,跪跪拜拜,轉了一圈又一圈,直轉完七七四十九圈圈……。

鄉民對蒼天虔誠的敬意,終於感動了老天爺,玉皇大帝派仙子化成一群白鶴,飛來了廖坊村,給村子帶來了及時雨,莊稼獲得了豐收。那群白鶴,白天在村中的田野裡四處覓食,晚上便棲息在高峰頂上的樹林裡。夜幕降臨時,香火堂上空匯聚著五色祥雲。人們發現凡是白鶴踩踏過的坑頭坑尾的田裡,出現了湖洋,湖洋田裡一年四季都冒泉水,高峰腳下的溪流大了,老天降雨多了,旱災少了,土地肥了,收成也好了,人丁也蕃盛了。鄉民們認定那群白鶴,是神靈的化身,是群仙鶴,給人們帶來了福音。於是,鄉民們在高峰原有的香火堂上,建起了玉皇殿,塑起了玉皇大帝神像,設置了神位,把這座高峰和仙鶴、香火堂結合起來,命名為“鶴堂仙” 。


家鄉名勝古蹟:鶴堂仙

圖片來源網絡

後來又擴建了玉皇殿,使其成為前宮後殿、中間天井的巍峨大殿,宮殿大門左右以“鶴”字“堂”字開頭,撰刻一幅對聯:“鶴擁丹墀金闕曉鍾開萬戶,堂開綠野玉階仙仗擁千官”,門楣上嵌有“昊天金闕”的匾額。後殿神龕後牆上,懸掛一木匾,匾上題有“鶴堂名山”四個大字 ,落款為“懷遠堂立”。“懷遠堂”為廖氏廖坊大祠堂的堂名。此匾按推算有兩百多年的歷史,至今保存完好,它成了鶴堂仙的鎮山之寶。

星移斗轉,歲月如流。白鶴雖然早已離去,但仙堂依舊,香火依然。鶴堂仙也遠近聞名了,人們祈盼風調雨順,人壽安康的宿願也薪火相傳,仙堂上的香火歷久不衰。樂施好善的各方人士紛紛慷慨捐資,陸續建起了積善廳,財神廟,華佗祠,地母宮,設置神位幾十個。在高峰背面,還有好幾條山路通向鶴堂仙。從堆前的仙人井和姜坑有路可上,從草林的橫店和端源有徑相通。最好走的最近的路,要算廖坊村那條最早開闢的登山小道。在久遠的年代裡,鄉民們不斷地拓寬了山路,路面舗上了平整的大石塊,陡峭的石崖上,還鑿成級級石階。在半山腰還蓋起亭子,供人們稍事小憩,亭邊還開挖了一眼山泉,供路人飲用。每逢初一. 十五,上山燒香敬神的人絡繹不絕,那神案前的香火,還真像兩旁的對聯所寫的那樣:金爐不息千年火,玉燭常明萬載光。


家鄉名勝古蹟:鶴堂仙

圖片來源網絡

仙堂的香火也曾斷過一段時間。聽村上的老人們說,那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的動亂期間,鶴堂仙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寺廟殘牆斷壁,神像蕩然無存,坪場上荊棘叢生,一片荒蕪。動亂結束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得到了恢復,鄉民們重修廟宇,安置神像。自此,鶴堂仙又飄起了縷縷青煙,又響起了晨鐘暮鼓,恢復了往昔的神采。

隨著宗教活動的正常開展,近些年,鶴堂仙的面貌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上世紀末開始,通過維修,逐漸恢復了過去幾處殿堂的原貌,村裡有幾位年長的善男信女,長期在山上侍候香燈,開展正常的宗教活動,自發擔負起寺廟的管理工作。

2005年,上級宗教主管部門批准鶴堂仙為宗教(道教)活動場所,並批准成立了鶴堂仙宗教活動理事會,有了專職的管理人員,自此,鶴堂仙的宗教活動納入了制度化規範化管理。2009年,山上通水通電,生活條件得到了改善。2012年,新建了一座300多平米的觀音大殿,新塑瞭如來佛祖. 十八羅漢. 觀音菩薩. 王母娘娘等神像,分別安座在幾處禪堂上,增設了十多個神位,使鶴堂仙的宗教文化氛圍更加濃厚起來。2014年,開通了從廖坊登山的盤山公路。2016年,新建了一座寬敞的四層磚混樓房,供管理人員和僧侶香客等人員的生活用房,有齋堂,有寢房,安居條件得到了改善。2018年春,在上級宗教主管部門的大力扶助下,將原來的沙土公路鋪成水泥公路,全長三公里,極大改善了交通條件,給四方人士登鶴堂仙進香拜佛. 旅遊觀光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家鄉名勝古蹟:鶴堂仙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鶴堂仙,其名未曾入傳,興衰不見史載。但有了仙鶴美麗的傳說,使它罩上幾分神秘,沾上一絲仙氣,在廖坊的方圓百里,也算是名山了。

如今,鶴堂仙巳成為善男信女們燒香敬神,求籤許願的聖地,也是登山健身、旅遊觀光的好去處。沿途風景四時相宜:春賞鵑花,夏聞鳥音,秋覓紅葉,冬觀雪景。山腰,層林盡染,林濤陣陣; 山澗,鳥鳴啾啾,細流潺潺……。山下若能開闢幾處新景區,把宗教文化活動與鄉村旅遊資源結合起來,那鶴堂仙既是宗教聖地又是前景看好的休閒度假的旅遊勝地了。

登上山頂,展現在眼前的是巍峨壯麗的重重殿宇,禪堂裡,誦經琅琅,佛樂聲聲; 神案上,燭光搖曳,香菸縹緲,一派莊嚴肅穆。遠望山下,萬頃田疇盡收眼底,八方村景散落方圓。立足山巔之上,心曠神怡,自有一番“山登絕頂我為峰”的激動與豪邁,此時,不禁詩興湧上心頭,詩曰:

群巒如浪湧高峰, 名山極頂入雲空。

古木叢中棲百鳥, 懸崖縫裡挺蒼松。

白雲環鎖蓮花鼎, 江霧迷漫草林沖。

登高攬勝胸懷遠, 頓悟禪心大道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