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課文裡的故事就是我們的人生!還記得讓你印象深刻的人物嗎

這段時間

微博上有一個話題

#課本里最想見的人物#

勾起了大家的回憶

在學生時期的課本中

總會有一些人物

給我們留下深深的印象

原來課文裡的故事就是我們的人生!還記得讓你印象深刻的人物嗎

當畢業多年後

有人問起課本中

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個人

你還會脫口而出

就是因為他們的存在

讓我們的學習生活充滿了別樣的樂趣

語文

閏土!必須榜上有名!對他和猹實在是印象深刻!

原來課文裡的故事就是我們的人生!還記得讓你印象深刻的人物嗎

讓能言善辯、高大俊美的齊國宰相鄒忌自覺“弗如遠甚”的徐公,到底有多高,到底有多美?

原來課文裡的故事就是我們的人生!還記得讓你印象深刻的人物嗎

犀渠玉劍艮家子,白馬金羈俠少年。誰不想見一見鮮衣怒馬、縱橫沙場的少年將軍?

原來課文裡的故事就是我們的人生!還記得讓你印象深刻的人物嗎

數學

在數學課本中總會有一些讓人哭笑不得的人物,他們的存在往往會讓題目十分複雜。

原來課文裡的故事就是我們的人生!還記得讓你印象深刻的人物嗎

原來課文裡的故事就是我們的人生!還記得讓你印象深刻的人物嗎

原來課文裡的故事就是我們的人生!還記得讓你印象深刻的人物嗎

英語

真想看看李華,畢竟幫他寫了三年信了,還不知道他長什麼樣。

原來課文裡的故事就是我們的人生!還記得讓你印象深刻的人物嗎

李雷和韓梅梅,他們的愛情長跑,牽動著千千萬萬學子的心。

原來課文裡的故事就是我們的人生!還記得讓你印象深刻的人物嗎

……

這些課本中的人物

不僅讓我們學到知識

還增添了不少學習的樂趣

每每想起,總是回憶起

學生時代那些美好又單純的日子

此前

微博上還有一個話題

#有哪些長大後才理解的課文#

有人說

小時候對於很多課文難以理解

但是在長大後的某一刻

忽然想起來當年的那些話

就會體會到其中的感情

語文從來不是一門課程

是生活中的體會

當年那個在語文課上懵懂的少年

也終於在長大成人之後

讀懂了文中的人生

今天

小來和你一起再次回顧

語文課本里的那些經典

聽聽他們的故事

品品人生百態

我從《畫楊桃》中

悟出了“生活沒有標準答案”

原來課文裡的故事就是我們的人生!還記得讓你印象深刻的人物嗎

回想一下,從小到大,我們有多少次因為和別人不一樣而受到嘲笑,可惜的是,並沒有幾個人會告訴我們。當我們看見別人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時候,不要忙著發笑,要看看人家是從什麼角度看的。

人生所處的角度不同、位置不同、心情不同,對事物的認知就會不同,就會產生不一樣的情感。有人能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有人卻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有人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有人卻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一樣的事物,不同的感受。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站在不同的角度看事物,往往會得出不一樣的結果。所以很多時候,我們應該更加深入更加全面地去認識事物,生活並沒有那麼多的標準答案,換個角度來看,或許會發現不一樣的美。

希望你相信自己的眼睛。

投稿:石少楠(教師)

我從《我與地壇》中

悟出了“以滿足的心態去生活”

原來課文裡的故事就是我們的人生!還記得讓你印象深刻的人物嗎

面對疾病的折磨,史鐵生想到了“死”;但他從荒蕪但並不衰敗的古園中意識到“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我與地壇》)。

殘疾並不是不讓你活,而是上帝對人的缺陷的強調。生理的殘疾並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心理的殘疾。腿雖然不能走路了,但他就用筆用心靈尋找人生之路。

悲觀失望、怨天尤人,只能增加生活的灰暗。也許,人們不能改變殘酷的現實,但這殘酷的現實有時能夠改變“殘酷”的心情。是“殘酷”讓我們意識到“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既然活著,就該好好活下去。

懂得滿足,心存感激。這活著的理由不足以讓每一個人特別是身體健康的人感到震撼嗎?

投稿:河北青龍一中 李永

我從《慈母情深》中

悟出了“母愛的偉大”

原來課文裡的故事就是我們的人生!還記得讓你印象深刻的人物嗎

小學語文課本里有一篇文章叫《慈母情深》。文中寫道:我為了買一本《青年近衛軍》,而走進了母親工作的地方:昏暗、潮溼、低矮、狹窄的製鞋廠。母親聽說我要買書,毫不猶豫地用她那龜裂的手掏出了一卷皺巴巴的毛票,數出1.5元錢交給我。我鼻子一酸,攥著錢跑了出去。

當時,對於我這個10幾歲的孩子來說,並不怎麼理解這些做法。如今,我已鬢染白髮,孩子長大。當我看到85歲母親那彎曲的背,渾濁的眼,佈滿皺紋的臉時,我忽然想到了《慈母情深》中的那個片段: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母親的背什麼時候彎了?眼睛什麼時候開始渾濁了?皺紋從什麼時候有的?我的眼睛不由得溼潤了。而老媽卻用她粗糙的手為我抹去了淚花,還驚訝地望著我,生怕發生了什麼事情。

當我成為了你,我才深深地感悟到:慈母情深!於是,我的心裡一遍又一遍地對母親說,此情,此景,我有多少話要對母親說,我有多少情要對母親訴啊!

投稿:李衛華(教師)

我從《落花生》中

悟出了“低調做人,踏實做事”

原來課文裡的故事就是我們的人生!還記得讓你印象深刻的人物嗎

小時候學許地山的《落花生》,我不理解文中父親說“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最可貴:它的果實埋在地裡……它矮矮地長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來它有沒有果實,必須挖起來才知道。”我不覺得這有什麼可貴,我更喜歡高高枝頭上掛著的爭奇鬥豔的花、鮮紅嫩綠的果。

長大後,才真正理解了文中父親的話。花生的嫩芽破土而生,充滿希望和力量。在地面開花後,又將子房伸入土壤,在黑暗中慢慢形成果實。整個生長過程非常低調,卻演繹了自然界中獨一無二的生命成長。

越長大越懂得,低調做人,踏實做事才是一個人真正的修養。不攀比,不張狂,讓生命自然綻放,成為那個獨一無二、平凡可貴的自己。

投稿:劉豔(教師)

我從《桃花心木》中

悟出了“自主是立身之本”

原來課文裡的故事就是我們的人生!還記得讓你印象深刻的人物嗎

《桃花心木》中“種樹的人不再來了,桃花心木也不會枯萎了。”這篇課文告訴我們不要被眼前的困難嚇倒,要像桃花心木一樣堅強紮根,不要被外在環境有所影響,努力克服前進道路上的一切困難。在不確定的環境中養成獨立自主的心,因為只有自主才是一個人的立身立世之本。

伴隨著學業結束,步入社會的這幾年漸漸明白了這些深刻的道理。只要保持著一顆終身學習的心,帶著夢想一直向前走。肯定會開闢出一片屬於自己的新天地!

投稿:何婷蓉(在職工作者)

我從《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

悟出了“要珍惜當下”

原來課文裡的故事就是我們的人生!還記得讓你印象深刻的人物嗎

魯迅先生說:相見也已經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

初讀時,還沉浸其中,享受著夏日的陽光,青綠的樹葉、知了的鳴叫、嫋嫋的炊煙、奶奶做好的飯菜和三五夥伴肆意玩耍的時光,卻也並不羨慕魯迅的百草園,因為這就是我的小樂園。

時隔十五年,再讀時發現:有些情懷和詩,有些日子,有些人,過去了就再也沒有了。

所以,分開的時候一定要用力告別,因為說再見,也許真的是再也不見。

感恩我的童年,雖人不在,日漸遠;但想念甚深,仍陽光燦爛、砥礪前行。

投稿:唐小明(學生)

告別課本的歲月越來越長

驀然回首

年少不知文中意

再讀已是文中人

翻開課本

讀的不只是名家的文字

更是自己的過去和現在

這些課文裡

也藏著你的人生故事嗎?

還有哪些課文曾深深觸動了你?

留言裡聊一聊吧!

同時也說說

你最印象深刻的人物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