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的家居服是她兒子28年前的背心

老年人,因為經過困難時期,難免生活節儉,敝帚自珍。但是有些老年人的做法,讓年輕人感覺無法忍受。


婆婆的家居服是她兒子28年前的背心|老人哪些做法讓你無法忍受?


小琳跟她老公是大學同學。前幾天,她對我說:“小桐,你知道嗎?那天我回婆婆家,看到婆婆穿的那件家居服竟然是我老公28年前上大學時穿的那件背心。衣服從短袖改成了“吊帶”,上面的小洞數不過來。我簡直要崩潰了!

一來我們年年給公婆買衣服;二來公婆都有退休金,在這個十八線小城,他們一個月退休金也有七八千塊,而且錢都是他們自己拿著。你說他們至於這樣節儉嗎?”

是啊,一件家居服,好點的一二百塊錢,一般的也就幾十塊錢。孩子們都孝順,經常給買衣服,老人自己也揣著退休金,穿近30年前的衣服,真是有點太節儉了!

其實何止是小琳的公婆,這種“奇葩”的老人還不少呢。今天梧桐根據所見所聞,給大家盤點一下。

民以食為天。我們不妨先來說一說“吃”。

婆婆的家居服是她兒子28年前的背心|老人哪些做法讓你無法忍受?

@團團圓圓:我們和公婆在一個城市,但並沒住在一起。我和老公都上班,中午回婆婆家吃飯。

公婆每次做飯都做好多,米飯還好說,下一頓炒炒,或者再加點水熬成粥。但是剩菜就不好說了。

四五個人吃飯,他們做五六個菜,而且每樣菜的量都很大。往往每頓都要剩下。

這樣,晚上他們吃剩菜,第二天早上還吃不完,到了第二天中午,頭一天的剩菜還有。公公往往把剩菜連湯帶水倒進自己的碗裡,也不管鹹淡。

這頓吃了剩菜,今天做的菜就又剩下了。如此循環往復,一年下來,他們總在吃剩菜。

說了多少次,少做點飯菜,就是不聽,感覺好像是把人在當豬養。

@一隻小蝦米:有一次,一個親戚家孩子結婚,請客的飯店離著我們小區很近。

吃完飯,我扭頭看到公公正拿一個紅色塑料桶挨桌收拾桌上的剩菜。我想,可能是給哪個鄰居收來餵狗的。

到了晚上,我看到桌上的一小盆雜燴菜裡,既有白菜、蒜薹、豆角、西葫蘆,也有豬肉片、雞腿肉、牛肉丸,還有一塊魚肉……

婆婆的家居服是她兒子28年前的背心|老人哪些做法讓你無法忍受?

好“豐盛”啊!原來這是白天公公收來的那桶菜裡的一部分。

果然,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這些雜“混”菜毫無懸念波瀾不驚堂而皇之一連五六天出現在了飯桌上。

@豔陽天:我是一名鄉村初中老師。平時上班,晚上跟老公一起回公婆家住。好在,家離學校不遠。

公婆平時很節儉,平時根本捨不得燉雞煎魚。

五年前的一天,晚飯時,我看到飯桌上擺了一碗雞肉,那香味太誘人了。

我夾起一塊剛要放到嘴裡,順便問了一句:“媽,今天不年不節的,怎麼想起燉雞來了?”

“哦,咱家的雞跑到院牆外的地裡,吃了人家剛種到地裡拌了農藥的麥種子,死了。你爸收拾了一下,我就給燉了。”

“啊?媽,這是死雞肉啊!又是中了毒的,千萬不能吃啊!”

以前在孃家時,家裡死了的家禽家畜,父母從來都是把它們深埋,何況我們都是接受過多年教育的人,何況我當時還懷著孕,更不能亂吃了。我說著,趕緊把剛剛夾起的雞肉放回去了。

“雞的嗉子(雞胃)都扔了,毒性就沒有了。你們怕死,不吃拉倒!我們老了,我們不怕死!”婆婆賭氣地夾起一塊雞肉放到嘴裡,還吧嗒一下嘴。“嗯!真香!”

老公在這個家裡長大,或許已經習慣了他爸媽的做法,見我這樣說,愚孝的他也左右為難,只勉強吃了一小塊。

婆婆的家居服是她兒子28年前的背心|老人哪些做法讓你無法忍受?

那次公婆沒有什麼明顯的不良反應,但是我真替他們捏了一把汗。

@青青:說起公婆的頑固,也真是讓人無語。

公婆現在七十歲左右,他們多少都有三高症狀。我老公現在四十五六歲,血壓也不低。

公婆做飯,每個菜裡都放好多肉,而且放的油和鹽也多。每次吃完攤的雞蛋,盤子裡還汪著一層油。

倒是吃餃子的時候,就想起少放油來了。說“油吃多了不好”。一家五六口人吃飯,一頓餃子餡放的油,約等於炒一盤菜放的油。所以他們做的餃子,吃起來總是寡淡得很。

梧桐覺得,雖然勤儉持家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但是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吃飯不只像以前一樣,填飽肚子就行了,還講究吃得健康、營養。

如果為了省錢,做出一些不合時宜的事,影響身體健康,就得不償失了!

在“穿”上,老人的創意做法也不少。

@一瓣馨香:說起爸媽來,我也是一肚子苦水。

婆婆的家居服是她兒子28年前的背心|老人哪些做法讓你無法忍受?

我們兄妹兩個。小時候,我經常穿哥哥的衣服,什麼帶肩章的軍綠上衣,或者寬大的深藍色褲子。

那時候我爸爸還是工人,廠子效益也不錯,但是媽媽就是捨不得給我買新衣服穿。

有一次過年,我媽“千載難逢”地給我買了一件新衣服,可是剛過大年初五,我媽就讓我脫下來,說是洗了明年再讓我過年穿。我只好噙著眼淚脫下來。

第二年,我長高了,那件衣服勉強穿在身上。可是我媽還是讓我脫下來,說是等走親戚時候再穿。

結果一年下來也沒走過一次親戚,那件衣服始終被我媽藏在衣櫃裡。

婆婆的家居服是她兒子28年前的背心|老人哪些做法讓你無法忍受?

等第三年再拿出來時,那件衣服徹底穿不上了。我用歇斯底里的哭聲表示抗議!

@八零後一枝花:家裡的棉拖鞋,都是婆婆自己做的。我真的不知道她從哪裡買的那種泡沫鞋底,據說二三塊錢一雙。

她自己把舊衣服做成鞋面。鞋底因為是三無產品,粗製濫造,鞋底的花紋很容易磨平,防滑性特別差。如果剛剛擦過地,穿著這種拖鞋,你是不敢在上面走的,否則肯定會摔了。

公婆年紀大了,真怕他們因為穿這種鞋摔了。我跟婆婆說了,她說,沒事,注意著點就好了。當兒媳婦的,說多了婆婆肯定不高興。

@洪水猛獸:我公公最大的愛好就是翻小區的垃圾箱。撿個破紙箱子啥的還能換點錢,就怕他撿裡面的舊衣服、舊鞋回來。

婆婆的家居服是她兒子28年前的背心|老人哪些做法讓你無法忍受?

那次,他撿回來一雙舊的白色運動鞋,鞋面都裂了。平時穿穿也就算了,有一次親戚家孩子結婚,他竟然穿著這雙爛鞋去參加婚禮了。

此外,他還穿著不知是誰家送給他的劣質迷彩服,估計是人家孩子軍訓時穿過的。

七十歲的人了,穿這一身就出來了。我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我說:“爸,你平時在親戚面前也是個好面子的人,整天跟人說咱家過得如何如何好,孩子們如何孝順。今天正是露臉的時候,你看你穿的這身衣服。這不是打臉嗎?

前幾天剛給你買的羽絨服呢?還有幾個月前買的那雙棉皮鞋呢……”

公公說:“我就穿這身,我看誰還能把我趕出去?”

或許他覺得我說得有道理,雖然心服口不服,但是過了一會兒,還是騎上自行車回家換衣服去了。

中國有句俗語說,吃飯穿衣看家當。現在幾乎每家都不再愁吃穿。穿戴整齊,自己覺得舒服,別人看起來也賞心悅目。

再者,老人的衣著,不但代表了自己的精神狀態,而且也代表了兒女們的臉面。

一個尊重自己的人,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

人一生,吃穿用度是最基本的生存條件,現在我們就來說一說“用”。

@我是雲:跟公婆一起住過3年,後來我們買了房子,就搬出去住了。

我家孩子在上大學,有一次老公也在單位值班,正趕上樓道里有家老人去世了,我有點害怕,就打算暫時住公婆家一晚。

婆婆的家居服是她兒子28年前的背心|老人哪些做法讓你無法忍受?

臨睡著我去洗澡。走進浴室,找了半天搓澡巾,才在角落裡找到一塊疑似搓澡巾的東西。

看起來,這搓澡巾已經有些年頭了。判斷不出它原來是什麼顏色。它只像一個破綢子做成的小口袋,光滑無比,還有幾個小破洞,露著毛邊。

手伸進去,根本套不住;用肥皂洗幾遍,搓身上時,只是滑來滑去,根本起不到作用。

我喊來婆婆,說:“媽,咱家還有搓澡巾嗎?”

婆婆說,沒有了,這就個。

我說:“媽,這是我們2007年在這兒住的時候,我買的那塊搓澡巾吧?”

婆婆說,是。

我說,你們可真能湊和。這搓澡巾最少都13年了。

@小仙女:公婆用的毛巾,從來不洗,有的時候都破了洞,也捨不得扔。

婆婆的家居服是她兒子28年前的背心|老人哪些做法讓你無法忍受?

公婆都有退休金,而且都是他們自己拿著。況且,公公原來在物業上班,每個月都發勞保用品,毛巾、香皂、洗衣粉啥的根本不缺。可是新毛巾就是捨不得拿來用。

有一次婆婆從櫃子裡找東西,我看到白毛巾被她整整齊齊包了一包袱。再看看他們毛巾架上的,劣質不說,垢膩不堪,還散發著一股莫名的胺味。

@小迷糊:我公公不但不扔東西,還愛往家裡撿東西。現在二十多平米的車庫,已經塞得滿滿的。

紙箱子之類能換錢的就不用說了。別人家扔的拖把柄,他撿了一大捆。

還有人家扔到垃圾筒裡的電飯鍋內膽,他刷刷就拿上樓燉肉。

車庫的牆上掛著四個鏽跡斑斑的鐘表,有的走,有的不走。走的時間也不一致。

別人扔的舊電扇,不能搖頭了,他用鐵絲綁一根木棍固定住。電扇只能朝著一個地方吹。

後來腦袋又耷拉下來,像一隻鬥敗的公雞。只好拿一個小板凳支在下面,吹的風才勉強吹到人的身上。

婆婆的家居服是她兒子28年前的背心|老人哪些做法讓你無法忍受?

什麼,空調?早安上了,即使熱得大汗淋漓,一年下來捨不得用一回。

@千里之行:跟公婆說筷子要半年換一次,他們說筷子又不壞,怎麼換那麼勤?

新筷子買來了,也給他們講了半天道理。公婆被迫把新筷子擺上桌,回頭看碗櫃裡,發現幾年來的舊筷子都還在,有不小的一捆。

估計在農村的話,這些筷子放在灶堂裡,可以煮熟幾個雞蛋了。

現在物質極大豐富,而且有些東西並不是要多少錢才可以買到。比如,十雙筷子,平常的也就十幾塊錢;一個搓澡巾,也就六七塊錢,好點的十幾塊錢。一塊毛巾,最好的也不過二十幾塊錢。

所以,大可不必為了省點錢,降低生活質量,甚至影響正常的生活。

“與時俱進”,我覺得這是非常好的一個詞。

凡事要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的發展。尤其是老年人,要改掉一些老的思想做法。如果年輕人說得有道理,就要試著接受。不要固守自己的執念,頑固到底。

一個開明的老人,才會得到兒女們的尊重。

婆婆的家居服是她兒子28年前的背心|老人哪些做法讓你無法忍受?

當然,每個人都會老,作為年輕人,也要試著站在老年人的立場上考慮問題。他們的生活習慣及消費觀念,也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

江山易改,秉性難移,說得非常有道理。長年累月形成的東西,要改變也不是一朝一夕的。

現在不需要我們臥冰求鯉、割肉侍親,但是孝老敬親的傳統不能丟。所謂孝順,就是要求我們在一些無關緊要的小事情上,對父母多多包容,要原諒他們的不完美。

如果老人做得確實離譜,年輕人也要和顏悅色試著跟他們溝通,講明利害。“揚善於公堂,規過於私室”。也就是說勸說老人,指出他們不足的時候,要私下裡講,不要在大庭廣眾之下,讓他們難堪。

更不要說一些“你不懂,別亂說”“我跟你說了多少遍了”之類傷害老人的話。否則,會引起老人的反感,更不利於思想的溝通與事情的解決。


婆婆的家居服是她兒子28年前的背心|老人哪些做法讓你無法忍受?


其實好多老人還是明事理的。只要我們講究方式方法,一定會收到不錯的溝通效果。

願每個家庭都和諧、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