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中國足協一直以來最沒有變化的就是一直在變!

近幾天,關於歸化優秀外籍球員的事情,又開始熱鬧起來。起因是一則來歷不明的消息,稱:中國足協將叫停外籍球員的歸化政策。但隨後各大媒體又紛紛說足協沒有這樣幹,云云。不管最後結果如何,足協總是隔一段時間就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在互聯網上刷一遍存在感。而伴隨著這些所謂的“努力”,則是不斷的新政、不斷的改變。


有人說,中國足協一直以來最沒有變化的就是一直在變!

變化最多,足球投資人體會最深的,當屬U23政策的變化。為使更多年輕球員得到高水平比賽的時間,中國足協從2018年開始推出U23政策,之後多次在賽季中進行修訂,直接的後果就是投資人無所適從,U23球員身價暴漲,聯賽質量下降,還發生了很多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奇葩現象。

現在炒得熱鬧非凡的外籍球員歸化政策,去年推出的時候就意見紛紜。相信這次冒出中國足協將叫停外籍球員歸化政策也不是空穴來風。依照對中國足協品性的瞭解,一項政策能堅持一年保持不變已經是天大的消息了。雖然足協後來闢謠說沒有這回事,但據很多消息稱,由於陳主席對歸化這件事一直不感冒,加上通過高薪招攬一批歸化球員,普遍存在出工不出力的現象,效果如何很難講,負面消息還層出不窮,所以,現在足協對各俱樂部歸化申請,都是採取拖字訣,也不說廢止,但就是不辦。估計,歸化政策在陳主席手上已經名存實亡了。


有人說,中國足協一直以來最沒有變化的就是一直在變!

為什麼足協喜歡變呢?仔細分析,無非如下幾個原因:

l 決策不科學,純粹屬於拍腦袋想出來的。譬如當年推出來的頭球算倆、客場進球算倆,這些政策不趕緊廢止,反而會貽笑大方;

l 政策的擬訂者和決策者,長期都是由運動員出身的人擔任,理論基礎欠紮實,科學理性思維不夠,所以制定出來的註冊漏洞太多,譬如U23、2004年推出的每支隊伍最多四名國腳等政策;

l 以國家利益的名義,強行改變足球的發展規律和運營規律。譬如2001-2002、2004-2005取消聯賽升降級。由於沒有了升級的慾望和降級的危險,聯賽質量明顯下降,各隊無慾無求,安心賺外快,賽場成為了假賭黑瘋狂生長的沃土;

l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足協在很多時候並不是最終決策者,只是一個背鍋俠、痰盂桶。這種情況下,足協實際上也很無奈。

不過,在陳戌源擔任足協主席後,上面這些無厘頭的變化還是少了很多,對一些原有政策的改變也更多地呼應了市場需要和球迷的呼聲。但願這種情況能一直走下去,堅持下去,讓中國足球的管理水平、聯賽運營水平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越來越小。


有人說,中國足協一直以來最沒有變化的就是一直在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