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順手牽羊,打罵只會適得其反,父母該如何正確引導?

孩子順手牽羊,打罵只會適得其反,父母該如何正確引導?


大家好!我是方哲萱。有時候父母會發現,孩子從幼兒園帶了小玩具回家,去別人家裡,把別的小朋友的東西藏在身上帶回家,到超市裡順手就抓塊糖放在自己口袋。孩子小小年紀,就喜歡順手牽羊,該怎麼引導呢?

我們先分析下,孩子為什麼會經常順手牽羊呢?一般來說,孩子偷拿別人的東西是由兩種心理因素引起:一是孩子有一種強烈的佔有慾望,他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充滿好奇心,而且很想馬上獲得。在這種私有欲的引領下,他便悄悄將別人的東西佔為己有。另一原因是孩子有一種異乎成人的冒險心理,他們心想,我拿了別人的東西,只有自己知道,別人卻不知道,這是多刺激和神秘呀。當我們知道了孩子偷拿東西的心理,就可以對症下藥,幫助孩子克服這些心理,建立正確的行為觀念。要注意的是,幾乎每個孩子在年幼時都有這樣的心理和行為,所以,千萬不要給孩子貼上愛偷東西的標籤哦。

孩子順手牽羊,打罵只會適得其反,父母該如何正確引導?


下面,我們就針對孩子心理,給出一些建議。

第一,父母要幫助孩子形成所有權的概念。

年幼的孩子活動範圍只限於家庭,從記事起他就發現,爸爸媽媽可以隨便拿他的東西,孩子也可以拿大人們的東西。隨著孩子年齡的不斷增長,他開始上幼兒園了,接觸的人和事越來越多,看到別的小朋友玩具很好看或很好玩時,就想拿過來玩一玩,甚至塞進書包帶回家玩,把玩具佔為己有。這是由於2歲左右的孩子已經意識到自己的存在,頭腦中有了我的、我自己的的概念,但對你的、他的概念又比較模糊,所以,對一切他們有興趣的東西,都認為是自己的。

當孩子缺乏物品所有權概念時,就要積極幫助他知道,哪些東西是自己的,哪些是別人的?屬於自己的可以自由支配,他人的東西要徵得別人的同意才能使用。在家中也要建立這種所有權的意識。將孩子的東西與成人的東西區分開,孩子在需要使用家長的東西時,必須徵求家長的同意。家長也要在使用孩子的物品時,徵求孩子的意見。孩子的衣櫃和玩具要和家長的分開。還可經常提出這東西是誰的?等問題來幫助孩子形成所有權的概念。

第二,對孩子的需要應適度滿足。

現在的家庭對孩子的需要往往滿足過度,容易造成孩子一種思維習慣:我想要就能有,我想要就得有。孩子的需要如果不能滿足,就會出現強佔或私拿,這是孩子思維的一個誤區。因此父母在滿足孩子對物品佔有的需求時,不能一味地全部滿足,有些時候要鼓勵孩子通過努力去實現他擁有的願望。

相反的,有的家長對孩子的要求又過於嚴格,不允許孩子隨意獲得他並不太需要的東西。本來這也是正常的,但如果家長既不給他提供,又不作解釋,長此以往,就會使孩子感到失望,有匱乏感。這就很可能導致他產生把別人的東西拿過來作為己有的不良行為。長大後,這樣的孩子還很容易有不配得感,因此,在小的時候,父母應有意的告知孩子,有些東西並不是不能不配擁有,而是因為我們應該物盡其用,不做浪費。

第三、成為讓孩子樂於與你交流的父母。

瞭解孩子內心的真正想法對於及時發現孩子的問題很重要。對待孩子出現的問題要保持一種冷靜的態度,讓孩子樂於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比如,當孩子拿了別人的東西,不要一上來就指責,你可以說,“你是不是也想要一個像小明那樣的橡皮呀?我們可以做一個預算,下次去超市,你可以買一個。”孩子每天回到家,都要與他聊聊在在學校發生的有趣的事,讓孩子養成與家長說心事的習慣。

第四,要及時讓孩子把私拿的物品還回去。

家長若發現孩子拿別人的東西,雖然不需要指責孩子,但一定要告訴孩子這樣的行為不可取,並儘快將物品物歸原主,並鼓勵孩子勇於承擔後果。如果孩子自己不敢不好意思把東西還回去,父母就陪著孩子,代替孩子道歉,甚至可以送給對方一個小禮物。讓孩子意識到知錯就改、補償對方的重要性。但切忌小題大做,把拿上升到偷的高度,甚至威脅懲罰孩子。相反,家長可以藉此培養孩子的同情心,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會使小朋友難過,並鼓勵孩子角色易位,體會自己喜愛的東西遺失會是什麼滋味。

另外,對於孩子拾金不昧、幫助他人等行為要給予及時的表揚和獎勵,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念。

第五,要提前預防,避免再次出現這樣的行為。

孩子到了四五歲以上,就會開始特別重視友情,因此父母可以告訴孩子,拿別人的東西會傷害彼此友誼,讓孩子考慮自己的行為對朋友和老師造成的傷害。

孩子順手牽羊,打罵只會適得其反,父母該如何正確引導?


如果孩子是初犯,要告訴他,第一次這樣是可以得到原諒,但是如果下次還不經過同意就拿別人的東西,就要有相應的懲戒了。一定要明確,比如就扣掉屬於他的零花錢。而如果真的再犯時,就真的嚴格執行。在懲戒時,要針對行為,而非他的人格,所以只需要嚴格執行,不需要不斷的翻出孩子的錯誤,也不要在外人面前教訓孩子。

當然,如果是有智慧的家長,還會有更多懲戒的措施。比如在《夏山學校》一書中,夏山學校的創始人尼爾校長是這樣懲戒孩子因為冒險心理偷拿他人物品的行為的,書中寫道:在夏山,有個孩子連著被發現了幾次偷竊仍不改正,尼爾決定不再用扣零花錢的方式懲罰他,而在學校會議上提議:“你的懲罰將是得到你所偷東西的雙倍!”那孩子偷了一塊巧克力,學校就送他兩塊巧克力,作為懲罰。孩子偷了一盒彩筆,學校就送他兩盒彩筆,作為懲罰。很快,那個孩子停止了偷竊。因為他為學校對他的“懲罰”感到奇恥大辱,這算什麼懲罰?算了不玩了,不好玩!

其實孩子很多的行為都是階段性的,大人用開明放鬆的態度去對待,即使懲戒,也帶著一份理解,更容易達到好的教育效果。

以上,是針對孩子有順手牽羊行為的一些建議,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再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