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深刻銘記的一次失敗的考試,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

從小到大,經歷的考試已經數不清了。

我們就是通過一次次考試,發現自己的不足和缺失從而改進和彌補,也通過這些考試,展現自己的才華,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在這些考試中,我們記住的,往往是考試的結果,而考試的內容,甚至考試的過程,反而大都忘記了。

而對我而言,印象最深的,是一次重要考試的失敗,也是改變了我人生軌跡的一次考試。這次考試的名稱是:中專預選

“中專預選”這個有著特殊時代印記的專有名詞,對現在的年輕人們是有些陌生的,甚至“中專”這個詞現在都基本上不太提起了,原本的很多中專院校,在高校擴招的浪潮中,基本上都升格為大專或者合併到其他高校了,所以有必要略微解釋一下。

“中專”就是中等專科學校,是為了區別於“大專”,“大專”就是高等專科學校。具體解釋可以上網查一下,不在此浪費筆墨。

“中專”為什麼要預選呢?大家為什麼又要考中專呢?

因為在我們那個年代,對於農村初中生來說,考上中專和考上高中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考上中專,意味著很多事情,重要的至少包含以下幾項:

一、農村戶口變為城市戶口,城市戶口就意味著從此擺脫自己“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身份,成了“城裡人”。

二、畢業後,國家包分配,而且多為企事業機關或者國企,這意味著畢業後就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有固定的收入,過著體面的生活;

三、中專畢業生是幹部身份,同通過“就工”“接班”等渠道參加工作的工人是不一樣。在檔案管理上,前者歸人事局,後者歸勞動局,退休年齡都不一樣。這意味著社會地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從社會底層一下成了人上人,堪與“鯉魚跳龍門”一比。

四、自己的子孫後代,從這一茬開始,可以永遠擺脫了農民身份

讓我深刻銘記的一次失敗的考試,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

那為什麼不考高中,再考大學呢?大學不是更好?

因為當時大學還沒有擴招,考大學更是難上加難,對於當時的初中生來說,是不太敢想的事情。再優秀的學生,經過三年高中,都不敢保證一定能考上大學。而且當時的大學生和中專生都是分配工作,幹部身份,對農村學生來說,並沒有本質的區別。

而且上了中專,國家有補貼,花錢就很少了;而高中是需要交學雜費的。而且中專畢業早三年,早參加工作早掙錢,一正一反,這個賬我們農村人可是算得很明白的。

當時的城鄉差異是非常大的。農民不僅生活沒有保障,勞動強度大,而且當時農村農業的負擔很重,“三提五統”,聽上去就很嚇人吧?而且當時農村的技術水平不高,農活多以人力結合畜力為主,非常辛苦,而地裡的產出不高,基本上也就是持平,如果家裡沒有其他的經濟收入,日子大多是非常窘迫的。

當年,我們走出農村的願望之強烈,比現在的畢業生紮根北上廣的願望應該更迫切些!

所以當時很多初中生,多年復讀,即使能考上高中也不上,就是為了考上中專,一步到位。

要想考中專需要分兩步:第一步,先參加縣裡統一組織的的“預選”考試,通過預選考試的學生,才有資格報考中專院校;第二步,參加統一的中考,根據所報的志願,由學校擇優錄取,這跟現在的高考錄取差不多。如果不能通過預選,即使中考成績再出色,也沒有可能上中專。

我當時的成績,在我們鎮中心初中,歷次考試排名第二,這其中包括了很多的復讀生,甚至是多年復讀的學生,所以,對預選考試本來是信心滿滿,覺得是手到擒來的事情。

時隔多年,這次考試的內容已經完全記不得了,但自己考試的狀態卻如在昨日。因為那是我這麼多年以來,最不在狀態的一次考試,也是第一次給了我沉重打擊的考試。

第一場是歷史,看到題目好像一下就蒙了,試題風格完全不是平時的套路,第一題就完全完全沒有思路。然後一天的考試,整個人變得都如在夢中,有點像靈魂出竅了,平時很熟悉的內容也完全想不起來,甚至看著試卷本身,都是很陌生的感覺,腦子好像蒙了一層膜一樣,完全打不開。結果

考得一塌糊塗。

讓我深刻銘記的一次失敗的考試,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

考試過後,痛定思痛,我認真進行了反思和總結:

一、過於自信,或者說自大

應屆生考上中專的是鳳毛麟角,考上的多是復讀生,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應屆生沒有參加過類似的考試,很容易不適應。

而且,鄉鎮中學的水平跟縣城初中還是有一定差距的。當時,鄉鎮初中是沒有“模擬考試”一說的,連輔導資料都基本沒有,老師很多是民辦教師,師資力量很薄弱。所以,我對孩子吹我當年的成績,孩子說我當年的同學都比較“渣”,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二、大考經驗不足,心理素質太差

其實這一問題,在之前的考試中曾經暴露過。初二的一次期中考試,好像就是突然下滑,原因跟這次類似,不在狀態。所謂不在狀態,其實就是心理素質的問題。如果心理素質強,及時調整,不會出現全軍覆沒的情況。因為真正就知識層面競爭,自己能力不會這麼弱。

三、知識掌握膚淺

因為平時考試都是自己學校的老師們出卷,因為老師水平等原因,題目並不太難,分數,排名等掩蓋了自己知識掌握膚淺的的事實,這一次全縣統一考試,完全暴露了出來。如果知識掌握足夠深入和紮實,不會出現蒙圈的情況。

四、考試技巧欠缺

其實說欠缺還是委婉,那時可能沒什麼技巧,就是從頭到尾一路做下去,因為平時考試題目基本上就是從難倒易的順序,習慣了,一旦上來遇到難題,就容易卡住;一旦卡住,就容易慌,影響後面的考試。

這次考試以後到中考的那段時間,我根據總結的教訓,力所能及的做了修正,而且比之前更加認真刻苦。因為只有華山一條路,不願意復讀的話,考不上高中就意味著求學之路的斷絕,也意味著自己可能就要回家修理地球了。

後來經過中考,我仍然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績順利考上了縣一中。到了一中,我才看到了城鄉教育的差距。我們學校的第1名,是一中的第8名,而我是第24名,班裡第3名,前兩名都是城裡初中的,但我很快就超過了他們兩個。三年後,我以全校理科第2名的成績,順利地考上了北京的一所重點大學,實現了自己離開農村,當上“國家幹部”的願望。

讓我深刻銘記的一次失敗的考試,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

如果沒有這次考試的失利,我可能仍然沉浸在“優秀生”的肥皂泡中,發現不了自己的不足和錯誤,就不能及時改正和調整,也就不可能有後來的進步。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自己這次失敗的考試,反而給了自己更高層次的求學機會,也給了自己更大成功的可能。

失敗是成功之母。不論考試失利也好,競爭失敗也罷,都不能放棄希望,更不能因此沉淪,自暴自棄。只要能夠堅持下去,總能找到走向成功的道路。

我們通過考試和競爭的失敗,更能發現自己的不足,發現自己不如人的地方,從而彌補和改進,讓我們自身變得更強大,更完善,從而去迎接下一次考試和競爭。

我們的人生就是在這樣一次次考試中,變得成熟和堅韌,變得自信和強大。

讓我深刻銘記的一次失敗的考試,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