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偉男:“負油價”是美國保護石油產業的措施

  中新經緯客戶端4月22日電 題:《姜偉男:“負油價”是美國保護石油產業的措施》

  作者 姜偉男(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金融分析師)

  當地時間4月20日,美原油期貨價格5月合約暴跌超300%,盤中最低觸及-40美元/桶。而早在4月15日,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已經進行了0美元商品價格的測試,這一方面說明本次油價跌至負值是利用合約時間的設計手法。另一方面,對產油國油商的利益而言,以空方市場牟利的宣洩行為超出邏輯又在情理之中,這突出了石油的金融屬性。前所未有的狀況也帶來難以識別的風險。鑑於當前經濟環境超常伴隨金融市場躁動,石油關聯因素錯綜複雜,理清油價的脈絡至關重要。

  首先,3月以來的“沙俄石油價格戰”是拉開油價暴跌的導火索,但隨著油價跌幅深化,實際影響油價的因素已經超出了供需格局層面。疫情阻斷工業生產、人際交往等,全球製造業疲軟乃至停工,石油消耗的停滯給予油價最重的肘擊。無論如何減產,石油漲庫的現實導致美國產油商在期貨市場不計成本的大幅拋售石油,美原油因此連續下挫。

  其次,負油價發生在即將換月的美原油2005期貨合約,根據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規則,5月份的交割合約4月21日就將到期,這將伴隨著大量無交割權限的遊離資金被迫離場。值得注意的是,4月15日,美國芝商所清算所發佈測試公告稱,即使出現零或者負價格,CME的所有交易和清算系統仍將正常運行,所有常規交易和頭寸處理都可以在清算中執行,即已經完成了測試準備。美原油價格跌至負價格區間,精準的風險對接則體現出對市場體制風險的前瞻與短期操縱性。

  最後,負油價的出現帶來直觀現實問題,石油的商品屬性與金融屬性體現出一定的矛盾,負油價真的超脫成本拖累利潤了嗎?答案是否定的。如果說商品期貨價格最低只能跌到零,那麼油價跌幅空間有限,即市場買方可以在當前環境中以更低的價格和保證金在期貨市場購買廉價石油,這是由商品定價屬性決定的。如果商品期貨價格可以跌至負值,這就預示石油價格下跌幾乎沒有下限,那麼即使當原油價格在1美元時,買方入場也要準備充足的風險金以保證期貨賬戶的安全,防止爆倉。由此,儘管美原油5月合約已經跌至負數,但實際很少有買方能夠承受300%跌幅的槓桿交易,這實際上是美國在預料油價難以上漲的前景下,給予頁岩企業對沖短期套利的新領域,以此來保護石油產業。我們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合約到期時期貨價格迴歸正值甚至迴歸理性的價格也是理所當然。

  “負價格”對美國內部是商品期貨市場體制的革新與健全,同樣對外部具有打擊作用。全球暴跌的油價,開啟了“負油價”的全新體系與機制,油企重負的緩解加大了美原油價格競爭力,更低的油價將吸引外部資金湧入美國原油期貨市場。美原油價格對布倫特原油價格的拖累明顯,兩地石油的競爭將上升到產業較量、經濟韌性、金融創新等多層面。與此同時,美原油金融屬性的加強勢必鞏固美元主導地位,從市場短期操縱到長期迎戰低於成本的油價,以此擴大美國油企在期貨市場的利潤與對沖風險空間。最終負油價只是合約未到期之前的曇花一現。負油價令全球石油進口國措手不及,這無疑使得全球石油產出國與進口國面臨更加難以應對的風險。(中新經緯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