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畢業生月薪不到6000:工資,是職場最大的陷阱

七成畢業生月薪不到6000:工資,是職場最大的陷阱

前幾天,在微博上看到了這樣一條熱搜,是智聯招聘發佈的一個薪資概況:

有近七成2019應屆畢業生的簽約月薪在6000元以內,4000元以下佔比為35.77%。

看到這條新聞的時候,很多人都炸了。很多畢業生覺得,這不應該是他們期待的工資。包括我身邊不少朋友,畢業兩年,月薪依舊沒到6000,看到這個新聞,心裡五滋六味。

工資問題,一直都是困擾職場人的煩惱。但第一份入職工作的工資真的那麼重要嗎?

說實話:工資很重要,但是有件事它比工資更重要,是決定你以後職場的整體走向。甚至搞不好,它還會讓工資成為你職場最大的陷阱。

01 /工資不足6000,不是焦慮的本質

前幾天我坐滴滴,跟一個司機聊了一會天,他跟我說,每個月拿6000塊工資,很焦慮。

他每天工作16個小時,從早上6點出來,一直幹到晚上10點,除了中間吃飯2個小時,其餘時間都在開車。

32歲,做司機5年,患有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家裡還有兩個小孩,每月開銷六七千,入不敷出,感到絕望。

但是,真正讓他焦慮和絕望的不是6000塊,而是對未來的預期。

你想一下,滴滴司機無論駕駛技術再提升、服務水平再到位、工作時間再延長,幾年下來,工資水平也不會有很大幅度提升,也就是說,大部分司機從業開始,就看到了工資的天花板。

這才是最無奈的地方。

所以,你要考慮一下,入職時的6000塊在未來有沒有增值的可能,如果有的話,請先不要焦慮。

前幾天有篇文章很火,說的是全球最大的企業級軟件公司甲骨文裁員的事件。

你看,在甲骨文上班,很厲害吧,但據說,這次裁員的,有相當一部分是工作十來年的老員工,平均年薪50萬左右。

這些拿著高薪的職場老司機,沒想到有一天,會從穩定的“鐵飯碗”裡,被趕出來。

如果現在還有人想找一份“穩定”的工作,那結局只能是被時代所拋棄。

記住一點:沒有穩定的工作,只有穩定的能力。

年薪50萬也會焦慮,原因在於沒有培養過硬的能力,一直在企業裡過著溫水煮青蛙的生活。

決定你是否焦慮的,不是工資的多少,而是你的職業和能力未來有沒有發展空間。

七成畢業生月薪不到6000:工資,是職場最大的陷阱


02 /職場中最錯的事,是拿多少錢,幹多少事

很多人對工資不滿意,就會有一種消極情緒,你給我多少錢,我就幹多少活,多一份力氣也不出。

羅振宇曾經講過他朋友的故事。

朋友在雜誌社做編輯,有一天對羅胖抱怨說,“我現在編輯任何文章,只需一招。就是複製、全選、剪切,多一個我都不用。”

羅胖問:“為什麼這麼做?”

朋友說:“給多少錢就幹多少事。老闆給錢太少,所以我就這麼工作。”

羅胖問:“這樣編出來的文章好嗎?”

朋友說:“當然不好。”

羅胖問:“那你的水平這幾年是進步還是下降了?”

朋友說:“下降得厲害。”

羅胖說:“那你何苦呢?”

朋友說:“我有什麼辦法?誰讓他只給我這麼點錢?”

結果這個朋友一直在工作中敷衍湊合,最後老闆忍無可忍,把他踢出了雜誌社。

我們都說,天下的老闆沒有一個,不是壓榨員工的。但這只是站在員工的角度看問題,如果你問任何一個老闆,他們的回答大多是:我哪裡有壓榨?我只是把發工資的成本降到最低而已。

馬雲之前在湖畔大學,有一個很火的演講。

他說了一句話,讓我印象很深刻:“工資就是我買下了你的時間,買下你的才華。什麼是獎金,就是我買下的東西比我想得還好。獎金必須是你超出了我的期望,但獎金不是福利,並不是每個人都有。”

你看,在馬雲眼裡,工資是和員工的時間和才華等價的,你價值多少,工資就多少。員工想每月多拿點錢,只能用工作向老闆證明:我的能力,不止那點工資。

但愚蠢的員工只看到工資的上限,並用上限為理由掩飾懶惰,拒絕成長;

而聰明的員工,看到的是工資的下限,而且會用工作來拓寬能力邊界和收入渠道。

有句話說得好:不是有了回報才付出,是付出了才有回報。

七成畢業生月薪不到6000:工資,是職場最大的陷阱


03 /工資很重要,但平臺更重要

我之前認識一個健身教練,他是體校畢業的,出來做過體育教師,後來轉行,加入了一家健身俱樂部,一直在線下教人家健身。

最初的兩年,因為有學生資源和朋友介紹,學員絡繹不絕,收入穩定可觀,我每次找他指導,都要提前兩個星期,有時還不一定約到。

但從去年開始,他跟我說很難開拓生源,收入也到了一個瓶頸。

我跟他說,雖然我不是很瞭解健身市場,但從健身者的角度出發,現在可以選擇的健身渠道實在太多。

比如很火爆的線上課程,下載一個Keep APP,,或者在各大學習平臺一搜,所有健身教程應有盡有,而且主要是價格便宜,在家就可以練,多方便。

他反駁我說,線上怎麼跟線下比呢?健身最重要的是方法,方法不對,練了也白練。你知道線上最大的缺陷是什麼嗎?就是沒人告訴你,這個動作規不規範。

我跟他說,這些我也知道。但問題是,我平時健身離家近,找你才方便,如果是其他地方的人,怎麼找你指導?

一言驚醒夢中人。

他說,我怎麼就沒想到這個!於是,他找到了破局之道,學習各種建立個人品牌的課程,終於在半年之後,他精心打磨的一套健身課程上線,一上架賣出600份,收入幾萬塊,現在他還是抖音上的健身達人,擁有幾萬粉絲。

我不得不感嘆,互聯網真的很強大。

香港第一自媒體人Spenser說,互聯網時代,你能連接多少人,決定了你值多少錢。

現在,工資顯然不再像以前那樣重要了,真正重要的,是你在哪一個平臺工作,收入增長會有線性和指數之間的差別。

七成畢業生月薪不到6000:工資,是職場最大的陷阱


04 /如果覺得工資配不上你,就用能力擺脫它

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如果工資是死的,人是活的,那為什麼一定要把聚焦點放在工資,而不是能力上呢?

我大學有個同學,他畢業後去了一家傳統紙媒工作。

當時入職的時候,他跟我說,工資只有3000塊,除去平常租房、吃飯、消費,一個月就剩下兩百塊。

雖然覺得工資低,但沒有怨言,因為他也沒打算困死在一個地方。

他在工作中拼命寫作,利用工作中的機會,積極承擔出外採訪任務。有一次,她作為文字記者,有幸採訪到一名自媒體大咖,那位大咖,是ta心中的偶像。

採訪之餘,他跟偶像說,我一直有關注您的公眾號,您的暢銷書,我都看過。這是我寫的一篇文章,有空的話多多指導!

為了做好採訪,他提前一晚上通宵蒐集各種有價值的話題,瞭解採訪對象,那次採訪,ta做得很好,也和大咖成為了朋友。

後來有一天,大咖在微信跟他說,非常欣賞他的寫作水平,希望ta可以入職公司,成為簽約作者。

一次偶然的採訪,讓他成功跳槽,工資翻了3倍。

這個故事說明一個道理,不要覺得你就應該侷限在一個地方,如果你有能力,什麼地方都裝不下你。

關鍵的是,要認清自己的能力,並利用現有一切資源為自己賦能。

七成畢業生月薪不到6000:工資,是職場最大的陷阱


有一個詞叫“能力產品化”,簡單來說,就是把自己的能力包裝成一個產品,然後推出市場賣。

那為什麼要“能力產品化”呢?

很簡單,比如你是一名銷售,每次賣出一個產品,都花費你一定的時間;但如果你把銷售能力打造成一項產品,交付給市場,那你付出的時間將可以重複銷售,可以說是躺著賺錢了。

中國最著名的商業顧問之一,劉潤老師就是這樣乾的。

他本來給中國的企業提供諮詢服務,要到處跑去講課,但後來把這項頂級諮詢服務包裝成親民的“五分鐘商學院”,每天給企業老闆、商業顧問,甚至打工一族傳授商業知識,到目前為止,超過30多萬人在得到App訂閱他的專欄。

你看,一個產品在時間的加權下,會產生多麼大的效益。

徐小平老師說過一句話:與其拼命尋找一份領取高額工資的職業,還不如參與一家靠譜的創業公司、學會用互聯網把自己的能力產品化、研究這個時代新產生的財富創造機制,才會更有可能接近財務自由。

這個世界上永遠不缺錢,缺的永遠是善於提升和運用能力的牛人。年輕時把工資看得比天還大的人,註定賺不了大錢。

七成畢業生月薪不到6000:工資,是職場最大的陷阱


-END-

作者簡介

▸樹獺先生:獨樹文化公司創始人·,寫作課講師,自由撰稿人。已出版書籍《趁早把生活折騰得與眾不同》《所有失去的都會與更好的你重逢》。

▸花小生,一個擅長寫職場文的青年,文藝的外表下,有一顆理性的大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