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部分人從幼兒園開始都趨之若鶩的學習英語,為啥不學國學?如何守住傳統文化根基?

修人哥車茶館


英語的普及不能不說與國家的教育體制有關,高考制度恢復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制度實施以來,為了和國際接軌,英語一直作為一門主科來應試,這就促成了學生及家長對英語的重視。除此之外,還有以下幾方面:

1.應試教育體制下,為了追求升學率;

2.盲目崇洋媚外,為了追求好的教育資源去留學;

3.一些個學校為了追求什麼國際化教育模式;

我個人認為,開設英語課程不是什麼壞事,但應有選擇、有針對性去開。首先應該是開好、學好自己的國語。有多少學子曾經因為英語不過關,成績不好而喪失了進入大學的機會,如果他是一個特長生,連進一步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都沒有了,英語再好有什麼用處;一個人連自己的國語都說不好,如何去交流,發揚自己的國粹。

基於以上原因,我的觀點是不同意在幼兒園就開設英語教學的。


華山風骨映渭水


改革開放,必然要與世界接軌,與世界各國溝通、交流、學習。更重要的是改革開放初期的第一步,就是學習、引進、運用國外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和科學技術以及外資設備來加速我國的發展。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學習當今世界的通用語言----英語,就不可或缺,而且這是極其高瞻遠矚的科學發展觀。

事實證明,引進外資設備,吸取與運用發達國家的先進科學文化知識和先進科學技術,結合自身的努力奮鬥,作用之巨大、發展之迅猛,已經超出了世界的想象。改革開放幾十年後,國富民強的今天中國,不僅僅是震驚了世界,更是影響著世界格局的變化與發展。

今天,國學傳統文化的迴歸正是時候,並且顯得尤為重要、迫切。

事實面前,不可否認,當今社會追名逐利的浮躁、人間的冷漠,已是今天社會風氣的主流。

要從根本上改變這種社會風氣,必須教育為先。必須要先讓以國學為主的傳統文化,走進幼兒園,走進大中小學,貫穿整個教育體系。

同時,建立更科學的道德發展觀,切實地讓傳統文化走進每一個家庭,走進每一個人的心裡,而不僅僅是流於口頭、牆上的形式宣傳。

只有這樣,才能牢牢地守住傳統文化的根本,才能得到繼承和發展,社會風氣才會逐漸變好,社會凝聚力才能逐步變強。

學習漢語,已逐步成為當今世界的熱潮,研究中國同樣已是當今世界範圍的課題。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把英語從主科的位置降下來,讓國學傳統文化走進課堂變成主科,已成了許多國人的希望。

但是,英語作為世界的通用語言,我們同樣不能丟。我們還要繼續學習吸取世界各國的先進知識和技術為己用,還要繼續改革開放,進一步與世界接軌,特別是在發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今天。

是否取消英語或者說什麼時候不學英語,我想,等到“中國成為世界一流強國,漢語成為世界通用語言的那一天”再說也不遲。

但是,我們必須要永遠記住:傳統文化是每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根本。

我相信,人人都希望處身於一個真正陽光溫暖、幸福快樂的和諧社會大家庭裡,自由的放飛自我,盡享人間的美好生活。

我們一起共同努力奮鬥吧,讓傳統美德、傳統文化早日迴歸,我們的明天一定會更好。









幼兒園學英語和守住國學根基不但相互不矛盾,而且相得益彰。理由如下:

一、從人的大腦發育特點來看,幼兒園階段最適合早期語言學習,不管是學英語還是漢語,都是學習效果最好的階段。國學往往需要一定的古文基礎,而且需要抽象思維能力,這些都是幼兒園階段的孩子所不具備的。如果讓幼兒園的小朋友放棄語言的學習去搖頭晃腦地背誦《三字經》和《弟子規》 無異於逼迫他們放棄其擅長的東西去學習不擅長的知識,得不償失。

二、國學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只有那些有深厚的世界文化根基的人才能真正瞭解國學的精髓。當代著名的國學大師如胡適、錢鍾書、季羨林等都是學貫中西的大師,其對外國文化的瞭解不亞於其國學造詣。不懂外語,不與世界文化融會貫通,關起門來研習國學,想保住國學根基,只能是異想天開。現在常將國學與文化自信相聯繫。“文化自信”從何而來?只能通過與世界上的主要文化進行比較,才能發現國學的精華,才能真正建立“文化自信”。

三、國學經歷了幾千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一個龐雜的體系。在這個體系中,精華和糟粕並存,讓沒有辨別能力的幼兒園小孩去學國學,很容易讓孩子們受到那些國學中的糟粕的負面影響,不利於其健康成長。

綜上可見,幼兒園階段學英語不但符合人的智力發展規律,而且有利於將來學習國學,有利於保住國學根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