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宏,你為啥不讓我們喝粥?

古特利爾


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

此次疫情爆發,讓不少人認識到了以往我們從未關注過的“國寶”。例如鍾南山院士、李蘭君院士等奔赴前線的人,當然還有因性格直爽、“金句”頻出爆紅的張文宏醫生。可惜的是,張文宏醫生在最近的一次採訪中,卻因表示早餐儘量不要讓孩子喝粥進而引發全網熱議。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眾所周知,牛奶、豆漿和粥儼然成為了中國人早餐三大“霸主”,但有關三者的爭論卻始終沒有一個結果。豆漿和粥作為中國傳統早餐,自然而然的被人們劃到了牛奶的對立面。雖然人們平時不說,但暗地裡卻總是比較來比較去,尤其是對於較為年長的人們來說,幾十年的飲食習慣更是讓他們難以接受,進而才出現不少網友反對張文宏醫生的觀點。

只不過,出現這樣的情況,更多的原因是部分人的“過分解讀”。張文宏醫生的話並非是說不讓早餐喝粥了,而是說在疫情爆發的當下,小孩子的免疫力比較弱,為了保障廣大孩子們的自身安全,讓他們早餐儘可能多吃一些高營養高蛋白的食物。這段話的重點是為了孩子們的身體著想,而非是單純的針對粥本身應不應該作為早餐。

根據科學分析,白粥與豆漿和牛奶比起來,所含的營養差了可不止一星半點。張文宏醫生的本意並不是說不讓你吃粥,而是說就當下而言,單靠粥的營養難以保障孩子們免疫力提升。當然,如果你在粥內加入了許多別的有營養的食材,那這個問題大可不必考慮。所以說,張文宏醫生只是從客觀進行分析,沒有必要上綱上線。

大家看清楚了嗎,張文宏說的對象是孩子,時間是目前這個特定階段。要是放在平時,喝點粥也是無關緊要的。目前增加足夠的蛋白質才能增加抵抗力,防疫病毒。

通過這一事件不難發現,中國想要真正讓全民接受科學,可能還需要不短的時日。尤其是當科學在面對這樣長時間形成的根深蒂固的思想時,作用可以說是微乎其微。當然,一時的失利代表不了什麼,相信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去相信科學,當科學真正深入人們的思想時,這個民族將無堅不摧。

改變中國人的飲食習慣是很難的,但可以慢慢做,慢慢添加,讓早餐真正吃好有營養,增加下一代的國民體質,讓孩子不會輸在長身體這個真正的起跑線上。





江南採風


人傢什麼時候說不讓您喝粥了?

張醫生是在說,疫情之中,小孩子要增加免疫力,多吃些高蛋白質的食品,早上一定讓孩子喝牛奶吃雞蛋,然後再去上學。

他認為,粥和牛奶雞蛋比起來,沒有那麼高的蛋白質而已。人家是好意,從營養角度告訴我們,牛奶和雞蛋比單純的粥好,尤其是在抗病毒期間。

我們許多人愛喝粥,這是我們的生活習慣,而且好粥也有營養價值,我也不愛喝牛奶。但疫情中,喝牛奶可能蛋白質更高,有利於增加免疫力,所以還是應該喝。張醫生是好意,而且談的對象是學生們。

題主,您可能理解錯了,人家張醫生沒說不讓您喝粥吧?再說喝不喝牛奶您自己決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誰也沒強迫誰,只是醫生的好意別誤解了。


竹笛的生活隨筆


  • 首先我們來看看張文宏醫生說這話的背景是什麼?是在新冠病毒肆虐,讓許多體弱多病的人在被傳染上新冠病毒後就痛不欲生,最後甚至被剝脫了生命這樣一個背景下給我們提出的建議。粥是中國人習慣的一種早飯,但它除了碳水外,沒有其他營養價值,這也是很明顯的事情。牛奶雞蛋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對提高人體的免疫力有很大的幫助作用。所以早飯多攝取這樣的食物其實是最好的,尤其在現在這種背景下,提高抵抗力的做法勢在必行。通過改善早飯的構成就能使我們的身體更好,免疫力增強,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 其次,有人把早飯吃粥上升到民族文化的高度,喝白粥就是愛國,吃牛奶雞蛋三明治就是崇洋媚外,我覺得這就太扯了。這僅僅只是從營養的角度來說的,不管吃什麼,只要是有利於我們的健康,那就可以吃。
  • 最後,張醫生的這個合理建議都能被鍵盤俠噴,我覺得實在可笑。多一點邏輯常識,多一點理性,不要在為我們拼命的人背後捅刀子,這是做人最起碼的道德底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