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狗十三》內容過於真實,成長的過程是殘酷的

電影《狗十三》內容過於真實,成長的過程是殘酷的

電影《狗十三》內容過於真實,一條狗子被送走,一條走丟,說的不就是我嗎,李玩滿街找狗的時候瞬間感覺到自己的恨意,但這種仇恨現在已經沒有多大意義,所有東西和人都不一樣了。仍然記得小時候有次看見一條流浪狗,蝴蝶犬,十字路口旁我摸著它哭得趴在地上喊要帶花花回家,看吧,以前的事情從來沒有被忘記。但也許很多家長都是無力的吧,愛不到點上,片尾偶遇丟失的狗時,李玩害怕它認出我撲上來,幸好沒有,對阿姨說著敬語淡漠離開卻又轉身抽泣。

電影《狗十三》內容過於真實,成長的過程是殘酷的

曾故意去吃狗肉,有意揭開自己的傷疤,強迫自己面對傷痛。喝紅酒吃狗肉,這樣算成長還是成熟,可直到最後李玩還是一個見到心愛的狗子默默哭泣的小孩。也許這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成長吧,導演本人並沒有批評的意思,但在我看來這樣的家庭氛圍是很病態的,因為事情並沒有被科學地解決,主人公卻佯裝堅強自以為禁住痛苦就是成長,配樂夜,深藏於心的夜,難道藏起來等於沒有嗎,舔舐傷口還不夠孤獨嗎。結尾弟弟學習旱冰是想說弟弟的成長也才開始吧,然而我覺得缺乏對觀眾的引導。

電影《狗十三》內容過於真實,成長的過程是殘酷的

雖然從普通人的生活取材這個點很棒,但好的電影不應該停留於呈現。我最恨靜止,難道以後所有的孩子都必須經過同一個痛苦的過程嗎,反問自己真的沒有其他方式嗎,如果一個家庭的成員不能互相溝通,那大家不是各自活在自己的世界嗎。這樣的愛還要強迫別人接受,自稱為誰好,過於自私,不要活在家庭編織的謊言裡。並且在我看來,成熟不是沒有傷痛,不是一味隱忍,偽善附庸世俗,那是丟失自我,不是懂事。保持敏感,力所能及地滿足需求,疏解自己的情緒,理智地感性,這樣才夠酷。

電影《狗十三》內容過於真實,成長的過程是殘酷的

太悲劇了,不僅是中國式教育的悲劇也是某些家庭的悲劇,愛因斯坦不只是狗還是一個人孤獨敏感的孩子的心靈寄託,孩子和大人往往錯了的就是孩子,因為她只是孩子,大人也永遠是正確的,為什麼都不能平行對待呢。所謂的長大就是妥協世俗,別人的目光以及其他孩子的方式,所以說很多中國家庭都會因為自己的正確而遏制孩子的天性,還有永遠正確的大人的謊言。

電影《狗十三》內容過於真實,成長的過程是殘酷的

最後中斷平行宇宙的演講和吃了狗肉也就是她真正的妥協了,真的太悲哀了,不過所有人也都是如此,而且你要不斷的妥協,才能達到懂事。不喜歡別人拿自己和別人比較,也不喜歡聽你看別人家的誰誰,還有常規人眼裡的你必須的這樣,希望以後自己有了自己的家庭可以做得更好些,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和自由的,選擇自己想要的選擇,還有要對自己的任何選擇負責。我可真難過啊,大部分人應該都是被迫長大吧,總是要發生一些你接受不了或令你傷心難過的事情之後才會覺得:啊,這麼讓我難熬的事情我都挺過來了,我真是長大了。

電影《狗十三》內容過於真實,成長的過程是殘酷的

回想起小時候一直到現在發生過讓我覺得真的很難過的事情大部分都源自於親情,每次想起來每次都很感覺是像重新經歷過當時的情景,然後我就覺得自己一直在長大中,我們在現實社會中的角色都是第一次扮演,誰都有做的不對的時候,可以選擇原諒,可以選擇理解,可以選擇其他你想選擇的。我不知道別人,我自己有時候理解有時候不能理解,我從來沒有想過原不原諒這個,可能我是真的心大。

電影《狗十三》內容過於真實,成長的過程是殘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