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讀懂一本書》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閱讀這件事彷彿逐漸變成一件小眾的事情。你曾經是不是這樣認為?讀書不僅記不住而且感覺用處不大,看到一本書動輒三百五百頁的就已經想放棄了。但是你是否想過,一本書是作者經過好幾年甚至十幾年的研究成果,你可能只用幾天時間就看完這本書,並且吸收了作者好幾年甚至十幾年的研究成果。如果有方法能讓大家愉快地讀懂一本書並記下書的內容,相信大家還是很願意閱讀的,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下如何《讀懂一本書》。

如何《讀懂一本書》


關於閱讀

讀書等於持續學習,所有遇到的問題都會有一本對應的書讓你找到出口,例如生活、學習、育兒、社會、經濟等。讀書可以讓一個人充滿力量和使命感,即便你什麼都不會,只要想為社會或者自己解決一些問題,就努力去學,去讀書,就能學會。社會已經進入指數級增長時代,學校裡的知識早就不能滿足我們需求,平時的工作學習也是單向性的,我們可以通過閱讀來提升自己的認知水平和能力,讓自己成為一個多向性的人,這樣就不容易被社會淘汰。

一、閱讀的過程 :

閱讀的時候認真閱讀 →→→ 閱讀完成合上書畫出本書的思維導圖 →→→ 碰到卡殼的部分再翻書看看沒明白的地方。

二、閱讀過程中的小建議:

1、離手機電腦遠一些。

2、從大局觀來閱讀,找出一本書的使命或者解決的問題。

如何《讀懂一本書》


三、閱讀過程中需要記錄的點在哪裡?

1、書中的概念被清晰界定的時候。

2、感覺問題很嚴重的時候。

3、某種解釋令你很意外的時候。

4、從整體到細節,或者從小到大的遞進關係明顯的時候。

5、轉折關係以後的內容描述的時候。

6、側面彰顯書籍內在價值的時候。

7、對心靈有衝擊的時候。

8、書中描述奇聞逸事的時候。

快速記住書的內容

一、閱讀的兩個特點是主動性和針對性。

讀書是主動的學習方式,你所讀的書一定是你需要的。比如,覺得自己對哪些問題不明白,找本相對應的書來看,用書中方法來解決問題,這就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

二、知識的反芻在閱讀中很重要。

閱讀完書本後合上書回憶一下,可以根據書本的章節結構或者根據自己的理解來繪製本書的思維導圖,在繪製過程中再翻書補齊自己卡殼的內容。

如何《讀懂一本書》


三、“沉浸式的學習”和“觀光式學習”。

如圖“學習金字塔”所示,上面四層“觀光式的學習”屬於被動學習,學習內容平均留存率很低;而下面三層“沉浸式的學習”屬於主動學習,學習內容平均留存率很高,所以如何快速記住一本書的方法就是“把書教授給他人”,也就是《讀懂一本書》核心內容----講書。

如何《讀懂一本書》


如何講書?

講書實際上是自己先搞明白這本書,然後再通過自己組織的語言分享給別人,聽眾可以是伴侶、父母、同學、朋友甚至幼兒,或者在社群內的互動。我們在講書前得先解構要講的書和講書要思考的問題。

一、如何解構一本書:

1、這本書提出了什麼問題?

2、寫作背景是什麼?

3、解決了什麼問題?為解決問題提供了什麼方案?

4、用一句話來總結本書。

二、講書前的思考:

1、書的整體結構是什麼?例如,本書是轉折關係還是遞進關係等。

2、開篇怎麼說?開篇是很關鍵的一段開場白,這段開場白關係到是否能吸引聽眾聽後面的內容,稱為“坡道”。可以是名言、故事、案例、數據、或者是疑問。

3、書中最動人的故事。能用故事講清楚的,就不要枯燥地講道理,如果有跟自己本身親身經歷的故事,就讓講書更有說服力。

4、書中最有價值的點。書的使命或者解決問題所提供的方案。

如何《讀懂一本書》


三、講書的步驟:

開場坡道→→→→陳述整體解構或背景→→→→正文每部分的分論證(故事、數據、案例等)→→→→結尾總結(前呼後應)

在《反脆弱》一書中說,讀書是最反脆弱的學習方式,我們用熱情和智慧,去理解一本書,讀懂一本書,分享一本書,提升自我的認知,讓我們用知識武裝起來,使我們不懼怕世界的任何不確定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