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美關嶺 相約2020】關嶺:抓實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走轉型增收之路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致富的根本之策、長久之計,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關嶺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積極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工作,全面落實產業發展“八要素”,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助力脫貧攻堅。

【秀美關嶺 相約2020】關嶺:抓實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走轉型增收之路

【秀美關嶺 相約2020】關嶺:抓實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走轉型增收之路

走進關嶺自治縣新鋪鎮海百合村五方寨組蜂糖李種植基地,滿山的蜂糖李鬱鬱蔥蔥,基地裡,農戶們辛勤地忙碌著,有的除草,有的剪枝,一片繁忙景象。

【秀美關嶺 相約2020】關嶺:抓實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走轉型增收之路

村民李本祥正一邊指導一邊說道:“李子要把芽去掉,讓它順著著樹幹結果,芽去掉後李子的果實全部往樹幹兩邊結,這樣結出的果實口感才會好。”

【秀美關嶺 相約2020】關嶺:抓實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走轉型增收之路

基地裡這邊進行著剪枝,在另一邊,村民李本祥正給農戶們進行蜂糖李種植技術指導,儘管烈日炎炎,大家都認真聆聽著、學習著。

【秀美關嶺 相約2020】關嶺:抓實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走轉型增收之路

【秀美關嶺 相約2020】關嶺:抓實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走轉型增收之路

村民李本祥正對農戶說道:“旁邊的丫枝一律不要摘掉,明年丫枝再長出來就可以掛果了。李子樹必須要壓著幾面,太陽光曬到下面,吸收了二氧化碳後,結的果子會特別好。”

李本祥是海百合村五方寨組村民,幾年前他家還是以種植玉米等低效作物為主,家中30餘畝土地一年收入還不到一萬元。2015年,在當地政府的號召下,李本祥將所有土地改種蜂糖李。幾年時間,小小的樹苗已茁壯成長,枝繁葉茂。目前,每畝蜂糖李產量在五六百斤左右,李本祥年收入就有三萬多元。現在,滿山遍野的蜂糖李不僅美化了荒山,更成為村裡產業結構調整和助農增收的“致富寶貝”。

【秀美關嶺 相約2020】關嶺:抓實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走轉型增收之路

關嶺自治縣新鋪鎮海百合村五方寨組村民李本祥說:“2015年政府讓我們改種蜂糖李,當時沒有技術,樹長大了,但是收入不太好。政府就免費送我們去六馬學蜂糖李種植技術,學回來後,我就帶動村民種植。2019年,收入翻了一倍,所以現在農民都是以種蜂糖李為主。”

【秀美關嶺 相約2020】關嶺:抓實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走轉型增收之路

據瞭解,海百合村五方寨組目前共實施退耕還林、產業結構調整蜂糖李種植1200畝,覆蓋全組62戶277人,其中貧困戶8戶36人。通過五方寨組實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種植蜂糖李,進一步優化全村農業產業結構,發揮脫貧攻堅產業發展示範帶頭作用,切實帶動農戶增收致富。基礎設施逐步完善為全村產業發展奠定良好的條件。

【秀美關嶺 相約2020】關嶺:抓實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走轉型增收之路

關嶺自治縣新鋪鎮黨委書記張向華說道:“去年我們投資了136萬把五點多公里的機耕道全部硬化,今年和縣裡的農投公司已形成產銷對接,全部進行統一收購,解決了運不出去、銷售難的問題。下一步,我們將組織其他的集中連片的、規模量大一點的自然寨子,按照這個模式進行推進。”

【秀美關嶺 相約2020】關嶺:抓實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走轉型增收之路


【秀美關嶺 相約2020】關嶺:抓實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走轉型增收之路

同樣在石漠化嚴重的關嶺自治縣花江鎮壩山村堡堡組花椒種植基地裡,種植大戶曾德春正四處查看花椒長勢。

【秀美關嶺 相約2020】關嶺:抓實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走轉型增收之路

關嶺自治縣花江鎮壩山村堡堡組村民曾德春說:“我開始種的時候有20多畝地,現在逐步擴大,有60多畝地,最近這三四年,我們引進了外商老闆,一年賣花椒能賣七八萬,管理好的可以賣一、二十萬左右。”

【秀美關嶺 相約2020】關嶺:抓實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走轉型增收之路

【秀美關嶺 相約2020】關嶺:抓實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走轉型增收之路

據瞭解,現在花椒成片、枝繁葉茂的壩山村,以前曾是石漠化嚴重、山高坡陡、土層貧瘠的荒山。一年四季,村民們只能種出少許玉米,產量賦能低,經濟效益差。為了有效治理石漠化,壩山村大力實施“生物治理﹢產業扶貧”模式,積極引導群眾開展花椒種植。並實行“走出去和請進來”的方式,邀請專家到現場開展花椒種植技術培訓。在科學技術的“賦能”下,花椒成了致富“椒”,群眾也吃上了椒香四溢的“富民”飯。

【秀美關嶺 相約2020】關嶺:抓實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走轉型增收之路

關嶺自治縣花江鎮壩山村黨支部書記胡勇說:“我們村的土地面積總共七千畝,通過改良技術後,現在種植的花椒畝產可以達到800斤左右,一畝有8000元,給農戶增加了更多的收入。現在大家的積極性也非常高,只要種花椒,每畝就補助500塊錢。花椒覆蓋全村300戶,1288人,其中貧困戶有55戶,215人。”

【秀美關嶺 相約2020】關嶺:抓實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走轉型增收之路

關嶺自治縣深入推進農村產業革命,今年計劃調減低效傳統作物5.58萬畝,重點圍繞“一線三區”進行結構調整。同時制定關嶺自治縣2020年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實施方案,並完成全縣調減圖斑製作。

【秀美關嶺 相約2020】關嶺:抓實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走轉型增收之路

關嶺自治縣農業農村局果蔬站站長金超說:“目前全縣已落實面積5.58萬畝,現階段已完成種植面積5.28萬畝,其中,精品水果是0.6萬畝,蔬菜種植面積2.28萬畝,花椒種植1.2萬畝,小雜糧0.8萬畝,牧草種植0.4萬畝。帶動貧困農戶4068戶24412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