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騰訊和索尼加持的B站:被追捧與被圍獵

阿里、騰訊和索尼加持的B站:被追捧與被圍獵

撰文 | 藍洞商業 趙衛衛

4月的B站,乍暖還寒。

被追捧的是B站獲得索尼4億美元戰略投資,交易完成後,索尼將持有B站已發行股份的4.98%。“B加索”這一組合,讓二者在遊戲和音樂等娛樂業務領域的未來充滿想象,也讓在騰訊阿里加持下的B站,又多了一個被看好的理由。

而被圍獵的則是塑造社區的UP主們,最近美食UP主徐大SAO被質疑詐捐,徐大SAO不得不曬出收益結算,B站創作中心也回應數據真實,而徐大SAO一共捐了12萬給助鄂醫療隊,卻遭受無比大的輿論打擊,最後選擇休更。

一直以來,B站都是一股被覬覦的獨立流量,這是BAT所無法同化的。

在過去的2019年裡,從一季度月活用戶過1億到四季度月活過1.3億,這個年輕人聚集的社區依然保持著高速的增長。

而對於2020年的B站來說,不論是被圍獵還是被追捧,核心所指的都是其一直引以為傲的年輕社區生態,這也是當下的B站在構建商業化生態中的重要源動力。

被看好的理由

2019年,嗶哩嗶哩董事長兼CEO陳睿說過,“B站所在的行業太殘酷了,長期來看,在中國低於100億美金這個體量的內容平臺都將被淘汰。“

從2019年10月,B站的股價一路上升,一場出圈甚廣的跨年晚會之後,市值大漲12.51%,即便後來受中概股震盪的影響,但也迅速回溫,距離百億美金的市值,指日可待。

在這一進程中,索尼的入股顯然又是一個B站被看好的重要理由,而雙方的合作由來已久。

早年間B站獨家代理索尼旗下Aniplex手機遊戲《FGO》,後者佔到B站收入的60%,成為其營收的半壁江山。在2019年B站發佈的五款獨立遊戲中,其中《斬妖行》、《妄想破綻》兩款都是和索尼合作。

在星陀資本創始合夥人王超看來,索尼的加入對B站來說,多了一條商業化的路徑,憑藉索尼在在線娛樂領域的地位,B站未來將保持更強勁的發展勢頭,但同時的挑戰也存在於,如何理順協調B站與騰訊、阿里、索尼等合作方的關係。

更關鍵的是,B站的成功崛起,依靠的是有高度黏性的二次元和Z時代人群,未來的B站邁向下一個階段的挑戰,在於如何征服更廣闊的人群並維持這種黏性。

曾在君聯資本供職的王超,參與對B站的投資。早在2014年,君聯資本就著重在文化領域佈局,不論是上游的內容公司摩登天空,亦或是平臺型的B站。

君聯資本曾先後三次投資B站,共計6000萬美金,是其TMT範圍裡投資額度最大的項目。其中一個關鍵因素就是陳睿,其次則是B站強用戶黏性和難以被BAT同化的獨立平臺。

“摩登天空和B站都是特點鮮明的公司,而對於文化領域的公司來說,特點越鮮明,受眾越明確。”王超說,“好的內容和好的平臺,早晚都會有合作的機會”。

平衡與破壞

4月的上海,嗶哩嗶哩上海總部的大樓,被一個巨大而又神秘的二維碼籠罩,只要掃一掃,二次元蘿莉的形象映入眼簾,B站代理的手遊《公主連結!Re:Dive》在全平臺開啟了公測。

遊戲,一直是B站的支柱,但在2019年一系列多元化的佈局之後,第四季度B站的遊戲收入佔比達到43%,非遊戲收入佔總營收的57%,可以說二者比例得到很大的平衡。

無論是簽下鬥魚主播馮提莫,還是8億拿下《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中國區三年的獨家直播權,上市之後的B站,內容越來越多樣化。在2020年的疫情期間,摩登天空和B站在網絡上率先發起了宅草莓音樂節直播,讓宅在家裡的年輕人體驗了一把雲端蹦迪。

雖然相比於鬥魚的遊戲直播或者抖音快手的電商直播,B站的直播業務是一個內生型業務,但終保持在150%以上的速度增長,靠的就是站內多元的內容品類,尤其是電競直播。

在過去的2019年第四季度,B站直播和增值業務在營收中的貢獻比例提升到28%,而2020年3月份,國內頭部電競經紀品牌大鵝文化的CEO王宇陽和COO王智開入職B站,負責B站直播業務,直播業務無疑是B站在2020年的發力點之一。

更重要的是,直播加碼背後是B站全面擁抱商業化的姿態。

B站COO李旎說,“萬物皆可B站”。這是B站內容商業化的精煉總結,Z時代人群是B站穩固的基本盤,而只有到更廣闊的人群中,才有更多的可能性。

所以不斷出圈的B站,首先是用戶增長的壓力使然,而外界一直在擔憂B站社區生態的破壞與平衡,這與知乎、虎撲等社區面臨的問題一樣。當社區的歸屬感被打破邊界的新人所改變,如何平衡商業化與用戶之間的關係,自然也成為B站的首要問題。

除此之外,走入更泛化領域的B站,也要面臨騰訊視頻、愛奇藝等平臺一樣頭疼的問題,在過去的2019年,騰訊視頻虧損30億,愛奇藝虧損103億,這些NETFIX的中國學徒們都沒有逃離重度自制內容帶來的商業化魔咒。

相較於NETFIX,B站一直被認為是中國的YouTube, 他們都是通過UP主培養忠實的粉絲群體,輸出新穎多元的觀點,從而創造了一個注意力變現的循環商業力量,在無數個細分領域,他們創造了小眾的逆襲。

預言與生存

前不久,陳睿在B站更新了專欄,因為前通用電氣CEO傑克·韋爾奇去世,陳睿想起了自己在26歲時就讀過他的自傳,反覆讀了不下十遍。

通用電氣,一度是20世紀90年代美國市值最高的企業。對於書中的內容,諸如“數一數二”戰略、“活力曲線”、公司內部“無邊界”等,陳睿記憶猶新,即便當時他只是金山的基層經理,而韋爾奇是世界級的企業家,但陳睿還是會去把自己代入韋爾奇的角色去想:如果是我,我會怎麼做?

後來陳睿加入B站,如今回頭看,《傑克·韋爾奇自傳》中的很多觀點和案例,對他之後管理公司都起到了重要的參考作用,這本書甚至是他那時讀的書裡最有用的。

“人生就是這樣,你永遠不知道未來將去做什麼,好像充滿了偶然。但是當你到達一個階段,回頭一看,其實你之前做的一些事就是為現在而準備的。”陳睿覺得。

一切偶然背後也有著必然。陳睿與韋爾奇的區別在於,一個是面慈心寬的創始人,一個是嚴厲的職業經理人。

在《傑克·韋爾奇自傳》的結尾,精明而又務實的韋爾奇曾做出一番預言,恰恰說的就是中國。“在當今的中國,資本主義的妖魔幾乎已從瓶中放出,在新的世紀裡,這個偉大的國家將對全球經濟產生巨大的影響……

“那些坐在會議室裡,輕鬆地劃分市場份額的人不要忘記了,這塊蛋糕中將有一半是留給中國的,在今天的中國,有一些你聞所未聞的公司發展迅猛,會在未來10年以巨無霸的身份出現在我們面前,威脅我們的基本生存。”

如今看來,這番2001年作出的預言早已實現。

作為B站的領路人,陳睿早就預言過B站的未來,那是像迪士尼一樣的造夢機器,而且這個公司既賺錢又被眾人喜歡。

更重要的是,迪士尼有將近100年的歷史,而培育一代互聯網人文化生活方式的B站,剛滿10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