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機器轟鳴中感受經濟“脈動”——遼寧推進復工復產復商復市調查

新華社瀋陽4月23日電 題:在機器轟鳴中感受經濟“脈動”——遼寧推進復工復產復商復市調查

新華社記者

機器轟鳴,現代化的流水線又動起來了;“煙火”升溫,街頭巷尾的商家又開門納客了。記者近日在遼寧採訪,切身感受經濟“脈動”力量。遼寧省正多措並舉,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全面推進復工復產、復商復市,暢通產業循環、市場循環和經濟社會循環,加快恢復和壯大振興動能。

(小標題)優勢產業加速恢復

同比增長76%——這是瀋陽鼓風機集團一季度的外貿訂單增速。

“如期完成福建古雷乙烯裝置用壓縮機、中韓武漢石化乙烯改造項目用壓縮機,還通過‘雲談判’等方式,先後拿下美國英偉達尼龍化工三期項目等訂單……”在機器轟鳴的轉子車間,沈鼓集團副總經理單瑋告訴記者,“我們要防控生產兩手抓,把丟掉的時間搶回來。”他身旁,高聳的龍門吊不時吊起巨大的齒輪部件,幾名工人在工位附近開展消殺作業。

在遼寧老工業基地,裝備製造企業正全力復工復產達產,確保產品如期交貨,暢通產業循環,力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鐵水奔流,鋼花濺射。鞍鋼集團一派火熱生產場景。春節以來,這裡的爐火一刻也未停歇,各類板材、鋼軌等產品,源源不斷髮往全國。在華晨寶馬瀋陽工廠,海量的零部件每天準時運來,生產線上每分鐘就下線一臺新車;在中車大連機車公司,一輛輛城鐵列車整齊排列等待塗裝調試。新研製的“綠巨人”——首臺FXD3-J型鼓形動力集中電動車組動力車,已經運往唐山聯調聯試。

遼寧省政府部門創新提供“360度”政策保障舉措,全方位幫助企業解決資金、原料、物流、用工等問題,促進上下游、產供銷、大中小企業配套協同。中國人民銀行瀋陽分行數據顯示,1月25日至3月31日,遼寧省內銀行業累計為中小微企業新增貸款268億元,涉及企業19280戶,力防資金“斷流”。

各地提升審批服務效率。通過線上辦理、線下郵遞材料等方式,實現“不見面審批”,開通“容缺審批”等綠色通道。

目前,遼寧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達97.8%。新的投資項目正加速佈局落地。部分地區“雲招商”“雲簽約”項目超過400個,協議投資額4296億元。

(小標題)新興動能逆勢而起

遼寧省各地在抗疫中優化關鍵物資產能佈局,全力補齊產業短板。

“國家公佈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後,我們僅用5天就研製出核酸檢測試劑盒,並向有關地區提供10萬餘份。”拜澳泰克(瀋陽)生物醫學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尹秀山說,目前正對產品進行改進。

瀋陽新松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戰“疫”中大顯身手。“今年一季度,醫用氧氣機等出口訂單已超過去年全年總量。”公司總經理黃勇說,“海外訂單還在增長。”

遼寧省科技部門快速推進一批應急攻關項目,帶動企業研發投入1億多元,攻克20餘項關鍵技術、30餘項防護產品難題。不僅助力抗疫,也推動了生物醫藥產業發展。

新動能借“疫”崛起,面向需求暢通市場循環。“我們正加班趕製純化器訂單,5月份訂單還有20臺。”大連華邦化學有限公司管理中心副總經理皮山丹說。

新動能的勃興是老工業基地未來的希望。遼寧省科技廳數據顯示,近兩年全省科技型中小企業新增300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新增1000多家;新培育瞪羚、獨角獸企業134家,其中80%集中在智能製造、新材料、潔淨能源、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領域。

(小標題)“煙火氣”回暖升溫

燒烤師傅嫻熟翻轉著炭火上的肉串,陣陣香氣四溢。不時有快遞小哥上門取餐,就餐顧客也注意保持著一定的距離。“客流在逐步恢復,外賣增加挺多。”瀋陽市鐵西區的彪哥串店店主說,“但是防控這根弦還不能松。”

“煙火氣”升溫,顯示消費回補在發力。3月27日,支付寶數字生活平臺發佈的城市生活週數據顯示,遼寧燒烤商家在支付寶平臺上的銷售額環比上漲177%。

為暢通經濟社會循環,遼寧還出臺階段性降低企業用電和非居民用氣成本等措施,助力保居民就業、保市場主體、保基本民生等。“根據電費95%結算政策,預計上半年可為瀋陽企業降低用電成本2.6億元左右。”國網瀋陽供電公司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

4月20日,遼寧出臺因時因勢完善“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措施,抓實落細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為經濟社會秩序全面恢復提供有力保障。

記者走訪東北最大服裝日用品批發市場瀋陽五愛市場時看到,實名掃碼和測溫等仍在執行,顧客們都能自覺配合。市場人氣雖還在恢復中,但往來的運貨車明顯增多。一些店主開啟“喊麥”模式,擴大線上銷售。“我們一定會渡過難關!”從事飾品行業的店主孟津羽說。(記者牛紀偉、汪偉、郭翔、白湧泉、石慶偉)(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