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臺積電的一季度業績亮麗?

為什麼臺積電的一季度業績亮麗?

分析結論:

企業的實力決定一切,臺積電幾乎已達到登峰造極地步,它的 3 納米生產線仍可能按計

劃挺進,預計今年的資本投入高達 150-160 億美元,及研發費用佔營收的 8%,近 28 億美

元。因此表明企業要有遠大目標是十分必要。(AMDK)

分析過程:

新冠疫情加上貿易戰對於全球半導體業產生巨大的影響,眾多市場分析公司已經下調今

年的增長預測。但是臺積電於 4 月 16 日公佈 2020 年第一季度業績,卻反而亮麗。其一季

度營收、淨利潤均超市場預期。臺積電公告顯示,其本季度營收為 3106 億新臺幣,同比增

長 42%,環比下滑 2.1%。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季度中臺積電淨利潤達到 1169.9 億新臺幣,均同比增長 90.6%,並

創下季度獲利歷史新高,每股淨利 4.51 元優於預期。毛利率則為 51.8%,此前給出的指引

為 48.5%-50.5%。

根據財報顯示,在 2020 年第一季度,其 7 納米晶圓的銷售佔晶圓總銷售額的 35%,

10 納米晶圓佔 0.5%,以及 16 納米晶圓佔 19%。先進晶圓(即 16 納米和以下的晶圓)佔

總晶圓收入的 55%。

儘管新冠疫情帶來了眾多的不確定性影響,全球半導體業的下降態勢可能無法避免,但

是由於 5G 和 HPC 等相關應用的大趨勢仍將在未來幾年中繼續推動先進技術的強勁需求。

據分析,能持續堅挺它的 Q1 業績可能有如下因素:

1、7 納米等先進技術處於全球的壟斷地位,訂單無明顯縮減;

2、電子產業與旅遊,餐飲等不同,雖有所影響,但並沒有那麼嚴重;

3、手機芯片等價值在產業鏈中價值佔比不高,如蘋果的 A11 應用處理器芯片,釆用 7

納米,每片成本 64 美元(之前的 14 納米芯片是 26 美元),而 Apple 11 Pro Max 的 BOM

是 490.5 美元。

此外,臺積電總裁魏哲家日前透露,5nm 已準備好,將於下半年導入量產,在今年營

收佔比達 10%。

臺積電電子材料供應鏈三聯科技,受惠 7nm 訂單暢旺,今年上半年訂單滿檔,需加班

供應,5nm 顯影液等化學品也將於今年供貨。三聯運籌本部副總經理高主民表示,三聯與

日商多摩合資成立的多聯科技,生產的顯像液、銅電鍍液等電子材料,穩居臺積電供應鏈,

今年首季營收不受疫情干擾,為歷年同期新高。5nm 顯影液等化學品已完成量產準備,將

於今年供貨。

按照臺積電的規劃,2020 年實現 5nm 量產,2021 年實現第二代 5nm 量產,而 3nm

將會於 2022 年量產。臺積電在芯片工藝製程方面持續狂奔,這一點讓競爭對手感到壓力。

值得注意的是,據路透社報道稱,面對美國可能祭出的更多限制,華為正在逐步將芯片

的代工從臺積電轉移到中芯國際。

按慣例臺積電是不會直接評論競爭對手的,而此次臺積電 CEO 魏哲家稱,不認為中芯

會因此而擴大市佔率,且臺積電並未失去市場份額。

由此有可能透出如下含義:

1、臺積電非常自信,有能力保持華為訂單的佔 9.6%份額;

2、可能低估中芯國際的實力;

3、美方可能不會過度的改變現在的規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