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數據公佈,轉折背後充滿希望

一季度數據公佈,轉折背後充滿希望

萬眾期盼下,國家統計局在4月17日發佈了今年一季度GDP數據。國內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20650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下降6.8%,為有數據記錄以來,首度出現負增長。

交出這樣的成績單,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全中國在過去的兩個月中按下了暫停鍵,這在新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勢必會對國民經濟的正常秩序產生較大的擾亂。市場曾一致預期,此次已經將導致GDP降至-5%到-10%,而最終數據也落在了市場預估之中。

在環比於2019年四季度的6.0%,出現顯著下降後,作為經濟局勢晴雨表的股票市場,卻沒有過激反應,反而是在當日一路走強,上證綜指最高漲至2854點,最終收漲0.66%。本應是一則影響市場重磅利空的消息,卻讓市場溫和消化,並走出一根小陽線,說明市場已經充分接受中國一季度經濟大幅下滑的事實。

而最終數據要好於預期,證明了中國經濟在這場世界級戰“疫”中,體現出足夠的韌性,交出了一份令人認可的成績單,利空出盡,市場對於未來中國經濟運行抱有足夠的信心和更長遠的期待。

此次疫情的衝擊,傷及中國經濟的“皮毛”,但並未動到“筋骨”。春節期間疫情恐慌情緒蔓延,造成A股市場在節後首個交易日出現7.72%的歷史性下跌,讓不少市場人士唱衰經濟,1到2月份多項經濟數據大幅下挫,創歷史新低,確實容易產生悲觀情緒。

但當投資者對於疫情因素的分析趨於理性後,市場走勢逐步恢復平穩。尤其是在國內疫情得到控制,中國經濟從短期的“休克”狀態逐步進入到“體能恢復”環節,復工復產成為主基調後,為市場未來走勢提供有力支持。

僅看3月份數據,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環比增長32.13%,同比下降1.1%,將2月份數據收窄12.4個百分點,生產指數重回榮枯線之上達到54.1%。生產引擎重新啟動,3月底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開工率和員工復崗率接近100%和90%,生產秩序已基本修復。

更令人欣喜的是,此次疫情干擾反倒側面向世界展示了我國新舊發展動能轉換的最新成果,高科技製造業成為一季度中的亮點,3月份產業增加值增長8.9%,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3月份增長了5.9%,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3.6%,比上年同期提高了5.4個百分點。

一季度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3.2%,拉動GDP增長0.6個百分點。而在疫情催生下出現的醫療產業、在線教育、互聯網經濟等新經濟業態,正以此為契機蓬勃發展,有力提升了中國經濟發展的科技含量,為中國經濟發展又打開了一扇窗。

在全世界深陷疫情泥潭,中國抗疫表現獨樹一幟的大環境下,中國或將成為世界青睞的投資平臺。

可以看到,被譽為“聰明資金”的北上資金已經連續四周淨流入,並呈現資金額度不斷上升的趨勢。國外疫情應對情況仍舊撲朔迷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已經預計2020年全球GDP將下降3%。

而中國率先解決戰鬥,重新迴歸正軌,讓外資更有理由去選擇投資者中國。在此次疫情考驗下,中國已用優秀的動員能力向展示了內在的經濟動能,能夠在全球動盪局勢下擔當起風險管理的重要角色。

對於國內而言,雖然不能放鬆警惕,但最兇險的時刻已經過去,接下來就是安心投入搞經濟。在三月份增長走勢的帶動下,二季度經濟增速大概率實現轉正,並將在本年度中得以延續。

自疫情出現後,我國就連續向市場推出一系列組合拳,4月17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就應對疫情政策做出部署,通過經濟託底政策幫助企業度過難關。

通過提高財政赤字率、發行特別國債等實現財政擴張,貨幣靈活適度支撐中小企業融資,同時推動新基建、擴大內需、穩定外貿、穩定就業。

同樣是4月1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十次委員長會議舉行,確定了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將在4月26日至29日舉行。

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十三五規劃收官的關鍵之年,此次兩會意義深遠,將好好為目前經濟社會運行把一把脈,採取手段破除這一疫情難題,通過更多利好政策的出臺,藉助改革的力量,創造後疫情時代的新機遇。

谷底之後,便是反彈。通過這場疫情,中國向全球展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製造大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大國、第二大消費市場的底蘊。最困難的時點我們成功挺了過去,迎面而來的,叫做希望。‍

一季度數據公佈,轉折背後充滿希望
一季度數據公佈,轉折背後充滿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