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這樣的事以後還多著呢

看完《狗十三》,難受了很久,也不敢二刷,那太痛苦。這部電影,可以被稱為“青春殘酷成長物語”,電影裡的場景,我太熟悉,熟悉到演員說出臺詞,我就能想起曾經發生過的事情,然後淚流滿面。

《狗十三》這部電影,從裡頭可以看出很多內容,已經不僅僅侷限在青春期少女成長的路線上。

狗十三:這樣的事以後還多著呢

電影的主角李玩,父母離異,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在學校,自己想報物理小組,被父親阻攔,要求報名英語小組,就是因為英語差。父親再婚,又有了孩子,不敢讓她知道,瞞著他,又送來一隻小狗。

父母與孩子,天然存在著矛盾。孩子在成長過程,有各種各種各樣的想法,而父母又因為自己的期望或者自己的壓力,無法真正的理解孩子,或者說明白孩子到底想要什麼。許多東西,不是簡單地說一句理解就可以的……

李玩、父親、爺爺奶奶、後媽,都有自己的理由,何其悲哀。

李玩

狗十三:這樣的事以後還多著呢

李玩很普通,就是高中的我們。

面對弄丟第一隻愛因斯坦的爺爺,她不解,為什麼爺爺不能道歉?

面對父親,她能做的反抗,不過當著他的面喝酒,換來的是一頓毒打。

面對後媽生的弟弟,她小心翼翼地去接近,最後不得不遠離。

一次又一次的失去,讓李玩可以面無表情的吃下狗肉,喝以前無法喝的牛奶。

可以在見到愛因斯坦時,淡淡地說一句:“剛剛那隻,好像是愛因斯坦。”

李玩到底想什麼,沒人在乎。

只是一個孩子而已,她的想法重要嗎?

​李玩妥協的背後,是無數的傷痕。但她已明白,“懂事”是什麼意思。

少女被扼殺。屏幕外,又有多少孩子被扼殺,長成父母心中“懂事”的樣子。

父親

看著電影,某種意義,我突然理解父親,而這正是讓我覺得悲哀的地方。

人到中年,事業、孩子、老人,是三座大山,壓得人喘不過氣來。這位父親,何嘗不是如此?無休止的應酬,讓他無法帶女兒去看航天展,讓兒子睡在酒店的沙發上。

女兒得獎,父親高興。女兒不順著他的意思,他發怒,也無奈。

狗十三:這樣的事以後還多著呢

他不知道怎麼去跟女兒交流,只能用自己的方式。可悲的是,自己的方式,只能激化矛盾。

他愛李玩麼,愛得,但這份父愛,排在太多東西后面,李玩是最後的一個,也是醉容易忽略的一個。

後媽

後媽這個人,非常聰明,她知道自己該在什麼時候去做什麼。

她剛出現時,謙虛謹慎,說話細聲細氣。

她有了兒子後,說話聲音漸漸大了起來。

用別的狗冒充愛因斯坦的是她,

大聲訓斥李玩不懂事的,也是她。

在酒店裡, 為老公左右逢源的,也是她……

這部電影,如果從後媽的角度拍,那會是一部後媽成長史。

爺爺奶奶

電影中,爺爺奶奶和李玩相處的時間最久。

但他們只能小心翼翼的照顧著李玩的吃穿,無法真正交流。

李玩丟狗,去找狗,他們會覺得不就一隻狗麼,也陪你找了,怎麼就不聽話呢?

狗十三:這樣的事以後還多著呢

其實李玩要的,也不過是一句真正的道歉罷了。

他們礙於長輩權威,不會向晚輩道歉,哪怕知道自己錯了。

一代人與一代的人的生活環境不同,所接觸的信息,所追求的東西,也不同,從而造就了幾代人的隔閡。這種隔閡該怎麼打破,《狗十三》沒有給出答案,也無法給出答案,只能啟發人去思考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