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大學最難考?高考大省大數據告訴您

哪些大學最難考?高考大省大數據告訴您

原創: 亞波評論

據教育部公佈的數據,2019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1031萬(不含高職擴招補報名人數)。這一數字僅次於歷史最高峰的2008年(2008年高考報名人數1050萬),

而作為高考人數第一大省的河南省,2019年高考參考人數達到108萬人!佔全國高考總人數的10.48%。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讓我們來看看全國部分省市2019年的高考人數:

北京高考人數:5.9萬

河南高考人數:108萬

廣東高考人數:76.8萬

四川高考人數:65萬

山東高考人數:55.99萬

河北高考人數:55.96萬

安徽高考人數:51.3萬

湖南高考人數:近50萬

廣西高考人數:46萬

江西高考人數:42.1萬

湖北高考人數:38.4萬

江蘇高考人數:33.9萬

浙江高考人數:31.5萬

山西高考人數:31.4萬

甘肅高考人數:26.68萬

重慶高考人數:26.4萬

遼寧高考人數:24.4萬

青海高考人數:5.7萬

海南高考人數:5.99萬

……

高考人數相差數十倍,錄取機會可沒有成正比!

河南省是高考第一人口大省,但河南沒有一所985高校,只有一所傳統的211高校鄭州大學,還是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B類學校。雙一流建設學科也只有河南大學的生物學專業。

優秀的河南考生何處去?只有往外跑。

各省的家長們,當你們看到河南考生的全省位次排名,請不要輕易與你們省市相比較,同樣的位次,這裡的分母是108萬!別說河南教育不如發達省市,這裡也都是血拼出來的!

由此也說明,河南省的位次含金量更為金貴!

讓我們來看一看最受河南考生歡迎的那些高校,要怎樣的成績才能考進去?

表一《2019部分重點高校在河南最低錄取線(理科)》是按最低錄取分從高到低排序

哪些大學最難考?高考大省大數據告訴您

從表一可以看出:

1.錄取位次在2000名以內的9所學校相對保持平穩,僅人大降幅稍大。

2.錄取位次在2000名到6000名比較多,有15所學校,其中南開是首次跌入這個區間,具有中科院背景和海歸人才集聚地優勢的小規模、創新型、國際化新秀——上海科技大學則首次在河南進入了這個區間(其它省份進入較早),另外首次在河南本一批投放王牌專業無軍籍招生的國防科技大學也參與進來。哈工大升幅明顯。哈工大深圳校區錄取位次超過主校區較多,顯得與眾不同。

3.錄取位次在6000名到10000名有8所學校,除央財外因上年錄取斷檔升幅較大,其餘高校降幅比較明顯。

4.錄取位次在10000名之外的高校統計了9所,湖南大學,中國農大,上財和貿大錄取位次首次跌出10000名。

表二《重點高校在河南錄取位次升降表(理科)》是按錄取位次變化幅度從升到降排序

哪些大學最難考?高考大省大數據告訴您

表二有43所學校:

1.相對穩定類。

位次升降幅度在200名以內的高校有14所;位次上升500名以內的高校有9所,位次下降500名以內的也有9所。這些都屬於相對比較穩定的高校。

2.快速上升類。

上升位次較多的4所均超過1000名,其中上海科技大學上升1417位較為明顯!今年上科大在河南招錄位次明顯與其在其他省份錄取位次縮小了不少。另外電子科技大學和北京理工大學錄取位次也在持續上升!這也符合了社會的發展趨勢!東北大學增幅最大,但該校與哈工大,央財這三所學校在18年的招生出現斷檔,今年錄取位次出現恢復性上漲。

上海科技大學之所以受到家長和考生的追捧,主要原因有四點:

一是地處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周邊研究機構,高新企業眾多,學生平時的學習、實習和就業機會優勢明顯。

二是這兩年畢業生去向令人羨慕,據學校官方於今年6月15日發佈的數據顯示,39.26%的出國率,36.67%國內讀研率使得深造率位於國內高校前六名,另外17.41%的本科生選擇就業,平均年薪12.4萬元。

三是進行招生的7個專業的專業課程體系和標準與世界一流大學接軌,選用國際經典教材,據不同機構報告顯示,師生比位居國內第一或第二,學生進入試驗室的機會多,出國交流的機會也很多。今年還將首次針對被錄取的考生選拔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本科生,實行“一對一”導師培養,已有數學學霸早就瞄準這一新型培養方式,放棄其他名校而轉投上科大數學專業。

四是學校承諾保證第一志願錄取。不被調劑到不願去的專業,這對很多為選專業頭疼的學生和家長來說是首選。而且上科大的專業都是把培養國家戰略急需的人才作為第一要務。

3.遇冷下降類。

位次明顯下降的學校有22所,財經類名校上財和貿大出現斷涯式的下滑,農業類及地處經濟相對不發達地區的學校持續遇冷。知名重點大學錄取位次大範圍的下降,值得深思!

1.財經類遇冷很明顯,不僅在河南,在福建,安徽,山西,寧夏等多個省市也出現了這種情況,就連毗鄰上海、處於經濟發達地區的江蘇省也出現了財經類院校集體遇冷的情況。原因主要是往年財經類院校受到過度追捧,很多人不崇尚科技和實業,卻對資本運作式的一夜暴富孜孜以求,導致這些院校的投檔線過高。實際上,社會不需要那麼多財經類大眾人才,大家都去搞財經沒有人搞科研搞實業,那還是誰也賺不到錢的。社會需要的是高層次的,有實業報國之心的財經、管理人才。因此,財經院校投檔線理性迴歸也是必然。

2.考生和家長對專業的選擇放到了首位,選擇學校時更看重這所學校的優勢學科,不再追求踩線錄取,不注重學校的名頭,這是今年報考志願的一大變化,畢競985,211已經是過去式了,踩線進入到所謂的名校,不僅不能讀到想要的專業,而且有可能進入到個別專業坑裡這是令家長擔心的。儘管很多學校拋出了轉專業自由,但實際上GPA達不到要求,那麼所謂的轉專業也只是水中月而已!(考失手的學霸除外)。考生和家長更關心在大學裡能不能真正能學到知識,畢業後是否有個較好的出路。

以上也是今年大部分傳統名校錄取位次下降較多的主要原因!

3.部分高校思想固化。現在招生工作競爭激烈,個別學校仍然保持專業級差,讓家長們不敢越雷池一步,退而求風險低的院校和較好的專業。

總之,可以預見計算機類、電子類、自動化類等相關專業趨熱,醫學熱將會緩慢升溫,而北上廣深經濟發達地區的學校將繼續成為熱門。部分高校的錄取位次的下降並不影響其強勢專業繼續維持較高的錄取位次。創新型大學會被越來越多家長和考生們看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