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那麼成熟的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思考之二

上一篇說到了孩子內心深處那些被重視感的積極索取,你看不只是成年人渴求有人能懂自己,孩子亦是如此,人們在交往的過程中會更加傾向於和懂自己的人更親近些,和更重視自己的人更親切些。特別是那些少言帶有些許內向的人,更為強烈,且不易放開懂他的人。


不那麼成熟的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思考之二


這就和我們常聽到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一樣,在這裡說沒有貶低的意思,有時候你無論如何的想溶入和你不同類型,不同層次,不同階級裡時,彆扭的終還是你,不是因為你不好,而是來自於自內與外在的一些因素的排斥,所以和欣賞自己,鼓勵自己的個人或團體在一起,會得到更多的自信、可以少點波折,更容易取得一些成就。孩子以自身的性格、愛好、能力以及家庭教育的影響,吸引和被吸引一些欣賞自已和自己欣賞的同伴,這些無不都是成長中積極的信號,或許你會說不想讓他和誰誰玩,他學壞了怎麼辦呢?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擔心著這些,首先父母要相信孩子是出自本心的善良的。但是用什麼方法能讓孩子明白或者說能讓孩子知道壞而停止一些不好的行為呢?

不那麼成熟的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思考之二


最為直接的辦法就是:當你告訴孩子水很燙,不能動時,不如讓他自己去體會一下,這就好比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親身體會的才是最銘記於心的。對於不能讓孩子去體驗的,那可以找個範例鼓勵孩子自己去評判,同時讓孩子說出自己的不同選擇所引發的不同後果,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人生觀。而更多的還是要給孩子以積極的肯定的慢慢的引導,更重要的則是時間和陪伴,積極的語言會推動孩子積極的動力,產生出積極的結果,特別是來自其內心中覺得重要的人的哪怕是一個眼神,一個細微的動作,都將成為成長中莫大的前進基石。

不那麼成熟的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思考之二

你可能會說,很多時候引著引著就引爆了,不想發火的,想耐心的去引導,就是壓不住火。那火從那裡來呢?你敢說沒有你自己的原因嗎?你敢直視自己內心的無能嗎?你敢承認自己的無力改變而把希望寄託在孩子的身上,而只是告訴孩子你是為了他好嗎?而自己不克於律己的做個榜樣,很多人可能和我一樣無法真正徹底的面對自己,少了些許的勇氣。但你為何能這樣對孩子呢?孩子在接收到父母給他的信息的時候,孩子會有自己的判斷的。況且語言在傳達信息的時候,語言對信息價值的部分是佔有很少的一部分,更多的是語氣、語調、語速以及情緒、肢體動作。在我們身邊,很多的父母在不經意間給孩子造就了心靈的傷痕,不是他們想,而是他們心切(無論是來自自身的理想狀態,還是受到外界不理想狀態的衝擊)的希望自己好或他好。所以看看我們自己吧,我們做的還少嗎?這不是誰的錯,而大多數是我們的選擇。所以當你覺得孩子這也錯那也錯的時候,更多的時候,你沒有真正對“錯”進行反思。而是把“錯”的結果做的延伸,生活中不就是如此嗎?

不那麼成熟的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思考之二

錯與不錯在很多父母的眼裡是不是最重要的不知道,更重要的是孩子是選擇屈服、還是選擇抗爭。而往往孩子的選擇或沉默才是激怒父母的源頭。而父母認為孩子是在挑戰父母的權威的時候,並最終讓孩子失去選擇的勇氣。就像說:“我和你說話你聽見了沒有?我跟你說了多少次那樣是不對的,你就是不聽。但是反過來說一說,你好好說話了嗎?你是在對等的層面上或放低姿態有效的溝通嗎?你真的在以孩子的思維在和孩子聊天嗎?不盡可然吧?”說一句題外的話,“弱勢人群(孩子在孩子自己的眼裡自己就是弱勢)往往是沒有選擇權的,這是不是有點可笑;一方面我們在宣揚誠信、堅守道德原則底線,如何如何為孩子們拼搏;另一方面更多的我們又在詮釋如何隱忍妥協來換取更想象的生存著;說的更深入一點:即強勢變成了權利,服從便成了義務。但是強勢不會變成真正的權利,強勢會變成權利的終結,弱勢才是成就權利的基礎,沒有孩子的弱勢服從,就沒有作為父母的權利,而我們更應該在孩子面前適當的表現出弱一點點。相對於孩子來說”

不那麼成熟的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思考之二

然而孩子在孩童的時候缺少的恰恰就是選擇的權利,這不是在說讓孩子無限的去自由,換個角度考慮說就是至少應該給孩子有自我的感覺到的選擇能力,不要小看孩子的自我選擇能力。這是孩子邁向自立、自強重要的一步,現在很多孩子經受不起打擊,多半是父母替孩子做出的選擇太多,甚至於說全部的選擇。父母幫孩子作出過多的選擇也就意味著,父母也給予孩子更多的精神上的和物質上的東西。所以在適當的時候選擇適當的示弱放手就是一種愛的體現。

未完待續 小溪原創 歡迎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