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局局長:痛心學生違法 須增法治教育

原標題:香港教育局局長:痛心學生違法 須增法治教育 香港教育局局長:痛心學生違法 須增法治教育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近年香港社會瀰漫著黑色暴力,煽暴者吹捧所謂的“違法達義”、鼓動年輕人違法,至近月香港“童黨”及青少年犯罪問題尤其猖獗,令人擔心。香港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日前表示,見到青年人以身試法,教育界以至全社會深感痛心,認為大家都應注意背後原因,包括探究青少年有否被誤導或煽惑引誘而違法。

價值觀難靠網上“讀”到

香港青少年犯罪事件近期接連發生,有意見認為,過去大半年黑暴肆虐,泛暴派一直縱暴煽暴衝擊新一代的守法觀念,亦有指疫情停課下,部分學生無所事事更易受鼓動犯法。

楊潤雄認為,難以輕易將青少年問題歸因,但社會亦要留心他們是否有受他人誤導、引誘,“不論其因果為何,見到青年人以身試法,‘童黨’、打劫等,有參與教育的人都感到很痛心,社會大眾亦不想見到。”

他表示,過往學校老師每天都有數小時與學生直接接觸,可以持續留意其發展,是否有不妥的情況等,如今停課下的確少了相關的支持,相對地學生留家時間大增,家長“第一身”關顧子女的角色較之前更吃重,“培養小朋友需要整個社會出力,家長要關心子女,如有不妥及早幫助;而即使停課,學校亦應該與學生有一定程度接觸,定期溝通了解其需要及學習進度等。”

楊潤雄表示,自去年出現連串的社會事件,局方已表明未來需要加強價值觀及法治教育,讓學生更掌握守法的重要性,並要尊重不同意見。

他坦言,停課期間有關工作難免遇到困難,“價值觀教育要耳濡目染,經過大家討論改變內在,好難話只經網上便‘讀’得來”,不過那將會是未來複課後教育界的一個重點。

“我們會提醒學校提倡價值觀、法治教育的重要性,用多元滲透式,在課程、整個學習,可能包括週會、班主任課、活動、服務將這些元素放進去”,在教育局的層面,則會製作更多相關教學資源,提供不同學習階段的事例、教材,讓學校使用及作為個案與學生討論。

從校規建立守法意識

對於部分青少年違法行為於初中階段已經出現,楊潤雄指,價值觀教育確需要從小做起,並由學校與家長緊密合作進行,“尊重別人,要有禮貌,是年幼時基本要學好的;小朋友打架,父母如何教導孩子處理紛爭,人與人之間關係,都是一步步從小建立。”

至於守法概念,在低年級起已可以結合校規講解,“教守法意識,可以將校規為其中一種例子,返學要穿校服、有秩序,讓同學知道有規矩要遵守。”

他提到,價值觀教育同樣包括基本法教育相關內容,但對學生來說,未必需要逐一仔細講述條文,反而應該通過日常生活事例、故事等,透徹認識到香港是國家一部分,香港與國家的關係等,對學生建立正面價值觀非常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