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清明上河圖》的虹橋來源於安徽宿州!

我們都見過《清明上河圖》這幅畫,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為北宋風俗畫,北宋畫家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畫中有一座中橫跨汴河上的規模宏大的木質拱橋。它結構精巧,形式優美。宛如飛虹,故名虹橋。

開封《清明上河圖》的虹橋來源於安徽宿州!

木拱橋是中國傳統木構橋樑技術含量很高的品類,也是世界橋樑史上僅有的品類,橋身如同彩虹,故又稱“虹橋”。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其可考證的歷史有900年之久。《清明上河圖》中的汴水虹橋。其橋無柱,居然單拱跨越寬達16.6米寬的汴河水面,宛若長虹。並承受了橋面上巨大的載重。

開封《清明上河圖》的虹橋來源於安徽宿州!

那麼這種橋,是誰設計創造的呢?這要從安徽宿州說起了。

宿州這個地方,東周為宿國地,隋朝年間,隋煬帝開挖隋唐大運河,其中通濟渠(古汴河)段流經今宿州,在當時的符離縣汴河段當地人築了一個橋,因河堤較高,名為埇上,橋則命名為埇橋,為石橋,這裡漸漸形成埇橋鎮,舟車匯聚,九州通衢,唐朝時期,唐王朝在這裡設置宿州,北宋時期,宿州為上州,四川青神縣人陳希亮曾在宿州做知州。

開封《清明上河圖》的虹橋來源於安徽宿州!

陳希亮在任三十餘年,京城、地方官都做過,其人嫉惡如仇,不考慮個人的禍福進退,為平民百姓稱頌,使王公貴人害怕。後因辛勞過度而逝世,享年64歲。著名文學家蘇軾,自稱平生不為人作行狀墓碑,但他十分敬佩陳希亮的為人,擔心陳希亮的事蹟失傳於後世,而破例寫下了《陳公弼傳》。

開封《清明上河圖》的虹橋來源於安徽宿州!

在宿州做知州期間,有一年夏天,逢天降暴雨,汴河上的埇橋被沖垮,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讓當地人極為苦惱,陳希亮當即冒雨來到河邊,察看災情。,汴河水勢太猛,再堅固的橋礅都要被沖垮,要在此地架橋架橋真比登天還難。如今橋又被沖垮,來往行人過河只有靠渡船,極不方便。再加上水勢太猛,渡船也不時翻沉。陳希亮想,這河上還是應該架橋,要怎麼架才不被沖垮呢?他陷入了沉思之中。經過沒日沒夜地籌劃,他終於創造出一種新的造橋方案。這就是不在河水湍急的流水中建橋礅,而是修建一種木製結構的直接飛跨兩岸的橋樑。這樣不僅來往船隻不受阻隔,而且不論夏天發多大的洪水,橋身也絲毫無損,安然無恙。

開封《清明上河圖》的虹橋來源於安徽宿州!

沒有多久,宿州城的汴河上,架起了一座嶄新的木橋,橋身如虹,飛跨兩岸。橋上行人來往,橋下般楫暢通。人們都讚揚陳希亮不僅是一位清官良吏,而且還是一位能工巧匠。這宿州的汴河橋確是一大發明,連朝廷都下詔嘉獎,並且推廣這種造橋的造橋的方法。過去苦於水患,造橋無方。如今從河南的汴京、宋州到靈璧、虹縣(安徽泗縣)、泗州(盱眙附近)都模仿陳希亮的造橋方法,建起了一座如虹的飛橋(“自畿邑至於泗流,皆為飛橋”《宋史·陳希亮傳》)。

開封《清明上河圖》的虹橋來源於安徽宿州!

如今開封根據《清明上河圖》修建了新的虹橋,而宿州埇橋則永遠埋在了底下,如今還沒有找到準確的埇橋遺址,宿州為了紀念陳希亮的功績和宿州的興盛之橋埇橋,把宿州下轄的區命名為埇橋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