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歸來,內江英雄們又投身新“戰場”

“請不要叫我英雄,請不要為我佩掛英模綬帶,我只是做了一個醫生該做的事,所有的付出,是直面生命的責任,救死扶傷是我的使命。”這是內江市中區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醫生苟華援助湖北歸來後,寫下的感悟,道出了所有內江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的心聲。


武漢歸來,內江英雄們又投身新“戰場”

回到市中區人民醫院工作的苟華

自3月31日返回內江後,內江市20名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經過短暫休整,陸續迴歸各自所在醫院工作。他們當中,有人晉升了職務,肩上的擔子更重了;有人再次穿上防護服,繼續在隔離病房奮戰;有人在忙碌的工作間隙,仍不忘通過微信關心武漢的康復網友,續寫援助情誼……


當疫情防控形勢積極向好,當生活、工作漸漸歸於平靜,英雄的光環淡去,他們仍然是衝鋒在一線,與病魔較量的白衣戰士——


付萍:升任副護長,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4月22日晚上7點半,內江市第二人民醫院ICU病房,付萍忙完所有護理工作,這才收拾東西準備回家。


自3月31日結束休整回到內江後,內江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付萍只在家休息了一天,4月2日便返回醫院ICU病房上班。


武漢歸來,內江英雄們又投身新“戰場”

工作中的付萍

“本來醫院建議我再休息一陣子,但考慮到醫院近期有一個涉及全院護理人員的操作培訓,其中一項一直是由我負責,並且需要提前錄製視頻,所以我就提前返崗了。”付萍說,其實在眉山休整時,她就掛念著院裡的工作,早日迴歸,心裡才踏實。


援助湖北前,付萍是ICU病房主管護師。返崗後,付萍又多了一重身份:被醫院任命為ICU病房副護士長。


對付萍來說,這意味著責任,也伴隨著壓力,“我要學習更多的管理知識,才能適應從護士到管理人員的角色轉變。”


在武漢紅十字會醫院重症病房援助期間,付萍與省內重症醫學科同行一起工作過,接觸到不少先進重症醫學理念、技術,這也促使她不斷反思自己和科室建設方面的不足。返崗後,她開始給自己謀劃新的學習目標,“我們科現在還沒有呼吸治療師,如果有可能,我想外出學習一下。”


武漢歸來,內江英雄們又投身新“戰場”

付萍在ICU護理病人

這一陣子,培訓、監考、護理病人、學習新的護理系統、梳理科室工作……付萍常常需要加班,“感覺每天的時間都不夠用。”有時,5歲的兒子毛毛也會抱怨幾句:才從武漢回來,都沒好好陪我,又要天天加班。對此,付萍總是對兒子說:“沒事,等這陣忙過去了,媽媽再好好陪你。”


陳明惠:穿上防護服,再戰隔離病房


4月23日下午1點,內江市第一人民醫院(城南病區),感染科主管護師陳明惠早早來到醫院,為下午兩點進隔離病房操作做準備。


武漢歸來,內江英雄們又投身新“戰場”

陳明惠為進負壓隔離病房做準備

自從4月14日返崗後,陳明惠就回到感染科工作。疫情還未結束,科裡的負壓隔離病房不時會有等待核酸檢測結果的醫學觀察病人住進來。科里人手不足,還有些年輕護士懷孕,陳明惠穿上防護服,再戰隔離病房。


作為內江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之一,陳明惠在武漢被安排擔任駐地酒店的樓層院感組組長,成為戰“疫”守門人。不能正面與病毒較量,陳明惠一開始還有些遺憾和失落。但深感責任重大的她,還是服從安排,認真細緻地完成每項任務,確保了隊友們一個不少地平安歸來。


再次進入隨時可能被感染的工作狀態,陳明惠只是淡然一笑,“算是彌補了我在武漢的遺憾吧。”


武漢歸來,內江英雄們又投身新“戰場”

同事幫陳明惠(右)檢查防護細節

相比普通隔離病房,負壓隔離病房密閉性更高,穿上一層層防護裝備,體感會更憋悶。每次一個班6小時下來,陳明惠一身衣衫都已溼透。難受的時候,她需要張著嘴大口大口地呼吸。


武漢歸來,內江英雄們又投身新“戰場”

陳明惠進入病房工作

但無論多難,陳明惠從沒萌生退意,“武漢歸來後,大家都叫我們英雄,給了我們太高的榮譽。但其實,穿上白衣,救死扶傷就是我們的職責,沒得商量。”


肖華毅、吳雪梅:有問必答,對武漢康復者的關心沒有斷


“最近睡覺時常有胸悶,嚴重時好像有突然心臟驟停的感覺……是不是用藥後的副作用?”4月19日,一名武漢的康復者在“甜城心聲”微信群裡發出疑問。


內江市中醫醫院呼吸科主治醫師肖華毅回覆他:到就近的定點醫院看看。


武漢歸來,內江英雄們又投身新“戰場”

肖華毅(右)探望病人

“甜城心聲”是肖華毅在援助湖北期間,和隊員們建立的心理干預群。其中,既有肖華毅等內江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也有市中醫醫院的心理專家,共同為武漢的患者提供遠程心理諮詢和治療服務。在疫情防控形勢最嚴峻的時候,專業的心理干預大大提振了患者康復的信心,驅散了方艙醫院的悲愁氛圍。


從武漢歸來後,這個微信群被保留了下來。工作之餘,肖華毅仍然會抽空解答康復者的問題。


“這是體現我們醫者價值的時候。”肖華毅說,在武漢援助期間,他深深感受到患者對醫生的信任,這更加激發了他作為醫生的使命感,“和從前相比,更願意從患者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傾聽他們的心聲。”


和肖華毅一樣,內江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東興區人民醫院呼吸內科主管護師吳雪梅也不時會在微信裡和武漢的康復者聊天。


在武漢漢陽方艙醫院,一位老人和她的老伴都感染了新冠肺炎。老伴病情嚴重,住在定點醫院。最初,吳雪梅每次進艙時都發現老人鬱鬱寡歡,沉默少言。注意到這一點,吳雪梅每次進艙都陪老人聊上至少半個小時,安慰她,鼓勵她。漸漸地,老人開始和旁人聊天了,病情也逐步好轉。


回內江後,吳雪梅仍會不時和老人聊天,瞭解老人的康復情況。


武漢歸來,內江英雄們又投身新“戰場”

吳雪梅協助病人做霧化

意識到心理干預對病人的積極作用,回內江後,吳雪梅借鑑方艙醫院的心理干預工作經驗,在日常護理工作中,會更加註意病人的心理變化,並適時給予疏導。


在吳雪梅看來,“每一個患者的生命都值得重視。信心如同黃金,是戰勝疾病的一劑‘良方’。”


廖濤:戴著黨徽迴歸,對自己的要求更高了


肖華毅的同事廖濤,是市中醫醫院副主任中醫師,也是內江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之一。兩人一同出征湖北,一同返崗。


武漢歸來,內江英雄們又投身新“戰場”

廖濤為患者做檢查

不過,再次回到熟悉的崗位,廖濤多了一重身份:預備黨員。


這次援助武漢期間,廖濤看到太多黨員同行們挺身而出,帶頭衝鋒在最危險的地方,成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紅色力量”,傳遞出滿滿的正能量。受此感染,他寫下了入黨申請書,和陳明惠、吳雪梅、黃旭東(資中縣人民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等內江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一起,在武漢戰“疫”一線火線入黨。


“現在,我是預備黨員了,我要以更高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廖濤說,戴著黨徽迴歸,既是責任,也是動力,激勵他在日常工作中,以更加飽滿的精神,應對工作中的每一個挑戰。


“大英雄,回來啦!”“你是我們內江人的驕傲”“廖醫生,棒棒噠!”……回到醫院上班的這陣子,廖濤總會聽到身邊同事類似的誇讚。有時在病房裡,有些老病號會向他打聽在武漢的工作經歷,言辭間都是滿滿的敬意,眼神裡都是大大的讚許。


對此,廖濤保持著一份清醒,他並不認為自己是個英雄,“回到醫院,我們就是普普通通的醫生,病人有需要的時候,就要衝上去和病魔戰鬥。我只有更加努力工作,才能不辜負社會各界給予我們的美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