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滅亡後,對漢人有何影響?

雅音正聲


在我國曆史上,南宋的滅亡對漢族人民來說,是一個滅頂之災,也是一個奇恥大辱。我們都知道,我們國家,從古到今,一直都是漢族人口占多數的國家,從夏朝到宋朝,漢族政權生生不息,不論如何改朝換代,漢族作為國家的主體民族,對國家的統治權也一直沒有喪失過,最弱也能佔據半壁江山。而南宋的滅亡,則完全改變了這種現象,使漢族政權的傳承被徹底打斷了,蒙古族作為北方的遊牧民族,他們首次打敗了漢族政權,完全統治了華夏全國版圖。而漢族也完全失去了對國家的統治權,淪落為下等民族。這是漢族人從未有過的恥辱。雖然近百年之後,朱元璋代表漢族人民,推翻了元朝的統治,恢復了漢族政權,但之前的不少東西已經很難再恢復了。況且明朝也只延續了二百多年,又再次被遊牧民族所滅,所不同的是,第二次滅掉漢族政權的,不是蒙古族,而是滿族。漢族在近代遭遇的這兩次嚴重打擊,對整個漢文化影響很大。


中國雄風


南宋滅亡後,中國歷史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元朝成為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全國性統一政權,中國上層統治階級的成分發生變化,漢人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

一、政治地位變化。

元朝的統治核心是蒙古貴族,掌握全國財政的是色目人,漢人官員雖然在元朝政權中佔大半甚至在低層組織中幾乎是漢人,但難以進入核心。地位也隨著元朝皇帝的改變而改變。

元朝建立初期還處於奴隸社會階段,不可避免地保留了奴隸制,堂而皇之地把人分為四等(沒做考據,存疑,採用大眾觀點),北方漢人為三等,南方漢人為四等。這種總的分法並沒有阻止南人進入統治階層。

二、精神層面變化。

元朝以前,大一統王朝都是漢人主導,分裂時期北魏遼金只是佔據了半壁江山,還存在著漢人主導的政權。南方漢人還生活在漢人政權下,北方漢人在精神層面上也能接受有個漢人政權作為念想。元朝統一後,中華大地上,漢人失去了統治權,這對一直保持優越感的漢人來說,無疑是一次精神上的摧殘。

三、民族結構的改變

經過周朝幾百年的發展,中原地區形成了比較穩定的依託於農耕的文化族群,並且一直保持著對周邊的文化優勢,周邊部落要想加入這一族群,唯一的選擇就是接受華夏文化並融入其中,匈奴、鮮卑、突厥、契丹、女真等都是如此。成為漢人才算是正式納入華夏族群。而元朝建立後打破了這一模式,開啟了多文化共存的模式,後來的明清同樣保持了這種模式。可以說現在中國的文化多樣性正是這一段歷史形成的。而元朝以前的一些特色文化已經消失於歷史長河中。多民族國家的成立,促使漢人優勢地位的喪失,中國民族結構也開始改變。

總的來說,南宋滅亡後,漢人地位下降,其他民族地位上升,改變了周朝以來漢人為尊的社會結構。

說是苦難史也罷,說是屈辱史也罷,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


塗山大蝦


沒有任何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