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美、日著手去中國化之際,我們也應考慮將受制於人的供應鏈轉型

天眼查數據顯示,因遭受疫情打擊,第一季度國內就有超過46萬家企業倒閉。

作為一個當前蒸蒸日上的行業,物流行業同樣也沒能獨善其身,甚至於很多老牌企業也紛紛黯然退出。

4月13日,雅瑪多(中國)運輸有限公司發佈《致商業夥伴關於公司清算的通知》。雅瑪多是通過收購本土企業的方式落地中國的:2009年8月,雅瑪多控股有限公司以2.32億元收購巴士物流65%的股份。2010年,雅瑪多進入中國後,用了5年的時間深入瞭解國內市場。2014年年底,國內快遞經營許可的獲得,拓展了公司的業務發展空間。2015年完成股權收購後,雅瑪多的發展路徑逐漸明朗:以上海為中心向華東地區拓展業務,以香港為中心向華南拓展,逐漸向華北、華中拓展寄遞網絡。

當美、日著手去中國化之際,我們也應考慮將受制於人的供應鏈轉型

十年的深耕,並不足以在國內物流市場站穩腳跟,原因何在?

最直接的原因並不是因為它做的不好,而是因為國內物流行業的野蠻競爭,許多看好這個行業的經營者不論是否具備直接經驗,紛紛入局廝殺,成功的不多,失敗的不少,最後一地雞毛……

唯品會的戰略規劃中,曾經將物流稱為“三駕馬車”之一,與電商和金融業務並駕齊驅,唯品會也對品駿快遞投入了大筆資金,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和規模擴張。品駿處於巔峰的年代,曾經在華南(廣東肇慶)、華北(天津武清)、西南(四川成都)、華中(湖北鄂州)、華東(江蘇崑山)和東北(遼寧瀋陽)這幾個地區設有6大倉儲物流中心,總面積超200萬平方米,自建網點4000餘個,現有員工30000餘人,年投送包裹超2.9億件。此外,品駿在青島也已建好目前全國最大的企業的B型保稅物流中心,在世界範圍內,在9個國家設有子公司,配備倉庫及運營管理人員。

其規模和圖謀令人乍舌。

當時,讓很多業內人士紛紛感嘆,原來物流產業可以做得如此“金碧輝煌”!

可是,2019年11月25日,唯品會官方宣佈,因無法化解成本壓力,即日起終止旗下自營快遞品駿的快遞業務。品駿快遞的身份突然由唯品會的“功臣”變為“棄子”。

時至今天,恰好過去了5個月,我們很驚歎唯品會的睿智,幸虧決策的早,如果晚上個把月,恐怕連找個接盤俠都困難了。

當然敢於繼續嘗試的,肯定不會僅此一家。

今年3月底,永輝超市注資5000萬成立貴州永輝物流有限公司,佈局貴州物流;4月中旬,滴滴旗下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新增對外投資,全資成立天津快桔安運貨運有限公司,註冊資本為1億元;4月中旬,三隻松鼠於 4 月 9 日在蕪湖成立 2 家公司,分別為安徽三隻松鼠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安徽倉鼠物流有限公司,共耗資 9000萬元;3月中旬,星巴克宣佈將斥資9億在中國投資打造一座集咖啡烘焙與智能化倉儲物流於一體的咖啡創新產業園……

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

也許吧,這個行業真的吸引投資者看好。雖然“沙灘上”有很多的教訓,但是萬一呢……

唯品會最終是拋棄了自建物流,先韻達後順豐,逐漸轉向第三方物流服務,加速止損。讓我們再看看另一家曾經高舉“自建物流”大旗的京東。

眾郵快遞(EXPRESS ZYE)已經於2020年1月16日申請收文,申請人為北京京東振世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此公司為京東旗下子公司,今年4月份將會從廣東率先加盟起網,跑通以後再複製到江浙滬與全國。

曾經高調宣傳自營的京東,逐漸走向“平臺化”,其加盟商家並不全是京東自建物流的客戶!曾經高調宣傳“自建物流”的京東,轉而走向“加盟制”。這一系列的變化,都讓今天的京東發生了實質性的改變。不能不讓人意識到“東哥”正在從“情懷”和“執拗”轉變得越來越靈活。

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京東自建物流體系發揮了關鍵作用,在春節期間,京東物流和順豐、EMS是少數還在正常收派件的物流企業。這些都是自建物流的“加分項”,而且,這三家也都是消費者心目中的差評較少的快遞品牌,但是,這三家卻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高質高價”,這也限制了它們在大眾市場份額中的競爭力。

每個網購的個體都喜歡“包郵”,可是“包郵”的錢從哪出的呢?

最終還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當你拿出手機給一個快遞五星好評的時候,不知道你是否知情,你花了該花的錢,享受了本就應該享受的服務;而你氣憤於快遞小哥沒能送件上門,將你的寶貝鎖在快遞櫃等你自取,那只是因為快遞小哥沒賺到應得的報酬,還要日復一日地派送送不完的快遞罷了……

消費者都是上帝不錯,可是我們用上帝視角俯視芸芸眾生的時候,是不是能看到低我們一等的各種小哥,他們是否得到過上天的眷顧呢?

當美、日著手去中國化之際,我們也應考慮將受制於人的供應鏈轉型

單純的自建物流,對於經營者自身而言,投入產出比當然是不划算的,但是對於樹立品牌形象而言,確實是有附加價值的,甚至這份價值都遠大於服務本身!

但這並不正常……

個人還是持我前面的立場,國內的物流行業大爆發起源於“三通一達”和電商平臺合體,迅速普及全國的網購行為也帶動了物流這架馬車狂奔,所以,國內物流行業能達到現有世界規模第一的水平,並不是因為我們的服務品質有多高,使用了多少高科技,而是得益於市場的野蠻擴展,你死我活的拼殺。

對於國內的各種供應鏈中,物流只是整個鏈條中的一個環節,所以,物流業的發展還是要取決於鏈條的發起端。

這次疫情讓全世界都在反思國際供應鏈中中國的地位和影響力,因為我們已經在很多低端製造的鏈條中,處於發起位置,且整個鏈條中也越來越多的比重被國產化。

許多國家對於中國在低端製造領域的絕對壟斷立刻就做出了回遷的決定,對此,多數國人的反應只有憤慨,其實我心中卻已經充滿了警惕!

世界範圍內,各種供應鏈條的去“中國化”趨勢已經逐漸趨於表面化。

之前我們只是偶爾關注於什麼“芯片”、“發動機”之類高科技領域的危機,可是,近期的各種各樣的矛盾衝突凸顯了我們所面臨的問題,遠遠不是這麼簡單。

當美、日著手去中國化之際,我們也應考慮將受制於人的供應鏈轉型

原油價格雪崩,導火索是因為OPEC和俄羅斯的減產協議談崩了,所以,大家都以為那是石油地板價了,於是各個國家和企業都屯了石油。沒想到又加上疫情蔓延導致全球原油需求量大幅減少,價格越發無法控制,原油價格掉頭就衝向了地獄十八層,價格都跑到負數!

我們很多專家都在討論人傢什麼預謀啊、屠殺的,卻很少人想到我們自己原來才是待宰的羔羊……,我們真的能買到負數價格的原油嗎?我們的物流運輸企業真的降低了運輸成本了嗎?我們的私家車上真的加到了比水還便宜的92號汽油了嗎?

作為純粹的原油買家,我們處於供應鏈的最末端,任人宰割,基本上沒一點和這些“多頭”們議價的權利,所以與其替別人操心,還不如有時間謀劃一下,我們怎樣逐漸擺脫洋人對於我們戰略物資的絕對壟斷!

我們要有危機意識,學習美、日等國家回遷供應鏈的做法,將完全受制於人的鏈條及早轉型,例如:將對於原油的依賴,逐漸過渡至核電、新能源等領域……

真正的產業轉型和企業轉型,是要站在國家戰略需要的高度,培育和規劃我們所需要的產業集群,需要國家發起和政策扶持。靠全民小作坊、全民搞外貿的時代已經時過境遷,我們也不能指望著一個做運動鞋的企業轉型成做芯片的,您說是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