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變是不是宋徽宗的昏聵無能所致?

羅賓說歷史


靖難之變的主要責任是宋欽宗忠奸不分,排擠主戰的兵部侍郎李綱,才有後來的靖康之難。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公元1125年,金太宗派宗望率領大軍攻打北宋,進逼都城汴梁。宋徽宗趙佶一聽,是嚇的六神無主,急忙寫下了*傳位東宮*的詔書宣佈退位,自己當上了*太上皇*,並且連夜帶領親兵逃出了京城。太子趙桓即位,這就是宋欽宗。他也嚇得是魂飛魄散,宰相白時中、楊邦彥乘機勸他棄城逃往襄陽。兵部侍郎李綱聽說後,立刻求見宋欽宗。

李綱在殿上責問宋欽宗,說:*太上皇把固守京城的千斤重擔託付給陛下,現在金兵還沒到,陛下就把京城拋棄了,將來怎麼向太上皇交代,怎麼向全國的百姓交代?*

宋欽宗被問得是啞口無言,宰相白時中氣沖沖地說:*金兵來勢洶洶,京城哪裡能守得住?*

李綱怒視白時中,反問到:*天下的城池,還有比京城更堅固的嗎?如果我們鼓舞軍隊,安慰民心,團結一致,就一定能守住京城!*宋欽宗看到李綱是信心滿滿,就讓李綱負責守京城。

幾天後,宗望率領10多萬騎兵,來到汴京城下。金兵就瘋狂的攻城了。金國的騎兵都身穿鐵甲,頭戴頭盔,是刀箭不如,十分兇悍。但因為是騎兵,在城下施展不開,只能下馬坐在大船裡,在護城河裡順流而下。李綱等金兵的大船駛進水門前,一聲令下,巨大的石頭如暴雨般向下投擲。金兵被砸的是死傷無數,船隻也被砸碎,掉下河的金兵,上不了岸,只能活活被淹死。

守城的宋兵是鬥志昂揚,他們是視死如歸。李綱是親自擂鼓助威,打退金兵一次又一次的進攻。金兵是進攻多日,沒有一點進展還死傷無數。

金兵是孤軍深入,千里奔襲宋朝的京都,原打算速戰速決,卻沒有想到汴京城的防守堅固。金兵的大帥宗望只好派人議和。

金兵退走以後,宋欽宗和一批大臣都以為從此可以安穩度日了。投降派的一些大臣正嫌李綱在京城礙事,就竄掇宋欽宗把李綱派到河北去鎮守。

到河北後,李綱名義是統帥,卻沒有實際指揮權,李綱知道自己遭到了排擠,只好向朝廷提出辭職。宋欽宗撤了李綱的職,把他貶到南方去了。

金國最怕李綱,現在李綱被貶到幾千裡的南方去了。金太宗又命令宗翰、宗望率領大軍向東京進軍。

沒過多久,兩路金兵趕到了東京城下,即而猛烈攻城。城裡的三萬多守軍,沒有了李綱的指揮,都群龍無首沒有心思低抗,不久都跑的差不多了。各路的援軍沒有朝廷的命令,也都不敢來增援。這時候宋欽宗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了。

公元1127年,金兵俘虜了宋徽宗、宋欽宗兩個皇帝和皇族、大臣官吏三千多人,滿載上百輛掠奪的金銀財寶,回到北方,這便是歷史上的*靖康之辱*。

統治中原167年的北宋王朝,從此宣告滅亡。





隱者康司馬


“靖康之變”是宋朝乃至整個中國歷史上最令人痛心和悲慘的事件,這一“恥變”的確是由於宋徽宗昏聵造成的,這不能否認,但我們如果站在當代人的立場上,用當代人的眼光深入分析一下北宋和宋徽宗所處的外部環境和內部矛盾,雖然不足以為“靖康之變”找到開脫的理由,仍不免要對宋徽宗進行一頓撻伐,但相信會釋然一些。

第一,外部有遼、金和西夏強鄰環伺。中原王朝幾千年來一直痛苦的遭受著北方民族的侵擾,秦漢有匈奴,唐朝是突厥,後世王朝大明被滿人亡,而此時北宋面臨著遼金夏“三國”虎視、蒙族、女真、党項以及白族、契丹族、吐蕃族等“六族”侵擾,就北宋的實力和柔弱的“小身板”而言,單挑一國可能還綿力可支,而要長期同時應對三個國家“群狼”般的侵略就力不從心了,更難以長期支撐下去,這也怪他們的“命”不好。

第二,按繼位順序,宋徽宗父親駕崩後還有兩個哥哥排在自己前面,本無承續之望,而是在神宗朝晚期已干政的庶母向太后,出於繼續把持朝政的考慮,硬是把繼位順序靠後、勢力比較孱弱、志向不在於此的徽宗推上了大位,因此,徽宗施政時不可避免的會受到向太后的掣肘和叨擾。太監專權,外戚干政歷來是威脅政權穩定和王朝安全的兩大致命禍害。

徽宗除了要面對以上兩個主要矛盾外,還有變法派和守舊派炒翻天的持續“黨爭”,方臘、宋江等此起彼伏的農民起義,特別是自己不愛政治、討厭俗務的藝術家素質和“文藝範”。

宋徽宗執政時面臨的惡劣形勢,即使宋太祖或宋太宗現世,也難以完全改觀,“靖康之變”也可能難以徹底避免,更何況一個“只愛藝術,不愛江山”的藝術家宋徽宗呢?





徐大乎


靖康之恥,宋徽宗是要負一些責任。他的責任主要是昏聵不明加上沒擔當。

昏聵不明指得是金兵南下滅遼時,朝中很多人都反對宋徽宗聯金滅遼。比如當時就有一個人說:女真人尚未開化,茹毛飲血,且又驍勇善戰。宋打不贏遼,遼又打不贏金,而如果遼被金滅亡,宋與金直接相鄰。我們拿什麼來抵禦金國呢?



這話是有道理的。事實上,宋遼金三國的局面與當初的魏蜀吳三國很相像。諸葛亮一直主張東和北拒,兩個弱的聯合對抗強的,就是因為他明白,作為弱國,與強國聯合消滅弱國,無異於為虎作倀,自尋死路。

然而,就是如此淺顯的道理,宋徽宗硬是琢磨不透,面對臣下這些頗有見地的建議,他一概不聽。而後來當遼國不在後,金兵連氣兒都沒歇一口,就出兵攻宋時,北宋邊軍果然被金兵打得丟盔棄甲,士氣低落。

再說宋徽宗沒擔當。

沒擔當指的是金兵深入北宋腹地後,宋徽宗不顧北宋的實際情況(奸臣四起,派系多的數不清),禪位南逃,差點毀了北宋。

幸虧金兵當時準備不足,糧草吃盡,慘到要啃樹皮。再加上宋朝君臣上下團結一心,打退金兵,才使得北宋沒有因為宋徽宗的不負責,當場“猝死”。

然而,當金兵退走後,宋徽宗居然又厚著臉皮回去了,想跟兒子宋欽宗爭皇權。導致宋朝當時一面在抗金,一面又在內訌。白白浪費了不該浪費的精力。

所以說,後來的靖康之恥,宋徽宗是要負一定責任的。

不過,靖康之恥的直接責任不在宋徽宗。因為他當時已經被宋欽宗軟禁了。所以北宋滅亡的直接責任人實際上是宋欽宗。

宋欽宗這個人,政治手腕很老到,帝王術玩的很溜,很擅長內鬥。但是,他在面臨直接的軍事威脅時,就像個廢材似的。

金兵第一次南下時,老將种師道(就是水滸傳中經常提到的老種經略相公)建議,宋軍應固守,不與金軍正面衝突,待金軍糧草吃盡,往回撤時,再伺機重創。

實事求是的說,這是非常穩妥的建議。

然而,欽宗卻拒絕了這個建議。因為他當時想速戰速決,於是他就同意了主戰派李綱提出的建議,半夜派軍偷襲。結果宋軍哪裡是金軍的對手。夜襲戰最後沒打成不說,宋軍反倒還被金軍反殺。

此戰後,宋軍被迫求和,除賠錢外,宋欽宗還答應割讓河北三鎮,與金國以黃河為界。

賠錢、割地,受如此大辱,總得有人負這個責任吧?宋欽宗作為決策者兼皇帝,他理所應當承擔最大的責任。

但是,宋欽宗不想擔責任。於是他就想出了一個套路,成功的把鍋甩了。

什麼套路呢?當時金軍拿著宋欽宗的書面協議北返,种師道力諫出擊,趁機消滅沒有渡過黃河的一部分金兵,削弱金軍實力。宋欽宗當面拒絕種師道,然後暗中分別召見李綱和一個叫李邦彥的主和派大臣。

他對李綱說:你趕緊去組織勁旅偷襲,見機行事,不用等我的指令。

他又對李邦彥說:你趕緊讓軍隊回師,不要讓李綱去河北惹事生非。

按照宋欽宗的設想,李綱打贏了,能夠一血前恥,之前的責任就沒了。輸了也沒事,讓李綱背這個鍋就好了。如果沒打成,那就把鍋甩給李邦彥。反正總之,李綱和李邦彥都是給他背鍋的。

後來,李綱前腳招兵出發,李邦彥後腳果然就把軍隊召回。李綱大怒,回朝扯皮。宋欽宗看到李綱,說我不知道有這回事,全都是李邦彥的自作主張。結果最後,所有的鍋全讓李邦彥背了。

回看這一過程,消耗金軍有生力量,為下一步抗金創造條件,這才是宋欽宗當時最應該乾的事情。然而欽宗卻在玩弄政治,一心想著怎麼甩鍋。以致金軍沒回任何損失,過了幾個月之後,又捲土從來。



再說後來。

金兵退走後,老將种師道向宋欽宗建議,不要與金兵野戰,宋軍必須要靠守取勝。因而他便建議,集中兵馬,先設好黃河防線,以防金兵再次渡過黃河。

結果宋欽宗又不聽。

為什麼不聽呢?因為當時主戰派認為死守黃河等於主動放棄河北,是投降主義,一定要攻過去。在一片抗議的聲浪中,宋欽宗為了不背罵名,便讓姚古和种師中(小種經略相公)率軍北上迎戰,擺出了抗敵的架勢。

在派兵北上的同時,宋欽宗任命張邦昌為宰相,去河北與金國商議割讓三鎮的事。張邦昌臨走前,反覆跟宋欽宗要手諭,免得日後會背鍋。結果宋欽宗就是不給。從這可以看出,宋欽宗這一次也是做兩手打算。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再想辦法談。反正不管是贏還是輸,最後責任都落不到他頭上。

至於最後,种師中率種家軍英勇戰死,沒死的姚古背鍋,流放嶺南(种師道後來因為屢諫不納,氣死了)。張邦昌則被金人軟禁一年,直到北宋滅亡前夕才被釋放。



再往後說。

接連甩鍋之後,宋徽宗回來了。他這個時候回來就是來奪權的。此時,宋欽宗恰好看李綱也不爽了,覺得他功高震主。於是,藉著宋徽宗回來這件事情,宋欽宗就把徽宗、李綱一併給掃了。

整徽宗的過程很簡單,就是直接軟禁。因為很多大臣也都認為徽宗既然退位,就不應該再來搶班奪權,包括李綱。所以宋徽宗和他身邊的一班奸臣,比如童貫、蔡京、高俅等人都被清算了。

整李綱稍微複雜一點。宋欽宗利用李綱軟禁宋徽宗後,先讓他北上抗金,李綱自知宋軍打野戰肯定打不過金軍,就辭官不去。宋欽宗當時很想準了李綱的辭呈。但又怕別人罵他給李綱設套。結果他就給李綱戴高帽子。

說你之前不是很活躍嗎,現在怎麼慫了?原來你也是個只會說大話的“喊戰派”、偽君子呀。李綱最後被逼的沒辦法了,只好明知是宋欽宗設的套,也不得不往下跳。領旨渡河北上。

然而等到李綱北上之後,宋欽宗立馬寄出老套路,他暗中不斷給河北各路宋軍將帥直接下達命令。當時河北各路宋軍都被他整蒙圈了,一面是宋欽宗的聖旨,一面是李綱的元帥令。面對宋欽宗和李綱的雙頭指揮,各路將帥最後只得聽命於皇帝。

可是李綱在前線,宋欽宗在後方,宋欽宗的指令哪有李綱準確?於是,在宋欽宗的“英明”指揮下,河北宋軍慘敗連連。李綱當時是河北宋軍最高指揮官,宋軍慘敗,他肯定是要負責任的了。

所以最後,李綱被迫上書自請罷職。這一次他是慘敗之後辭職的,名譽掃地,宋欽宗不會揹負禍害忠良的罵名。因而,宋欽宗光速准許了李綱的辭呈。

自此,宋徽宗時期各派勢力在宋欽宗一套組合拳下,全部被剷除了。



可是連續整倒幾任宰相,外加軟禁自己父親宋徽宗,這對抗金有幫助嗎?

沒有。

事實上,這都是宋朝內訌,金軍在這個過程中一點損失也沒有。所以當宋欽宗把所有人趕下臺,卻因為長時間內訌,沒把精力放在抗金方面後,他也遭到了報應。

公元1126年底,金軍第二次包圍開封。當時開封城尚內有一百萬人口,城外數萬宋西軍和數十萬勤王軍隊正源源不斷趕來。而金軍只有數萬。就是在這種局面下,此前帝王心術玩的飛起的宋欽宗居然慌了。因為他此時的身邊,已經被他玩的無人可用。

後來宋欽宗聽了小人之言,讓一個叫郭京的妖人率“神兵”開城迎戰。金軍趁機掩殺,攻破開封外城。欽宗聽說外城淪陷,當即嚇尿了。此時的他,暈了頭,誤信金兵承諾,先是跑去金營談判。等到他被扣留後,又下旨讓開封城內的軍民放棄武器投降。

軟禁中的宋徽宗聽說兒子被扣留後,提出自己可以做人質,換回欽宗。可金人卻說,你兒子我們不打斷放,你也別想跑。

到這裡,北宋就算是被他們父子給作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