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部修真文化(十九)

【七部修真文化】⋯生死輪迴

生死輪迴:乃心性所言。人心不死,道心不生。生:智慧,佛性,真心,本性是也;死,慾望,貪執,煩惱是也。迷者錯譯,意思走反。誤解本意,外求虛境。妄言天國,輪迴與生死不達超脫。自性是真金,不會改變,唯一是被蒙上灰塵,擦去自亮,自性是不變的,永恆的。自性表現出來的,就是見聞覺知。迷失了自性,就變現出受想行識。勿以我為師,本是小草,似徒自然。既心輕,意松,身舒,心定也。

本心不覺,只在外相上尋求盲目參照,永無自律;自性不悟,只在辨別真假之師上打轉,永無明期。

執念陀佛作用無

全憑真神性命悟

竅關不通性不住

三步一扣還迷霧

自封自閉自毀爐

不從自性悟道真

假情假意裝神人

造業不知受罰難

不明誤人毀道根

《達摩血脈論》:若不見性,即不名善知識。若不如此,縱說得十二部經,亦不免生死輪迴,三界受苦,無出期時。昔有善星比丘,誦得十二部經,猶自不免輪迴,緣為不見性。善星既如此,今時人講得三五本經論以為佛法者,愚人也。若不識得自心,誦得閒文書,都無用處。若欲覓佛,須是見性,見性即是佛。若不見性,唸佛、誦經、持齋、持戒亦無益處。唸佛得因果,誦經得聰明,持戒得生天,佈施得福報,覓佛終不得也。佛言:一切眾生,盡是迷人,因此造業,墮生死河,欲出能,只因為不見性。但不見性人,讀經、唸佛,長學精進;六時行道,長坐不臥;廣學多聞,以為佛法。此等眾生,盡是謗佛法人。若見自心是佛,不在剃除鬚髮,白衣亦是佛。若不見性,剃除鬚髮,亦是外道。問曰:“白衣有妻妾,淫慾不除,憑何得成佛?”答曰:“只言見性,不言淫慾,只為不見性;但得見性,淫慾本來空寂,不假斷除,亦不樂著,縱有餘習,不能為害。何以故?性本清淨故。”

達摩真言:

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無物。

若欲求佛但求心,只這心心心是佛。

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

佛性不從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時。

《達摩悟性論》:

凡將心求法者為迷,不將心求法者為悟。不著文字名解脫,不染六塵名護法,不受後有名得道,不生妄想名涅槃,不處無明為大智慧,無煩惱處名般若,無心相處名為彼岸。迷時有此岸,悟時無此岸。

心生,則佛法死;眾生心死,則佛法生。心生則真法滅,心滅則真法生。知心不屬一切法,已知一切法,此人常在道場中,是名得道人。

修道之人,不外求道。何以故?知心是道。若得心時,無心可得;若得道時,無道可得。若言將心求道得者,皆名邪見。迷時,有佛有法;悟時,無佛無法。何以故?悟即是佛法。

見色性者,常解脫;見色相者,常繫縛。不為煩惱所繫縛者,即名解脫,更無別解脫。善觀色者,色不生於心,心不生於色,即色與心俱是清淨。無妄想時,一心是一佛國:有妄想時,一心是一地獄。眾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獄;菩薩觀察妄想,不以心生心,故常在佛國。若不以心生心,則心心入空,念念歸靜,從一佛國至一佛國。若以心生心,則心心不靜,念念歸動,從一地獄歷一地獄。若一念心起,則有善惡二業,有天堂地獄:若一念心不起,即無善惡二業,亦無天堂地獄。

離心無佛,離佛無心;亦如離水無冰,亦如離冰無水。凡言離心無佛者,非是遠離於心,但使不著心相。經雲:“不見相,名為見佛。”即是離心相也。離佛無心者,言佛從心出,心能生佛。然佛從心生,而佛未曾生心。亦如魚生於水,水不生於魚。欲觀於魚者,未見魚,而先見水;欲觀於佛者,未見佛,而先見心。即知已見魚者,忘於水;已見佛者,忘於心。若不忘於心,尚為心所惑;若不忘於水,尚被水所迷。

顛倒眾生不知自心是佛,向外馳求,終日忙忙;唸佛禮佛,佛在何處?不應作如是等見,但識自心,心外更無別佛。

性即是心,心即是佛,直見本性,名之為禪。若不見本性,即非禪也。假使說得千經萬論,若不見本性,只是凡夫,非是佛法。至道幽深,不可話會,典教憑何所及?但見本性,一字不識亦得。見性即是佛,聖體本來清淨,無有雜穢。所有言說,皆是聖人從心起用。用體本來空,名言尚不及,十二部經憑何得及?道本圓成,不用修證。道非聲色,微妙難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不可向人說也。

若見本性,十二部經總是閒文字。千經萬論只是明心,言下契會,教將何用?至理絕言:教是語詞,實不是道。道本無言,言說是妄。

師訓:悟後起修為真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