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重疾險值得購買?

夕夕如珏1


首先得看,被保人的年齡,健康情況如何,才能判斷能否購買重疾險以及重疾險的購買範圍。然後才能比較同等保障範圍下,保額和保費的槓桿差別。

如果是健康人群,選擇餘地就很大了。

單純比較保費看:

男性,可以考慮國富嘉和保;

女性,可以考慮橫琴優惠寶;

少兒,可以考慮復興聯合媽咪保貝;

其他,如百年康惠保旗艦版,崑崙健康保2.0,超級瑪麗PRO版都有不錯的性價比。

重疾險目前形態比較多,多次賠付,附加二次癌症賠付等等。

其中百年康惠保多倍版,信泰完美人生尊享版,復保星滿意,復星聯合倍極星等都是不錯的產品。

購買重疾險,建議配置醫療險與之搭配,買保險需要綜合考慮購買目的,繳費能力,以及當下家庭結構多種因素,單一的保費價格只是其中一個因素,購買時務必關注健康告知問題以及條款的保障責任和免責條款。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保險集市


沒有最好的產品!誰也不敢說自己的產品最好!如果有人告訴你,我的產品最好,其他的險種都不如我的,那麼你要小心了!一般這樣的人都是大忽悠!

重疾險,主要保障內容無非:輕症、重疾和壽險!形式有:定期型和終身型。

定期型:固定期限,有一年期、30年期、保至60週歲、70週歲、80週歲。

終身型:終身保障,發生重疾給付保額或身故給付保額!

消費型:一般出現於定期型險種,約定期限期滿後保障終止,保費也不退還,一般此類險種保費較低,但不利之處是一旦發生輕症或者有可能引發重疾的疾病後,無法續保,所以一般不推薦!

返還保費型:也是出現於定期型險種,約定期限滿期後,無息返還保費或1.5倍返還。

身故給付型:終身型保險常見,此類保險兩種給付方式,一種是發生重疾給付保額,一種是發生身故給付保額。特點是:重疾與身故共用保額,發生重疾賠付後,身故保額減少為0!

保障內容:輕症+重疾+身故或重疾+身故

輕症+重疾+身故:此類險種一般都帶有輕症豁免功能,發生輕症賠付後,免交後期保費,保障內容不變!(也有不帶豁免功能的,發生輕症賠付後,保費還要繼續交)

重疾+身故:此類重疾幾乎已淘汰,但仍有個別公司在售,比如泰康的全心健康。缺點是,只保大事,輕症不賠!

這裡要注意幾點,作為選擇重疾險的標準:

1、輕症是否包含(這個不多說了)

2、輕症賠付次數,很多公司宣稱輕症可賠付五次,這個宣傳意義大於實際意義,輕症賠付三次足夠了!

3、輕症是否豁免保費?這個就很重要了,有些公司險種輕症賠付達到保額或次數要求後才豁免保費,比如新華的多倍保,要求輕症賠付5次,或達到主險保額後才豁免保費!個人覺得,大坑!

4、輕症賠付後,保額如何變化?很多人不明白這一點是什麼意思,我來說一下,有些險種輕症賠付後,主險保額同比減少(比如太平洋金佑人生),有些公司輕症賠付後主險保額不變(大部分重疾險是這樣),也有公司輕症賠付後,主險保額同比增加(比如平安,輕症賠付20%後,主險保額增加20%,最多增加三次)

5、主險重疾賠付後保單是否失效!這點也很重要,為什麼呢,罹患重疾後,被保人將無法再投保任何壽險或意外險,而重疾後,被保人身故風險增加,此時若無險可保,完全無法實現被保人身價,這一點可以說市面90%的重疾險都是這樣設置,一旦重疾賠付,無論保單是否終止,身故保額都為0!只有平安的平安福,在投保時可以設置主險壽險50萬+重疾險30萬這樣的配置比例,重疾賠付30萬後,壽險繼續有效,保額50萬-30萬,降至20萬,如果被保人身故,仍可獲賠20萬!

我最後說一句,沒有最好的險種,只有適合你符合你要求的險種,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選擇重疾險才是最好的!


老吳聊保


首先我不推薦險種的,我在這裡給大家分析一下,一個好的重疾險,應該看哪幾個維度

一、等待期

等待期就是簽完保險合同以後,多長時間重疾條款生效,目前最短的是90天,多的有180天或一年,等待期越短,客戶的風險就越小。

二、重疾理賠次數

近兩年,各大保險公司針對重疾理賠的次數也作了調整,有些是賠付一次,最多的可以賠付三次。雖然我們不希望不幸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但是有備無患,對客戶來說,保障越高風險越小。


三、重疾的種類

目前重疾險的重疾種類,從三十多種到一百多種的都有,所以在購買的時候也要重點關注,一般情況下,保得越全價格越高。

四、是否有輕度重疾

輕度重疾是重大疾病的前期,花錢少,又容易治的好,比如原位癌、皮膚癌等。有些重疾險是附加輕度重疾,也要考慮輕度重疾的種類。


五、保費是否返還

如果是終身壽險的話,這筆錢是留給受益人。

如果是返還型的重疾險,保險合同到期後,這筆錢會返還。

如果是消費型的重疾險,每年的保費都不返還。

所以一份好的重疾險,是要綜合考慮上面五個維度,產品的好壞,要看是否滿足我們的需求,合理配置,才能把我們的風險降到最低。

以上僅為老曹個人觀點,如需瞭解更多保險資訊,請關注“老曹說金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