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砍傷的陶勇醫生出院:雖已適應,但很難恢復

導 語

陶勇醫生是否能重回手術檯,以現在的情況來看並不樂觀。

被傷害事件發生84天后,陶勇終於出院了。出院後,陶勇醫生接受了北京青年報的採訪。據報道,在採訪時陶勇一直在用右手活動著左手上的復健支具。

被砍傷的陶勇醫生出院:雖已適應,但很難恢復

雖已適應,但很難恢復


在問及陶勇醫生恢復狀況時,其表示目前他的左手還沒知覺,左手在被動狀態的時候還算柔軟,如果拿右手去掰左手,是可以掰開的,可以說關節的僵硬程度改變了不少,一開始左手就像“雞爪子”一樣,硬邦邦的。主動的運動狀態下還是不太行,左手幾乎沒有任何知覺。

三個月是最佳康復期,現在主要恢復期已經過去了。是否能重回手術檯,以現在的情況來看並不樂觀。因為當時左手的神經兩處被砍斷,重新長起來是非常困難的。

比較麻煩的是,我現在正常生活非常不方便,比如自己沒辦法穿衣服,沒辦法擰毛巾洗臉,因為這些事情靠一隻手是沒辦法完成的。在醫院的時候有護工來幫忙做這些事情,回家之後只能家人幫忙了。一開始有點不太適應,但是很快就過渡過來了。

醫患之間,信任缺失是最大問題

惡性傷醫絕不能簡單的歸因於醫患矛盾,但是我們不能否認,在目前的情況下,醫生和患者之間存在著很多的問題。關於醫患矛盾,受傷後的陶勇這兩個月的身份轉變成了患者,他也從患者的角度分享了自己的感受。

陶勇醫生說,現在醫患互相不信任,患者不信任醫生,總懷疑醫生開的藥不管用,醫生也不信任患者,擔心患者是否監聽監視自己,同時又覺得患者的醫從性不好,這是導致治療不好的最大障礙。

“醫生和患者的共同敵人是疾病,我們要成為戰友。”

陶勇同時坦言,目前包括他在內的北上廣等地的醫生承擔了巨大的工作壓力,很多人的體力、精力完全透支,有時候秩序也不好,這對患者和醫生都是煎熬。

被砍傷的陶勇醫生出院:雖已適應,但很難恢復

“很多患者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來到北京,就為得到一句回覆‘沒事兒,回去吧’。”

陶勇認為,可以通過科學的模式,建立起一個團隊,讓北上廣等地的醫生能夠和地方醫生的形成聯動。

在他看來,很多情況可以在地方解決,首診在北上廣進行後,複查可以在地方。這樣既減少北上廣醫生的工作量,同時也可以幫助地方的一些醫生積累經驗。

同時,他也希望,今後患者可以放下內心的焦慮和“完美主義心態”,未必所有病都要找北京的醫生來解決,也不用連打針都需要主任親自操作,要選擇相信醫生,才對患者有利。

陶勇醫生也袒露,“我自己遇到劫難,但我不想把自己埋在仇恨中。”

每個醫生心中都有大愛,他們值得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希望傷醫者也能儘快得到應有的懲罰,各項醫護保護措施也要完善。

來 源 / 華醫網據北京青年報、廣東共青團綜合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