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大部分書,人,都是推薦指數基金定投?想聽不同的聲音,想聽支持非指數基金或者非定投的?

健啖客


首先說說,什麼是基金?簡單來說,基金是一個籃子,按照事先規定的規則,往籃子裡放入各種資產。一籃子資產可以分割成很多小份,用較少的資金都可以進行投資。常見的基金有:股票基金、債券基金、貨幣基金、混合基金、指數基金等。指數基金是巴菲特唯一在公開場合推薦的投資產品。“通過定投指數基金,一個什麼都不懂的業餘投資者竟然往往能夠戰勝大部分專業投資者”“對於絕大多數沒有時間進行充分的個股調研的中小投資者,成本低廉的指數基金或許是他們投資股市的最佳選擇。”在2014年的時候,巴菲特立下遺囑:“在他過世後,其名下90%的現金將讓託管人購買指數基金。”為什麼巴菲特如此推崇指數基金?

首先來解釋下什麼是指數基金。指數是一種選股規則,按照這個規則挑選出一籃子股票,並反映這一籃子股票的平均價格走勢。指數基金是以某個特定的指數(如滬深300指)為標的指數,通過購買該指數的全部或部分成份股構建投資組合,以追蹤標的指數表現的基金產品。因為指數基金持有的股票的種類、數量、比例都跟指數非常接近,所以指數基金的表現也跟指數非常接近。指數基金和股票基金有一個非常大的不同點,就是指數基金的表現不依賴於指數基金經理,因為指數的選股規則是固定公開透明的。

指數基金的三個特點:第一,指數基金“長生不老”,這裡的長生不老是相對於個股和普通股票而言的,指數基金可以通過吸收新的個股替換老的個股,實現生生不息,理論上等同於這個國家的壽命。買指數基金就是買國運。第二,指數基金長期上漲,而且上漲的速度相對於其他類資產更高。因為指數背後的公司,每年賺的利潤會不斷投入再生產,這樣帶來更多的盈利,如此正向循環推動指數不斷上漲。雖然短期中盈利會下滑,但是長期一定是上漲的。第三,指數基金成本低,這裡的成本指的是指數基金的管理費和託管費,要比股票基金低1%以上。相當於每年多1%的收益。低成本是指數基金戰勝其他股票基金的最重要的法寶。長生不老、長期上漲、低成本是指數基金最主要的三個優勢。

同時指數基金可以規避三大風險。第一類,個股黑天鵝風險,因為指數基金包含幾十只上百隻股票,單隻股票出現了問題並沒有多少大礙。其次依照指數基金的選股規則,本身就不會選取經營太差的股票,進一步規避了個股風險。第二類,本金損失風險,指數基金只會按照指數去購買股票,而且不會選擇虧損和財務有問題的公司。能夠入選指數的公司通常是經過嚴格篩選的,具有一定的規模和實力。即使對應的股票下跌也會有些限度,不會跌沒了。第三類是制度風險,因為指數基金的選股規則是既定公開的,大家都可以查詢監督,就不存在利益輸送、內幕交易等情況。


老張的分享


基金公司賺的是手續費。不管你是虧還是賺,指數基金公司都賺錢。

只要指數基金公司吸收了你的資金,它就賺了。哪怕你很討厭這家公司,想把資金撤出來也一樣要交手續費。

市面上很多的書和課程都是基金公司拉流量的手段。

股市有風險。但它是莊,用你的錢賭。無論輸贏它都賺。風險則由你承擔。

朋友你仔細想想這公平嗎?

最重要的是:把資金交給別人。無論輸贏你都無法獲得成長。失去了在實踐中學習的機會,這才是最大的損失。


王珏財經


現在推薦定投指數基金的一般都屬於比較想省心的同志,目前A股處於相對較低的位置,總體上機會大於風險,可這不是隻對於指數基金的,對於非指數基金也同樣適用,不過對於非指數基金需要咱話費一些精力做篩選,要花心思的。對於基金類型,所投資行業,行業目前的政策支持,基金經理歷史表現,回撤力度,目前重倉股票情況,是否跑贏指數這些方面都是要考慮的

另外可以每逢大跌買入的原則,也沒必要必須按照週期參與,大跌買入會靈活主動一些,定投是拿到一個相對平均的位置,如果是每逢大跌買入成本更低

還有我一般資金要分兩次進入和撤出,第一次進入要有一定收益後在買入第二批,賺百分之二十後賣出一半,然後在根據情況是補倉還是賣出瞭解,如果是虧損百分之五,我也是堅決贖回的,不能死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