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讀《三體》被沒收,語文老師四問校領導:憑啥不讓讀?

“這的確是一場人類智力的饕餮大宴。錯過了會後悔一世。”

這是中國科幻“四大天王”之一的韓松對《三體》的評價,《三體》作為劉慈欣的長篇科幻小說代表作,長居各大書評網的科幻類榜首,號稱硬科幻界的扛把子。所以《三體》是每個科幻迷都不能錯過的一本書。

高中生讀《三體》被沒收,語文老師四問校領導:憑啥不讓讀?

我朋友是一位高中語文老師,他曾給我講過一件關於《三體》的趣事。當時他帶的是高三,班上有個男生晚飯時間在教室裡看《三體》,結果被校領導發現,把書給沒收了,還給了個通報。我朋友也是位科幻迷,就去找校領導解釋說:學生課下讀課外書我是允許的,而且《三體》並不是閒書!

為此,他還分別從文學價值、科學價值、哲學價值、高考價值四個方面進行了論證說明。

高中生讀《三體》被沒收,語文老師四問校領導:憑啥不讓讀?

文學價值

嚴格來說,科幻小說在文學價值方面是無法與嚴肅文學相提並論的。科幻小說的情節推進太快,大開大合,人物的刻畫也多流於“標籤化”,這都是科幻小說的通病。所以我們在讀完一些科幻小說後,只記得故事情節,而對於人物的印象卻不是很深刻。

但《三體》是個例外。劉慈欣在《三體》這樣時空跨度巨大的故事背景下,仍寫出了羅輯這樣的經典任人物,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羅輯從一個玩世不恭的社會學博士,一步步成為終究地球文明的“面壁者”,最終在看透人類無知與淺薄之後的失望中與太陽系一起二維化了。

從文學的角度來說,《三體》的情節構思堪稱震撼,而書中對人性的解讀也是上升到了文明的高度,完全超越了國界和民族的侷限。因此我覺得,即使把《三體》放進中國文學史中,它也能有一席之地。

高中生讀《三體》被沒收,語文老師四問校領導:憑啥不讓讀?

科學價值

作為一本硬科幻作品,《三體》對基礎物理和數學領域重要概念和猜想的使用可謂出神入化,黑洞、反物質、引力波、質子、曲率、二向箔、暗物質、高能粒子加速器等等層出不窮,令人應接不暇。

當然書中的一些物理、數學現象漏洞被人指責,我認為大可不必。畢竟是一部科幻小說,我們不可能在科學論證方面對它有什麼高的期待。就像劉慈欣自己說的:“科幻不是寫給科學家看的”。我想《三體》對科學最大的價值應該在於它的“科普”作用。

對於學生來說,在《三體》的引導下,可以對基礎科學產生濃厚的興趣,並因此而走向科學探索之路,那豈不是意義重大?

高中生讀《三體》被沒收,語文老師四問校領導:憑啥不讓讀?

哲學價值

“物理的盡頭是數學,數學的盡頭是哲學”。《三體》在用硬科幻打造合乎邏輯又充滿想象力故事的同時,也一直沒有迴避那宏大 的哲學命題。

在第二部黑暗森林中提到的“黑暗森林法則”,其實就是劉慈欣對宇宙社會學基礎的一個思考。熟悉歷史的人會明白,這像極了人類的發展歷史。在發現新大陸之前,地球就處於“黑暗森林”之中,大洲之間被難以逾越的海洋隔絕。地理大發現之後,歐洲人不管是踏入澳洲還是美洲,發生的事情都是相同的——降維打擊。

在《三體》中,劉慈欣對個體的生死、宇宙的存滅都進行了深刻的思考。學生如果讀一讀,一定會對人類的文明和哲學產生新的認識。

高中生讀《三體》被沒收,語文老師四問校領導:憑啥不讓讀?

高考價值

其實對高中生來說,讀《三體》最大的價值就是高考備考的價值。劉慈欣的科幻文學已經進駐高考,2018年高考,語文全國卷3的文學類閱讀就是節選自劉慈欣的《微紀元》。2019年《流浪地球》爆紅,各地高考模擬試題中爭先設置了科幻文學類的閱讀素材。

此外劉慈欣的《帶上她的眼鏡》被收錄進語文教材,成為了必學課文,大家也慢慢重視起來。

可以說科幻作品的風格是對傳統經典閱讀的一種顛覆,學生如果平時缺少這種風格的閱讀經歷,在考場上一定是很不適應的。

高中生讀《三體》被沒收,語文老師四問校領導:憑啥不讓讀?

《三體》這一部鉅著,可以說是我們中國科幻小說真正的走向世界,真正的做到了文化輸出,奧巴馬親自催更劉慈欣,在日本5天8次印刷,被瘋搶。

校領導聽完朋友的4個方面的論證,把書交給了朋友,對朋友說:“既然是這樣的書,那就交給你自己處理吧。”朋友為領導的開明深感慶幸,道謝之後便要離開,又被領導叫住。他說:“回頭給我個鏈接,我也給我孩子買一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