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多少人家裡面臨崩潰?為什麼?

追風箏的人283448261


我感覺疫情對國內有一定影響,但是影響不大,可控。至少就我和我身邊的人感覺,影響不大。本人父母退休,退休金不高,但是能維持基本生活。 我由於有房貸和養車 故平時比較節儉,除去每月基本花銷,每個月能攢兩千塊錢 五年下來 現在手裡有十萬塊錢做底 平時養成了攢錢的習慣,而且下班後打第二份工,也積攢了一些人脈和資源。雖然我的績效工資有所下滑,但是靠著資源和技術,能夠穩定工資數額,保證生活水平不降。


紫莖澤蘭11


有一個網民說,別說家庭面臨崩潰,好多企業都在崩潰。其實我覺得,正是因為企業崩潰,所以導致好多的家庭崩潰,有班不能上,或是直接下崗。正所謂大河有水小河滿,小河有水大河滿。更何況有時在大河滿水的情況下,小河保證不斷流就不錯了。按理說就算幾個月沒有收入,就算下崗,也不會導致家庭立馬崩潰,那為什麼會突然崩潰了呢?和平盛世下,過慣了安穩日子的老百姓,沒想到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講都會講,但沒有往那麼糟糕的地方想,沒有一個事先準備,所以當大難來臨,猝不及防束手無策,忽然感受到了空前的壓力。俗話說的好,家有餘糧心裡不慌,因為老百姓手裡沒有多少存款,被房子和車子榨乾了,剛好日子好了,有了一些存款了,又趕上了跟風攀比的潮流,或是不良風氣吧,買房買車,不管需不需要,先買上再說,有錢人買,沒錢人也買,沒有困難製造困難也要上,一憋氣把點家底掏空了,榨乾了,被有錢人帶溝去了。有錢人無所謂,家底雄厚,就算什麼也不幹,好幾輩子也花不了,嗯,人死了錢沒花了,而我們人還活得好好的呢,錢花沒了。所以通過這次疫情,咱們平民百姓一定要有一種憂患意識,居安思危,平常懂得節約花錢,別鋪張浪費,掙點錢不容易,該花則花,該省則省,該存錢一定要存點錢,該學會理財一定要學會理財,不要過度消費,提前消費,我們平民百姓工薪階層的消費能力本身就有限,經不起透支,一旦透支了,最後還得有自己買單,壓力還得有自己承受,所以節省著點花吧,要學會把錢花在刀刃上,多存點錢以備不時之需。千萬不要模仿西方國家的消費觀念,思想觀念,及時享樂,今天花明天的錢,羊毛出在羊身上,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欠下的債早晚你得償還,能力擺在那裡,收入擺在那裡,現在享福將來吃苦,現在吃苦將來享福。而且西方國家的消費觀念,在大災大難面前更不堪一擊,本身大多數都租房子住,然後一旦失業,連房租都交不起,只能流浪街頭,所以我們知足吧!以後長點心吧!就算這次疫情沒有讓我們崩潰,也給我們敲響警鐘了。


海島鵝卵石


20多歲時,剛大學畢業步入社會,在一家諮詢公司上班,當時身邊同事都是一幫跟我一樣的年輕人,只有一位同事是結婚有孩子了的,比較有意思的是,每天上班來得最早,走的最遲的是這位成家有孩子的同事,當時我還挺納悶,有孩子,有家庭了不應該早早回家照顧家裡麼,怎麼比我們年輕人還拼?

直到有天,她孩子生病,找我們領導請假,領導不給批,說是工作任務緊,其實當時工作完全可以轉接給其他同事來做的。後來,沒過多久那位同事就辭職了。

再到後來,我才聽說,是公司覺得這個同事工資偏高,想要裁員。因為我們的崗位,普通應屆生就可以做。

以前不太能體會得到,有家有孩子的人,突然失業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總覺得工作沒了可以再找,此處不留我,自有留我處,何必在一處死磕。

現在看來,曾經的我,確實太年輕,沒經過社會的“毒打”,對“生活”這兩個字認識的不夠深刻。

時間太快,曾經屬於90後的“殺馬特”已經成為歷史一瞥,現在的90後逐漸成為這個社會的中流砥柱,古人說,三十而立,第一批90後已經三十歲了。在三十歲成家立業的時候,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來自生活的焦慮和對未來的迷茫,沒成家,事業不見起色,沒房沒車沒存款,儼然是一個“三無青年”。甚至時刻會擔心自己的工作會被其他年輕人替代掉。想要跳出舒適圈,卻沒了年輕人那該有的衝勁兒,每天被焦慮,失眠和迷茫困在原地,慢慢的,身體垮掉了,思想也垮掉了。整個人被一種“麻木”圍裹著,淋漓盡致的體現著“沒靈魂”,“沒生氣”的氣質,被單調枯燥的生活磨滅了年輕人該有的生機。對未來的生活也不是沒憧憬過,但更多的是累了後想要找一個港灣,歇歇,過了這個“累點”後繼續開啟日常生活。

一個人的生活百無聊賴,崩潰時可以一個人盡情的崩潰,喝一瓶酒,大哭一場,悶頭睡一覺,第二天還是豔陽天,這個時候的你,雖然一個人扛下了所有,可你有空間有時間去盡情的發洩。結婚生子後,你是有了溫暖的港灣,溫暖的家,但普通的你如身邊千千萬萬圍著家庭的成年人一樣,可能更忙,更沒有屬於自己的空間,時間,更需要一份穩定的工作來養家餬口,不敢失業,不敢生病,更多的是你的崩潰只能靜靜的消化,或者說給愛人聽,然後繼續小心翼翼的生活。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疫情影響之大前所未有,對實體經濟的衝擊可以用“慘”來形容,中小企業,個體商戶,倒閉了不少,很多企業裁員,很多人失業,破產。我們只能用熬來過日子,盼著疫情早點過去,經濟早點復甦,可是眼下我們又該怎麼過呢?房貸,車貸,日常開銷,只有支出沒有收入,這些擔子全壓在上有老下有小成家立業的成年人身上,有多少人能挺過這一年不崩潰呢?

以前總覺得自己出身農村,想要在城裡紮根,經過疫情,突然覺得,農村有個家挺好的。城裡的光鮮亮麗,燈紅酒綠背後是多少個不眠之夜堆出來的,得很拼很拼才可以讓你表面看起來不那麼狼狽。

歲月靜好固然好,那歲月不靜好時,你有足夠堅硬的盔甲嗎?能抵擋住生活帶來的風暴,護家人周全嗎?

有人說,成年人的世界,連崩潰都是靜音的,什麼事都是自己默默承受,然後默默自愈。

我想:是的,崩潰又自愈,週而復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