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傷懷暮春雨

聞鍾記郵(3459)四月傷懷暮春雨

時節如流,不是不覺時光的腳步邁進了4月,暮春時節總會令人無端盛懷,因為有一個清明的節氣。其實早先清明就是清明,一個節氣而已。該傷懷的是清明的前一天,這一天叫寒食,雖然寒食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晉國,但在發展中逐漸成為祭祀先祖的一個節日。至少在北宋時期,寒食節和清明節是分開的,不然就讀不到大文豪東坡先生的《黃州寒食詩》,看不到蘇子瞻的天下第三行書《寒食帖》了。

宋、元時期,寒食與清明逐漸合併,又將上巳節一起合併,形成了今天見到清明節,清明的習俗融合了上巳節、寒食節、清明節的習俗,其對後世的影響很深遠。在宋代上巳節就已經消失,宋、元時期寒食節又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如今見到的清明節。保留了祭祖的風俗,還加進了風箏、鞦韆、郊遊、踏青,蹴鞠等活動。

每到清明這一天,心中總是很傷感。以前也不

覺的,是因為家中的的長輩們都在,這一天也就匆匆過去了。當我們漸漸長大,家中的長輩們也相繼辭世,於是對這個節日也就越來越敬重,不知為什麼,每次去掃墓的時候就會想起杜子美的“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那句詩,只是時光悠悠物是人非,明妃也好,杜工部也罷,終歸都是留在人們記憶中的人。

去歲6月朋友寄給我一枚明信片,那是去年6月16r寄給我的。自從我天命之年的生日即將到來的時候,家父突然離我而去,從此在我的生命中,“父親”成為一個永遠的記憶了。見到這枚父親節的明信片,不由自主的想起了父親,只是留給我與父親在一起的時間有些短暫了。

今天是清明節,又到了思念親人的時候。雖然說青山處處埋忠骨,但面對一個突然離你而去的人,該是怎樣一個傷心。家是最小國,國有千萬家。剛剛經歷了一場生死考驗,才體會到國家的偉大。2020年的春天,所經歷的每一件事情都值得銘記,這裡有家,也有國。

清明時節正是暮春,再有一個節氣,春天就過去了,一年一年時間飛跑,人可以停下自己的腳步,但時間是不會停下的。人間四月天,正是奼紫嫣紅,繁花錦繡的時節,面對著滿樹的杏花、海棠、梨花、桃花、玉蘭、菜花卻只能當自己做一名看客。前兩天的一場春雨,趁著夜色悄然而下,我想那應該是為逆行壯士們凱旋留下歡喜眼淚,因為在這場生死考驗中,我們贏了。


四月傷懷暮春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