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的陪葬品翡翠玉白菜,是珍妃結婚時的陪嫁,是真的嗎?

靜下心養生


不是

那個翡翠玉白菜是珍妃的姐姐,瑾妃娘娘的陪嫁品,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個面容身材不姣好,沒有得到皇帝寵愛卻很是有福氣的瑾妃娘娘。

瑾妃是個大胖子,宮裡人稱胖娘娘,她也知道長這模樣這輩子也得不到皇帝的寵愛。見了光緒皇帝就說:“皇帝你不是寵愛我妹妹珍妃嘛,你該怎麼寵著就怎麼寵著,我絕對不會羨慕,你們在前院玩你的,我在後院玩自己的,咱倆互不干涉。”於是開始打發自己的小日子。

瑾妃的特長就是畫畫,所以今天還留下了很多當年瑾妃娘娘的丹青水墨。她最喜歡的那件收藏品,就是瑾妃娘娘從孃家帶來的翠玉白菜,如今收藏在臺北故宮。

瑾妃娘娘也知道,男人都喜歡顏值高的女人,長這模樣,這輩子也做不了被男人寵愛的嬌滴滴的小女人。沒關係,沒有電影,沒有電腦,我認字玩。她特別喜歡讀書,她最喜歡讀的書就是紅樓夢。當她做了後宮的女主人端康皇貴太妃之後,找了一群畫師,到長春宮給他畫了幾幅紅樓壁畫,在畫裡面過了一把癮,做了一回被男人寵愛的嬌滴滴的林妹妹。

瑾妃娘娘這樣子減肥不減肥跟她沒關係,她還是宮裡十足的吃貨美食家。當年王宮舊臣們最想得到的賞賜就是瑾妃娘娘的吃食,她甚至經常讓伺候自己的宮人到宮外一個叫做天福號的地方給自己買醬肘子吃。

一個人的運氣來了,躲都躲不過,瑾妃娘娘就是一個超有福氣的人。

1900年庚子國變了,她的妹妹珍妃被投井殉國。這個時候慈禧那著光緒要往西安跑,壓根沒想帶她一起走。她卻自己拿著包袱扛在肩上追上了慈禧的隊伍,趕上了西逃路上的最後一班車。

光緒死了,清帝退位了,她升格變成了太妃。雖然變成了端康太妃,但是上面還有太后管著很不自由,可是她運氣好,只過了一年就把隆裕太后給熬死了。她轉身一變在攝政王載灃的支持下變成了後宮的女主人端康皇貴太妃。

到了1923年,這年的端康皇貴太妃五十大壽。清帝退位那麼多年大家早已把清朝小朝廷忘得差不多了。她愣是請來了梅蘭芳先生到宮裡來給她演了一齣戲,慶賀了她的50壽辰。

轉眼到了1924年的9月24號,51歲的端康皇貴太妃走完了她的人生歷程。大家替她惋惜的時候一個51歲,這麼有福氣的女人怎麼說死就死了,太可惜了。可誰曾想到,她9月24號剛一去世,11月5號,這天溥儀就被鹿鍾麟轟出了紫禁城,就她一個人在宮裡邊混了一個功德圓滿。

所以說,如果我們給瑾妃娘娘的人生做一個總結的話,一個有福氣的人,就是這樣一輩子混完的。


嘉述話歷史


光緒皇帝在後宮有三個女人,隆裕皇后是慈禧太后的親侄女,瑾妃、珍妃都是原任戶部右侍郎長敘的女兒,兩人是親姊妹。

隆裕皇后,不僅人長得不漂亮,據說待人接物的氣質也不夠高雅,實質上她是慈禧太后特意安排監視光緒皇帝的眼線,從一開始,光緒皇帝與她就貌合神離的厲害,他們之間,僅大婚當晚勉強在一起演了一回戲,後來從未合房共枕過。
比起隆裕皇后,珍妃無論在相貌上還是在性情上,都要勝出去很多,而且她與光緒皇帝的關係很單純,就是簡單的兩情相悅,沒有複雜的政治目的。

瑾妃是一個平淡無奇的女人,夾在隆裕皇后和珍妃之間,更多的時候她像一個看客,一個擺設。

說到珍妃的悲劇,一般都說她是被慈禧太后害死的,事實上,珍妃在後宮也不是省油的燈,她的悲劇很大程度上也是她自己作出來的。
有位白姓老宮女曾這麼評說過珍妃,她並不是塊美玉,更不是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物。她也弄過權,賣過官。

珍妃弄權,可以這麼理解,她有取代隆裕皇后,奪嫡的野心;這還不算完,她還想著攛掇光緒皇帝,以維新變法的名義從慈禧太后手中奪權,進而成為能夠自主朝綱的實權皇帝。

珍妃賣官,這個就簡單了,也許是年輕的緣故,也許本身就少了些操守,珍妃在後宮很虛榮,也很貪圖享受,錢不夠花怎麼辦,只能仗著光緒的寵愛,幹些賣官鬻爵的勾當。

賣官壞祖制,弄權過了慈禧太后的底線,可以說,隆裕皇后要跟她宮鬥,慈禧太后收拾她,那都是必然的。

據說,隆裕皇后為了報復珍妃,曾與李蓮英以及珍妃宮中的太監勾結起來,偷偷地將一隻男人的靴子藏進珍妃宮中,妄圖汙衊她有姦情。

還有一次,隆裕皇后又拿珍妃一件衣服的料子做文章,說她衣服的料子跟一個入宮戲子的一模一樣,為此,珍妃遭到了廷仗。

在後宮,珍妃遭廷仗不止這一次,據說她另一次遭受廷仗就是因為奢侈無度,穿了一件用珍珠、翡翠串製成的旗袍,叫慈禧太后撞見了。

慈禧太后的邏輯是,連我都捨不得用這麼多珍珠串珠袍,你一個妃子,這麼奢侈,想幹什麼?想當皇后嘛,誰封的你?

說到這裡,不妨來說說翠玉白菜。
有種明顯有抹黑慈禧太后的說法,說慈禧太后的陪葬品中有一棵翠玉白菜,這件稀世珍寶原本是珍妃的嫁妝。

事實果真如此嗎?

據《愛月軒筆記》記載,慈禧太后的陪葬品中的確有一棵大型的翠玉白菜,綠葉白心,菜梗上刻有一隻振翅的蟈蟈,另外還有兩隻紅白相間的馬蜂。

只可惜,1928年孫殿英盜掘清東陵乾隆和慈禧兩座陵寢後,這棵舉世無雙的翠玉白菜也就不知去向了。

如此說來,現如今藏在臺北故宮中的那棵品相最好的翠玉白菜,並不是慈禧帶走的那棵。

那臺北故宮中的翠玉白菜,究竟是不是珍妃的陪嫁呢?

據珍妃、瑾妃的侄女,溥傑的第一任妻子唐石霞說,原先這棵翠玉白菜一直放在紫禁城永和宮,因為永和宮是瑾妃的寢宮,於是就有了一個很流行的說法,說這棵翠玉白菜是瑾妃的嫁妝。
但永和宮的太監說,這棵翠玉白菜本是光緒皇帝送給珍妃的禮物,白菜寓意潔白無瑕,白菜上的兩隻小蟲,寓意取自《詩經·周南·螽斯》篇,希望珍妃能多生子嗣。

後來珍妃被囚禁,她便將這件珍愛的寶物交到了姐姐瑾妃手中,請她代為保存,所以翠玉白菜後來一直就放在了永和宮裡。

唐石霞回憶說,也許永和宮太監的說法並不準確,但即便如此,這棵翠玉白菜也不可能是珍妃的嫁妝,原因很簡單,當初是兩姐妹一同嫁給光緒,不可能妹妹有這樣一件價值連城的陪嫁,姐姐沒有,這不符合規矩。

但蹊蹺的是,在侄女面前,瑾妃卻從來不說這棵翠玉白菜的來歷?

再說回光緒的這三個女人。
瑾妃在這三個女人中活得最長,珍妃在八國聯軍打進北京城(1900年)那一年,讓慈禧太后投進井裡害死了;隆裕皇后多活了三年,1912年清廷在她手裡覆滅後,1913年她也就鬱悶死了。

瑾妃的命好一些,1924年她前腳剛死在永和宮,後腳就發生了馮玉祥逼宮事件。

可能有人會問,溥儀當年出宮,為什麼沒有帶走永和宮的這件稀世珍寶,翠玉白菜呢?

馮玉祥逼宮,只給了溥儀兩個小時的打包時間,溥儀有更重要的東西要帶走,根本顧不上這一件東西。

所幸,翠玉白菜後來沒有徹底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中,這還是相當不容易的,畢竟故宮經歷過混亂時期,那時候不知多少人想打故宮珍寶的主意,其中不乏一些道貌岸然的人。


黑句本


慈禧太后的陪葬品當中,據說翠玉白菜就是目前臺北故宮陳設用品當中一件非常醒目的珍寶。但是這件珍寶卻不是珍妃的陪葬品,而是珍妃的姐姐,瑾妃的陪嫁物品。

瑾妃是禮部佐侍郎長敘的女兒,生於1873年,享年51歲,是滿族正紅旗人,1888年在光緒帝的選後大典上,瑾妃入選為妃,同時入選的還有他的妹妹珍妃,瑾妃在後宮中只能算是姿色平常普通的一個妃子,所以入宮後與隆裕皇后一樣不受寵愛,儘管沒有妹妹珍妃的貌美,且不受寵,但是瑾妃生性淡然,而且很會享受生活,這件翠玉白菜就是記載中是他的陪嫁物品。而且翡翠白菜並不只是這一顆,只不過是臺北故宮的這一顆名氣最大而已,根據目前史料記載還有實物推斷,至少有6顆翡翠白菜,其中在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就有三棵,北京故宮有一棵,天津博物館有一棵,還有一顆下落不明,臺北故宮的這一顆,據說是孫殿英當年盜走的那顆,後來送給了蔣介石,被帶到了臺灣,放在了臺北故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