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向大涼山深處的“韓流”——記四川涼山州則果村駐村第一書記韓川

2018 年 4 月,四川電影電視學院攝影系青年教師韓川接到學校通知, 作為掛職幹部前往國家級貧困縣涼山彝族自治州(簡稱涼山州)金陽縣從事兩年時間的扶貧工作。接到通知後,年輕人愛玩的天性顯現出來:掛職之前先出去玩一圈再說!韓川約上幾個夥伴報了個旅遊團,到馬來西亞一玩就是十幾天。玩回來了,也嗨夠了,幾個小夥伴開車從成都送他前往金陽縣報到。到了縣委組織部才被告知:組織上原準備安排他到一個鄉鎮任黨委副書記的,因他報到的時間最晚,鄉黨委副書記的位置安排給其他先來報到的掛職幹部了,留給他的職務是老寨子鄉則果村的駐村第一書記。


初生牛犢是不怕虎的,“第一書記就第一書記”,韓川愉快地來到了老寨子鄉向黨委組織部門報到,又迅速地趕赴則果村上任去了。


01

困難比想象的多 人生開始接受歷練


來到則果村後,送行的小夥伴們一走,韓川就感到了一種莫名的不安,他知道則果村貧窮落後,但落後的程度遠超出這個城裡長大的青年人想象。


首先是缺水。地處大涼山深處的 則果村終年缺水,村民們惜水如油, 儘量把用水的需求降到了最低。村黨 支部和村民委員會為了照顧這個第一 書記及其他幾位掛職幹部,每天從 1 公里外挑來清水,每人每天的用水量只有一桶水多一點,不論是幹什麼都 只能用這些水。偏偏韓川又是個有潔癖的青年,在家裡、在學校只要有人 在他的床上躺過,他一定要把床單拿 下來洗了。現在在村裡不能這麼講究 了,這點水只能滿足洗臉、刷牙、喝水等最低需求,根本不能洗澡和洗衣 服。好在他不同於大學生村官,他是在職教師、掛職幹部,有固定的工資收入,於是他拿出一部分工資,在距村子幾十公里外的縣城租了一間民房, 每週末鄉里、村裡沒有重要的事情, 他就抽空搭公交車趕回縣城,洗個澡, 把換下來的髒衣服洗了,再帶上乾淨衣服回到村裡。即使有了這個條件, 有一段時間因為村裡工作忙,他創下 連續 28 天沒回縣城、沒換衣服沒洗澡 的“紀錄”。


其次是語言不通。則果村是個彝族同胞聚集的少數民族村落,分散住在大山深處,村民幾乎都說彝語,這 讓初來乍到的第一書記有種到了異域 的感覺。韓川敏銳地意識到,突破語言關是他履行好第一書記職責的重要 關口,語言都不通,你拿什麼去和村 裡幹部和村民們交流?那段時間,他 勇闖“三關”,漸漸進入角色:通過網絡自學彝語,平時走村入戶時拿著 筆記本,用漢字的同音記下來彝語, 晚上回去慢慢消化,見到村民就主動 用彝語和他們對話。這樣他很快就能 用基本的彝語和村民交流了,拉近了與群眾的距離,闖過了“語言關”;他不僅自學了國家的民族政策,還強化學習了生育整治、禁毒防艾、控輟 保學、易地扶貧搬遷彝家新寨等金陽縣的扶貧政策,順利闖過了“政策關”;積極適應則果村幹部和群眾的工作方式和方法,順利闖過了“相處關”。


再次是生活條件簡陋。這個位於四川西南部的貧困村到西昌的直線距離僅 100 多公里,但要翻過崇山峻嶺, 開車要 9 個多小時才能到達。剛來時 安排他們居住的設施十分簡陋,20 平方米的宿舍兼辦公室住著韓川和其他 3 位駐村工作隊隊員,僅有床和椅子等必備的傢俱,下雨天屋頂還漏雨。學 校規定每月給他報銷 4 次從西昌到成 都的往返機票,但因為路途上太耽誤時間,他從沒有享受過一個月回 4 次 成都的待遇,儘管在成都的女朋友一直盼望著能夠多見到他幾次。


吹向大涼山深處的“韓流”——記四川涼山州則果村駐村第一書記韓川

韓川(右一)和駐村工作隊員們在油燈下研究工作


第四是生產方式落後。這個彝族 聚集村有 227 戶 922 人,其中建檔立卡 貧困戶 131 戶 721 人;耕地 960 畝,大都為 40 度以上的山坡,只能種植玉米、 土豆、青花椒等農作物。村裡年輕人 多數到外面打工去了,留守在村裡的老弱婦女乾點活要爬到山坡上去用手工一點點勞作。韓川的親戚有在農機 部門工作的,想幫助村子裡添置一些農業機械,後來一瞭解情況便打消了 這個念頭:一是坡地太陡,40 度的山坡農業機械開上去非翻車不可;二是金陽全縣 30 多個鄉鎮,只有縣城和 5 箇中心鄉鎮有加油站,添置了農業機械還要靠村民騎著摩托,用油桶到有加油站的地方把柴油給馱回來,既危險又不經濟,農業機械化在這裡還是非常遙遠的事情。


總之,一連串預料不到的事情考驗著這位年輕共產黨員的意志力和決心。


02

“扭住支部建設這個牛鼻子”


踏上從縣城通往則果村的山路, 撲面而來的九曲迴環彷彿沒有盡頭。路不遠,只有幾十公里,但路況很不好, 很多路段都沒鋪上柏油路,汽車要在凹凸不平的土路上不停地顛簸。一路上,時而是漫山遍野的青翠樹木、一株株索瑪花吸引著遠方的來客;時而是出沒在山間的土色瓦房、光禿的紅土和岩石構成萬丈懸崖峭壁,稍有閃失就會跌入深淵,幾種色彩交織成寫 意筆觸,勾勒出這片山區的貧困狀況,彷彿講述著封閉與出路的衝突。


作為一名黨員,面對此情此景, 靜下心來回想,在學校的每次黨員大會、支部大會都是精神洗禮,韓川暗 暗告訴自己一定要履行好“第一書記” 的職責,用實際行動踐行黨員的先進性。駐村以後,他首先感到的是必須主動處理好與原有的村黨支部和村民 委員會一班人的關係,儘快融入他們之中,縮短和他們之間工作上的磨合期。支部會上他提出:村黨支部的政 治方向把關、政治學習、組織生活、 大事決策由他這個第一書記多操點心, 村裡生產的組織指揮、村務日常工作 和村民的生活由村黨支部和村民委員會原有的班子負責。


2019年 5 月,筆者來到了大山環抱中的則果村,土生土長的彝族村黨支部書記苦曲且談起對韓川的第一印象還有些不好意思。當時,這個地處大 涼山南麓金沙江大峽谷的貧困村村民發現遠道而來的駐村第一書記是個 24 歲的小夥子時,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是“一個毛頭小子能幹啥 ?”苦曲且書 記回憶說:“我第一次見韓書記很失望, 心想一個年輕娃娃會幹啥 ? 這一年多時 間韓書記用行動感動了我,讓我對他 有了新的認識。他全心投入到村子的工作中,不僅村子變了樣,村民也變了。”


韓川履職駐村第一書記邁出的第 一步是把村黨支部的政治建設作為頭等重要的大事來抓。剛來時,他發現 村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基層戰鬥堡 壘作用發揮很不充分。全村 20 名黨員 平均年齡 44.7 歲,60 歲以上的黨員佔一半,開黨建月會都找不到一個專門 的地方。有名黨員整天無所事事,每 天飯後躺在屋前曬太陽,還不停向村民們抱怨:“人家能吃低保,我為啥 不能吃 ?”事實上,他並不符合享受農村低保的條件。


“以往看報紙電視時,總為新聞報道里當好‘領頭羊’、建好一個班子的故事所打動,現在自己也成為一 名‘領頭羊’了,親身實踐才發現紙上寫的跟現實中做的是兩碼事。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普遍較弱,在老百姓心中的凝聚力、號召力缺失,因此給錢給物不如建一個好班子,增強黨支部的凝聚力、號召力是我村當務之急。” 韓川說。


為此,他一方面固化村班子例會制度和村班子定期專題學習制度,定 期召開村黨員大會和村民代表大會, 實行“四議兩公開”,宣講最新政策, 介紹致富經驗,強化黨組織的政治功 能、服務功能。2018年2月底一到村裡, 他就組織專題座談會,召開全村黨員大會專題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來涼山州視察重要講話精神。


另一方面,多次組織村班子成員到外地的先進村學習經驗,增強黨員 身份的認同感。由德高望重的老人、 老村幹部、熱心公益的年輕人、群眾代表組成的監督小組和理財小組,監督村務工作,確保實現四議兩公開, 確保村內矛盾不上交。


以黨建帶服務,以服務促黨建—— 韓川認為這是自己在則果村能夠開展工作的關鍵支點。“沒有這個就沒有辦法獲得老百姓的認可,也沒有支持你工作的人,啥都沒法展開。”他說,“有了堅強的受群眾信任的基層黨組織, 則果村就有了徹底改變落後面貌的基 礎。修道路、建房屋,推進土地流轉、 發展種養業,一步步計劃有條不紊。”


03

“克服困難的最好辦法是全身心投入工作”


駐村一年多來,“5+2”“白+黑”, 成了韓川工作的常態,他全身心投入到則果村的脫貧事業中:


為了徹底摸清村裡貧困戶的收支 情況,他經常在貧困戶家中訪談至深 夜才拖著疲憊的身體翻山越嶺回到住 處。有時因為太累,又沒有電,會忘記吃晚飯。移民搬遷中,他和工作隊 隊員常常一起錄入貧困戶搬遷建房數據至凌晨,第二天一早還要趕到縣脫 貧攻堅辦公室修改村裡貧困戶易地搬 遷數據。有一次,州級貧困村驗收的前一晚直到凌晨3點他還在給村“兩委” 及工作隊隊員開會,開完會上床後整 晚都在做驗收後關於工作整改的夢。


則果村的優勢農產品是花椒,種植傳統悠久,幾乎家家都有種植,但 是對現代花椒種植技術的掌握卻很不 到位。看清了這一點,2018 年 7 月, 韓川在黨員月會上介紹說,重慶將舉 辦一個青花椒種植培訓班,誰有興趣可以報名參加。結果,有 8 家貧困戶踴躍參加,跟著韓川赴重慶市江津區學習青花椒栽培技術。


吹向大涼山深處的“韓流”——記四川涼山州則果村駐村第一書記韓川

則果村的青花椒


治疾先找病灶,脫貧先挖窮根。他通過走訪全村貧困戶,找出了則果村的病因——“三貧”:


基礎之貧,道路等基礎設施落後 制約了村裡的發展;思想之貧,則果村之所以貧困,和許多村民思想守舊,安於現狀,缺乏敢闖敢幹的精神有很大關 系;人才之貧,村班子缺乏強有力的帶 領能力,村內缺乏致富帶頭人。韓川說:“則果村沒有明顯特色資源,距周邊大 城市也較遠,若想脫貧致富,還是要兩 條腿走路:一是從土地上想辦法,從種 養上找出路;二是要發展壯大勞務產業, 拓寬增收路子。”韓川說。


他提出了一些扶貧措施,簡稱“七個一”:特色產業發展一批;創新創 業致富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醫療保障扶持一批;移民搬遷安置一批;治毒戒毒救助一批;移風易俗鞏固一 批等等。


基於則果村黑山羊養殖的悠久歷史,韓川牽頭成立養羊合作社,與縣 農資公司簽訂合作協議,將 5 戶村民 的黑山羊打包銷售給公司,拓寬村民 黑山羊銷售渠道,提升村民羊肉銷售議價權,5 戶村民實現增收 3000 元。帶領黨員和村民學習青花椒種植技術, 引進優良品種,依託專業優勢,設計 花椒包裝,在自媒體平臺搞直播、自當“網紅”銷售花椒,為貧困戶增收 5000 多元。


吹向大涼山深處的“韓流”——記四川涼山州則果村駐村第一書記韓川

韓川(左三)帶領村民到重慶學習青花椒種植技術


與此同時,用好廣東佛山對口幫扶金陽縣的政策,大力發展壯大勞務 產業。“務工對於增加收入、開闊眼界、改變陋習等具有積極作用。為此, 村裡針對對口幫扶地區市場需求,開展普通話、廚師、電焊、磚砌等實用 技能培訓,引導村民外出務工。”韓 川介紹說。目前,在政策的指引下, 則果村 131 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中 55 戶 136 人外出務工。


韓川的父親韓向陽 10 多年前從家鄉河北阜城縣來到甘肅蘭州從事灰棗樹種植和發展林下經濟,他們夫婦創辦的億家康農民專業合作社如今已是蘭州市市級明星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當地西固區的 20 多家貧困戶脫貧。為在則果村發展花椒樹下林下經濟, 韓川經常向父母虛心請教,通過電話、 微信、視頻等先進的通信手段,請父母傳授發展林下經濟的經驗,為他答疑解難,全家人一起為則果村脫貧出 力。則果村與縣農業農村局和億家康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引進資金 200 萬 元,盤活農戶資金上百萬元,初期規模將建成 100 畝林下養殖基地,後期 將逐步擴大,預計帶動 80 人就業,人 均年增收 600 元。


04

“則果村按照這張藍圖持續前進, 一定會又富又美!”

駐村一年多,韓川和村黨支部、 村民委員會一班人帶領則果村的群眾 經過努力順利終於實現了“村脫貧”, 現有的建檔幫扶的貧困戶也從原來的 55 戶減少到 3 戶,“戶退出、村脫貧、 縣摘帽”是脫貧攻堅的目標。


如今,走進則果村,順山勢修築 了一條筆直的水泥馬路,一片新建的房屋整齊地排列在馬路的兩旁。最前面是村黨支部、村委會所在地,兩層辦公樓門口寫有“則果村黨群服務中心” 的醒目標誌,與韓川剛來時蜷居在簡 易土房中辦公、生活的場景不可同日 而語。中間的民居是將原本分散在大 山深處的農戶移民搬遷而來的民居, 每家都有自己的院落,雖然集中安置, 但是每戶住宅的底層都修建了豬圈, 照顧了彝族同胞多年來樓上住人、樓 下養豬、人畜同室的風俗習慣,只不過人和畜的住所已經完全隔離了。民居後面的建築是未來的鄉黨委、政府新的辦公場所,聽說鄉里有搬遷的計劃後,韓川帶著村幹部多方努力做動員工作,說服鄉領導同意將新址選定在則果村。筆者到訪則果村時,鄉里的辦公樓、鄉醫院、中心學校、中心幼兒園等建設都即將收官。


吹向大涼山深處的“韓流”——記四川涼山州則果村駐村第一書記韓川

則果村今貌


“這路原來真是‘水泥路’,有水又有泥,你看現在變成真正的水泥路了。路邊還安裝了太陽能路燈,栽 種行道樹,結束了村裡‘晴天一身土, 雨天一身泥’的歷史。這個書記好得很。”村民陳曲博說。苦曲且書記說:“在村裡沒有不認識韓川的,他給村民修路、安裝路燈、建設農貿市場、 送米油、送肥料、送床單,整個村的樣子都變了。”在韓川的多方協調下, 則果村的主幹道不僅得到硬化,還別具一番獨特的藝術風格:以咖啡色為 主色調的路燈上貼著彝族喜愛的黑紅黃三色圖案,與路兩旁以黃色為主色調的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相協調。考慮到雖然村子已經摘帽了,但這不是終點,下一步還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以產業興村,韓川又協調母校四川電影電視學院為村子設計了 10 餘幅風貌圖,並運用到村裡的路燈設計中,為 下一步發展鄉村旅遊打基礎。


韓川沒負眾望,僅用一年多的時間就改變了村裡的舊面貌:多方籌資 30 多萬元,修路建房夯實基礎;為蹚出一條致富道路,他四處取經討教, 帶領村民組建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 發展青花椒產業,帶動 150 名貧困群眾就業,131 戶脫貧致富;他帶出一支 堅強的隊伍,把一個支部從軟弱渙散,帶成全村骨幹,帶成青年中堅。他樹立了一個模範標杆,成為典型,影響周邊。脫貧攻堅,強在隊伍,重在路徑,力在群眾,成在實幹。一年過去, 他已是百姓的主心骨,是貧困群眾領路人。


走在村裡,彝族鄉親早已把他當成親人,稱他是吹向大涼山深處的“韓流”:


“韓書記,家裡的羊肉燉好了, 來嚐嚐吧 !”


“韓書記,你咋又黑了,注意休息呀。”


2019 年 5 月,韓川的父母第一次從蘭州來到則果村看望兒子,父親韓向陽在村裡邊轉邊看,不時指點他該在哪塊地方發展什麼樣的生產。母親李彥華則是更關心兒子的生活環境, 噓寒問暖無微不至,一位彝族中年婦女問韓川這是誰呀?韓川回答說是我母親。彝族婦女驚訝地說:“韓書記的媽媽很新(年輕)呀!”


跟隨韓川走在則果村,你會發現這位第一書記 已經完全融入了這個村莊。他看到老人膝蓋上貼著厚厚的膏藥,會關心地詢問情況;村裡正在嬉戲玩耍的兒童, 會和他親暱地玩遊戲;大嬸們會拉著他的手,和他說說自己最近的煩惱和心裡話……


吹向大涼山深處的“韓流”——記四川涼山州則果村駐村第一書記韓川

2019年5月,韓川和父母在則果村


“有困難找韓書記,這是在則果村流行的一句話。”金陽縣人民政府 副縣長阿餘拉哲評價韓川“有思路、 站位高、工作拼”。本來,韓川掛職第一書記的時間是到 2020 年 4 月結束,但考慮到 2020 年全國貧困縣全部脫貧大局的需要,上級黨委決定這 批掛職幹部再將掛職時間延長到 2020 年年底,一直堅持到貧困縣全部摘帽 再回去。對此,韓川愉快服從組織的 決定,而且想得更遠更深:“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為黨獻身常汲汲,與民謀利更孜孜,駐村任期兩年,對於村子的未來發展,我做了長遠規劃。在我任職期間雖然不能幹完, 但希望村子按照這張藍圖持續前進。” 韓川說。


2019 年 4 月,四川省委集中表揚 了一批涼山州脫貧攻堅綜合幫扶工作 隊隊員,韓川是獲獎者中最年輕的一位。

作者:劉月嬌 劉向坤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