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隻公雞,你不讓我叫,難道是想讓我失業不成?

公雞打鳴擾鄰惹官司,最終勝訴

法國最近有隻公雞紅了,據新華社報道,這隻公雞名為“莫里斯”,現年4歲,生活在法國西海岸外的奧萊龍島鄉間。

兩年前,讓-路易斯·比龍和妻子二次置業,在奧萊龍島買下房屋,與“莫里斯"的主人雅費福和科林·費福夫婦成為鄰居。

比龍夫婦本想退休後享受鄉村生活,卻被公雞打鳴聲千擾,與費福夫妻產生糾紛並告上法庭

讓-路易斯曾抱怨,“莫里斯”早晨4時30分開始“尖叫”,從早晨到下午“一直叫”。

雞的主人費福夫妻說,曾經嘗試用黑布蒙上雞籠等方法讓“莫里斯″不打鳴,都沒有效果。

受理訴訟的羅什福爾法庭派岀工作人員實地考察,住了3個晚上,確認“莫里斯″打鳴的時間和音量。

他們發現,“莫里斯”每天早晨6時30分到7時之間“間歇性”打鳴,打鳴聲“可以聽見”,但關上窗戶就不會覺得特別吵。

最後法庭裁決,費福夫妻可以繼續飼養“莫里斯”,而比龍夫婦則因損害費福夫婦名譽而應賠償1000歐元。為慶祝祝官司獲勝,主人科林走出法庭後大聲學起公雞叫。

自從鬧上法庭以來,公雞“莫里斯″涉訟在法國引起關於鄉村生活的討論,甚至獲得10萬人簽名支持。

討論中,一邊是嚮往鄉村生活但難以接受鄉下生活真實狀況的城裡人,另一邊是鄉下生活原有面貌的捍衛者。

法國先前有投訴牛鈴和教堂鐘聲的官司,只是受關注程度不及公雞“莫里斯″。

我就是隻公雞,你不讓我叫,難道是想讓我失業不成?

名公雞”莫里斯“長這樣

我就是隻公雞,你不讓我叫,難道是想讓我失業不成?

(以上為新華社報導)

“莫里斯”的抗議(注:此段為擬人手法)

對於鄰居夫婦的說辭,公雞“莫里斯”感到非常委屈。“莫里斯”認為自己就是一個公雞,公雞的天職就是打鳴,你不讓我打鳴,那是非法剝奪我的工作權利呀。

為表示抗議,“莫里斯“又扯了一噪子,又“喔喔喔”地打起了鳴來。

追憶兒時鄉村光景

公雞“莫里斯”的事蹟讓我回憶起小時侯。我在農村長大,兒時農村比較窮,也沒有多少人外出打工的機會,大部分的家庭比較貧寒。那時的雞蛋有雙重作用:賣一點小錢買油鹽,家裡來客人的時侯下個雞蛋麵,孩子生日了,或是生病了,可以吃一兩隻雞蛋補充下營養。所以那時農村家家都有養雞。

我就是隻公雞,你不讓我叫,難道是想讓我失業不成?

那時養的雞,大部分以養母雞為主,但也養公雞,公雞數量比較少。小雞也是自家的母雞孵化出來的。

記得兒時,家裡總有一兩隻母雞到初夏的時侯母性大發,自覺地跑到雞窩裡蹲著,固執的蹲著,不吃不喝,一動不動。媽媽發現這種情況後,就說:“這雞要抱小雞了“,然後就從抽屜裡拿出一些珍藏許多的雞蛋放到母雞的翅膀下。母雞會把蛋攏在身體下面,一天天一動不動地蹲在那裡,幾乎很少動。

老家夏天非常炎熱,但母雞每天的主要任務就是孵化,它認真的地一動不動。因為怕雞太餓,雞每天被強制性地捉出來,喂一點米,喝一些水。如果主人不捉它出來,在不是太渴太餓的情況下,母雞也不會自動跑出來吃東西。小時侯覺得,母雞好固執啊!

孵小雞的時侯,每隔一段時間,母親就會把雞蛋在明亮的陽光上照一下,有時還搖幾下,認真的聽聽聲音,確定裡面是否有在成形的小雞。我不知道她判斷的標準,但有時侯她會把雞蛋重回放回孵化窩,有時會說,這雞蛋不行了,出不了小雞,這是個“刮(gua)雞蛋”,然後她就拿起這個雞蛋說這個人不能吃,並在我餓狼一般的眼光中,把雞蛋扔給豬吃了。嘴饞的我常常覺得好浪費,想著又損失了一個荷包蛋呀。

大約孵了四十天左右,有一天我們聽到細微的、稚嫩的、吱吱叫聲,那便是小雞破殼了。有時侯白天媽媽忙沒空去照顧母雞,晚上的時侯叫我陪她,幫媽媽打著水電筒,去看母雞與小雞的狀況。燈光下,一隻只的小腦袋搖晃著,擁擠著,有的剛破殼,有的半眯著眼,有的小雞瞪著烏黑清澈的眼睛看著我們,柔柔弱弱,東倒西歪。

等到小雞長几天后,母雞會帶領著小雞走出孵化窩,它會帶著小雞到處走,照顧小雞進食。每次我把米撒在地上,它的頭會有節奏的一啄一啄的,並溫柔地“咯咯咯”地叫著,示範並引導小雞吃米。米吃完後,它就帶著小雞到處走,去草地扒草捉蟲子吃。現在想,母雞那時侯是在教小雞的生存技能。

我就是隻公雞,你不讓我叫,難道是想讓我失業不成?

帶小雞的母雞最兇了,一旦有人走近小雞,母雞便張開了翅膀,頭朝下,做決鬥狀。我小時侯就被母雞狠狠啄過,後來基本上不惹它,與母雞保持安全距離。記得兒時玩伴被她家母雞啄傷了額頭,當時留下了幾個半長的紅印子,狼狽的很。

母雞在平時是很溫順的,但一旦當了媽,孵了小雞,就變得超兇,一股“生人勿近“的架勢。小時侯,很不理解,長大了才明白,這是母愛的偉大之處,“護犢情深”,不管是人還雞,這是天性啊

那時侯的農村,雞是自由的,雞也是人們的寶貝。那時的雞也不會被固定在籠子裡,雞在院子裡走來走去,也到附近的田地裡捉蟲吃,但它們隨時隨地方便,所以院子裡,還有家裡的過道中,會發現有雞屎,不過大家都不大驚小怪,都習以為常了。

我家的雞很不聽話,老是自己不進雞窩裡,每晚都是在雞窩蓋子上蹲著。因為我年紀最小,重活幹不了,父親規定這些瑣碎的事情就歸我幹,我每晚的任務就是要把雞一隻一隻的捉進雞舍。那時,每天都恨死那些雞了。

那時侯母雞因為能生蛋,所以小公雞一旦長到半大的時侯,基本上都成了人們的下酒菜,每一窩小雞中一般只留一兩隻公雞,用來早上打鳴。每次聽媽媽說要殺一隻小雞來做菜,我就開心得跳起來,恩,有好吃的啦。這樣的機會很少,一般一年可能就只一次。

公雞活得比較輕鬆,它沒有繁重的下蛋任務。它每天主要的工作就是打鳴、找吃的,炫耀它美麗的羽毛。小時侯,覺得公雞好懶,為什不生蛋,光吃米,浪費糧食。現在想來,真是好笑。

兒時大人忙,大部分孩子都是放養,我們這些小夥伴有時很無聊。有小夥伴便把自家的公雞帶來,讓好鬥的公雞互相打架。公雞鬥法,一隻只怒髮衝冠,我們看得津津有味。最終待一方公雞認輸逃開後,我們這些小看客也就散場了。

我就是隻公雞,你不讓我叫,難道是想讓我失業不成?

那時幾乎每家每戶都有公雞,早晨五點半左右都有雞叫了,李家蔡家隔壁家,雞鳴聲此起彼伏,好不熱鬧。勤勞的大人們也起床了,開始了一天的勞作,媽媽們開始做早餐,早餐熟了,我們這些永遠睡不夠的小孩在“二狗子,太陽曬屁股啦,還不起床”,“小花,你怎麼這麼懶呀,快起來“的訓斥聲中,睜開眼睛,以最快的速度穿上衣服,吃完早飯,然後,風一般去跑去上學。

我記得有一次,天已經黑了,不知誰家的雞跑我們家來了,它迷路啦。當時學校裡宣傳學雷鋒,為了向雷鋒叔叔學習,我就用雙手捉住雞,一家一家幫它找主人,不厭其煩。最後幫雞找到了主人,不過主人並沒有表揚我,當時我很失落。哈哈,如今想來,很是有趣。

有時侯家裡有重要的客人來,沒錢割豬肉的時侯,媽媽會殺一隻雞來招待客人,雞是正宗的走地雞,味道非常鮮美,雞湯香味濃郁。雖然有時只能吃到一小塊雞肉,或喝到一點湯,但感覺到非常滿足。小時侯,有肉吃,便是歡樂

現在老家雖然經濟好了許多 ,基本上大家都蓋了樓房,但好多人家還是會在院子裡蓋個雞舍。雞蛋不再是為了去賣錢,而是作為兒孫的營養補充,也因為外面賣的飼料雞蛋味道不好,所以大部分人家都會養幾隻雞。雞蛋也不輕易去賣給別人,只留給自己。

清晨,鄉下鄉村還是會聽到公雞的打鳴聲。每次回到老家,聽到雞鳴聲都覺得特別的安心與滿足。

一般早上,媽媽會打個荷包蛋煮麵條給我吃,麵條還是兒時的味道。雖然媽媽變老了,但親情一直在那,未曾遠離,未曾改變。

我就是隻公雞,你不讓我叫,難道是想讓我失業不成?

農村就該養雞

對於法國的這個”公雞打鳴“事件,我有我的立場,我屬於”農村原有生活面貌的悍衛者“一派。

我特別不理解比龍夫婦的行為,這有什麼好抗議的呢?

首先公雞打鳴是公雞的本能行為。

其次雞是農村生活的一部分,這也是農村與城市的最大的區別。有雞的農村多有生活氣息啊,“雞鳴狗吠“才叫農村。清晨有雞鳴的農村才是鮮活的、生機勃勃的農村

最重要的是,雞寄託著我們這些在外遊子的濃濃思鄉情。

我的觀點:農村就該養雞,支持農村養雞!雞想打鳴就打鳴,誰也管不著,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