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割讓臺灣後,此人率部抵抗日寇3年,反被清廷抓捕引渡給日本

晚清,是中國歷史上最屈辱的時期,割地賠款成了家常便飯。你要說鼓起勇氣真刀真槍跟列強死磕,打輸了也算一條好漢,但清廷被洋人嚇破了膽,幾乎沒怎麼像樣抵抗過,這已經不能用武器的差距來狡辯了,歸根結底是畏戰。

外戰不行,收拾自己人到挺在行。當時,臺灣有個抗日英雄,此人率部起義抗擊日寇殖民臺灣,日軍抓了他3年都沒能抓住他,結果清兵倒是麻溜的抓住了此人,清廷轉而將此英雄引渡給了日本,可想而知下場,英雄被害。

清朝割讓臺灣後,此人率部抵抗日寇3年,反被清廷抓捕引渡給日本


簡大獅

此人便是臺灣抗日“三猛”之一的簡大獅。甲午戰爭清朝戰敗後,清廷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將臺灣省割讓給了日本。消息傳至臺灣,群情激憤,作為中國人,誓死不做倭奴。一時間,臺灣各地紛紛舉義,抵抗日本殖民。

臺灣義軍之中,尤以抗日“三猛”名氣最響,這“三猛”即獅虎貓。獅,即簡大獅;虎,即柯鐵虎;貓,即林少貓。時人形容簡大獅“北猛乃粗獷之猛,獅口如斗大聲吼”。

簡大獅1870年生於臺灣淡水,原名簡忠浩。少年時隨族人回福建漳州南靖縣祭祖,當時族裡的長輩在宗祠開了家武館,專門傳授本族青年武術,簡大獅頗有興趣,便留下來習武。由於簡大獅力大賽獅,又習得一身武藝,由此得名簡大獅。

清朝割讓臺灣後,此人率部抵抗日寇3年,反被清廷抓捕引渡給日本


學成後,簡大獅輾轉福建沿海一帶賣藝維生,回臺後,開館授徒,傳授武藝。甲午戰敗臺灣被割讓給日本後,簡大獅尤其憤怒,身為中國人,他絕不願做倭奴。《馬關條約》的簽字人是李鴻章,簡大獅痛罵其為漢奸,多次企圖回大陸潛入京城刺殺李鴻章,都被家人及時勸阻。

1895年,日本與清廷交割完成後,派兵進軍臺灣,一路燒殺搶掠。由於未能及時撤離,簡大獅的母親妹妹、妻子嫂子、子侄等一家十餘口人都被日軍殺害。國仇家恨,簡大獅怎能不報?

此時,臺灣各地愛國志士紛紛起義,抗擊日寇。簡大獅也加入抗日隊伍,他散盡家財,很快就拉起了一支1000多人的隊伍,簡大獅任義軍首領,在淡水宣佈起義,帶領義軍同日寇浴血奮戰。

清朝割讓臺灣後,此人率部抵抗日寇3年,反被清廷抓捕引渡給日本


臺灣抗日武裝

簡大獅既有勇猛之力,打起仗來又頗懂運用謀略,首戰率軍進攻臺北城,便重創日軍。攻打臺北打了三天三夜,在武器人數懸殊的情況下,義軍擊斃傷日軍300餘人,是日寇登陸臺灣後受到的最沉重的一次打擊。

血戰臺北,簡大獅聲威大震,義軍僅靠最原始簡陋的武器,便讓日軍付出慘重代價,給了清廷一記響亮的耳光。簡大獅重創日軍,成為日寇心頭大患,將其列為最主要討伐的義軍首領之一。

但縱使日軍憑藉武器、人員優勢,也奈何不了簡大獅。簡大獅熟悉臺灣地形,不和日軍硬碰硬,而是採取游擊戰,騷擾襲擊日軍,令日軍疲於奔命。3年時間,日軍始終沒能抓住簡大獅,日軍的各處要塞時常遭到簡大獅率軍突襲,而想打又找不到人,簡大獅神出鬼沒,令日寇頭疼不已。

清朝割讓臺灣後,此人率部抵抗日寇3年,反被清廷抓捕引渡給日本


1898年12月17日,簡大獅等人率義軍夜襲日警察樹林派出所,與日警激戰。日軍惶恐,立即調集大軍,分14路圍攻簡大獅,戰鬥持續了數日,簡大獅所部彈盡糧絕,不得不選擇撤退。次年1月,簡大獅渡海退往廈門,後潛回漳州避居家族僑館,以圖積蓄力量,回臺東山再起。

臺灣此時淪為日本殖民地,但對岸的福建可還是清朝的地盤。抗日勇士回到自家,本以為可以安心恢復,積蓄好力量再回臺抗日了,誰曾想在福建比在臺灣還危險。日本通過間諜得知簡大獅回到漳州,便立即要求清廷協助抓捕簡大獅,而這些清廷官吏們竟然乖乖的照做了。

清廷漳州府道臺榮坤隨即帶領百餘清兵,包圍了簡大獅藏身的僑館,將簡大獅拘捕。簡大獅被捕後只提一個要求:“我反倭,非反大清也。今為大清狗吏所殺,不恨;若以我予倭,雖死目不瞑!吾寧見殺於本國,不願被赦於他邦。

清朝割讓臺灣後,此人率部抵抗日寇3年,反被清廷抓捕引渡給日本


然而腐朽無能的清政府,在日本的言辭要求下,還是將簡大獅引渡給了日本,被日軍押解回臺灣受審。簡大獅在獄中受盡屈辱,始終不肯投降,最終被日本人殺害,時年30歲。

清廷的所作所為,為屈辱的晚清史又添一筆。而簡大獅的英雄壯舉,必然永載史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