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詩歌的發展及成就

西周:

《詩經》是第一部詩歌總集,分為“風”、“雅”、“頌”三類,表現手法:賦、比、興,(合稱詩經六義)

戰國時期:

楚國以其自身獨特的文化基礎,加上北方文化的影響,孕育出了偉大的詩人屈原。屈原以及深受他影響的宋玉等人創造了一種新的詩體《楚辭》。楚辭吸收了神話的浪漫主義精神,開闢了中國文學浪漫主義的創作道路。

兩漢時期:

詩歌在漢代又出現了一種新的形式,即漢樂府民歌。漢樂府民歌流傳到現在的共有100多首,其中很多是用五言形式寫成,後來經文人的有意模仿,在東漢時五言詩是中國古典詩歌的主要形式,它從民間歌謠到文人寫作,經過了很長的時間,到東漢末年,文人五言詩日趨成熟。五言詩達到成熟階段的標誌是《古詩十九首》的出現。

漢末建安時期: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繼承漢樂府民歌的現實主義傳統,並普遍採用五言形式,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詩歌的高潮。他們的詩作表現了時代精神,具有慷慨悲涼的陽剛氣派,形成為後世稱作“建安風骨”的獨特風格。建安時代之後的”竹林七賢”(嵇康、阮籍、山濤、向秀、阮咸、王戎、劉伶)中的阮籍(210--263)是正始時代的代表詩人,他的《詠懷詩》進一步為抒情的五言詩打下基礎,他常用曲折的詩句表達憂國、懼禍、避世之意,還有嵇康(224--263),他的詩憤世嫉俗,鋒芒直指黑暗的現實。

中國古代詩歌的發展及成就


他們倆人的詩風基本繼承了“建安風骨”的傳統。

魏晉南北朝時期:

樂府詩:魏、晉時代成為主要的詩歌形式。漢樂府中著名的篇章有揭露戰爭災難的《十五從軍徵》,有表現女性不慕富貴的《陌上桑》、《羽林郎》,當然最為著名的還是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漢樂府民歌中雖然多數為現實主義的描繪,但許多地方都有著程度不一的浪漫主義色彩,如《孔雀東南飛》的最後一段文字,即表現出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的巧妙結合。北朝樂府最有名的是長篇敘事詩《木蘭詩》,它與《孔雀東南飛》並稱為中國詩歌史上的“雙璧”。

田園詩:代表人物是陶淵明, 還有與陶淵明差不多同時被稱為開創山水詩派的第一人的謝靈運。詩歌多描寫自然風光的美麗,歌頌田園生活的平和,也體現了親自參加農業勞動的喜悅和辛勞。主要特點:平和醇美,自然沖淡。

唐朝:

詩歌發展到唐代,迎來了高度成熟的黃金時代。在唐代近三百年的時間裡,留下了近五萬首詩,獨具風格的著名詩人約五、六十個。

初唐:

“初唐四傑”是唐詩開創時期的主要詩人。這四傑分別是王勃(649--676)、楊炯(650--693)、盧照鄰(637--689)、駱賓王(646--684)。他們的詩雖然因襲了齊、梁風氣,但詩歌題材在他們手中得以擴大,五言八句的律詩形式也由他們開始初步定型。

“四傑”之後,陳子昂(661--702)明確提出反對齊梁詩風,提倡“漢魏風骨”。詩歌由靡靡之音變為清新健康。《感遇詩》38首,即是他具有鮮明革新精神的代表之作。

盛唐:

盛唐時期是詩歌繁榮的頂峰。這個時期除出現兩個偉大詩人:李白、杜甫,他們被稱為雙了星座,李白豪放飄逸,上承《楚辭》的浪漫主義;杜甫,濃郁頓挫,上承《詩經》的現實主義。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成就顯著的詩人。他們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以孟浩然和王維為代表的山水田園詩人;另一類是邊塞詩人,他們中的高適和岑參取得成就最高,王昌齡、李頎、王之煥也是邊塞詩人中的佼佼者。王昌齡的邊塞詩大部分用樂府舊題抒寫戰士思念家鄉、立功求勝的心情,他的《從軍行》、《出塞》歷來被推為邊塞詩的名作。李頎的邊塞詩數量不多,成就卻很突出,《古意》一首、《古從軍行》是他的代表作。王之煥是年輩較老的邊塞詩人,一首《涼州詞》寫盡了遠征人思家的哀怨,另一首《登鶴雀樓》詩意高遠,富於啟示性。

中國古代詩歌的發展及成就


中唐:

中唐詩歌是盛唐詩歌的延續。

山水詩:代表人物:劉長卿、韋應物,是王維、孟浩然一派的繼續。

邊塞詩:代表人物:盧綸、李益,是高適、岑參的餘緒。

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元稹,倡導新樂府運動。張籍、王建也是這一運動中的重要詩人。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主張。往往選擇具有典型意義的社會現象,加以集中概括,以諷論諭當時的社會、政治現象,如《賣炭翁》《長恨歌》。

韓孟詩派:代表人物:韓愈、孟郊。詩歌風格:生硬奇險,開後世宋詩的風氣。

浪漫主義詩派:代表人物:李賀。上承李白,下啟晚唐的李商隱。

李賀(790--816)在詩歌的形象、意境、比喻上不走前人之路,擁有中唐獨樹一幟之風格,開闢了奇崛幽峭、濃麗悽清的浪漫主義新天地。《蘇小小墓》、《夢天》等都是充分體現他的獨特風格之作。

此時期的詩人還有:

柳宗元(773--819)的詩如他的散文一樣,多抒發個人的悲憤和抑鬱。他的山水詩情致婉轉,描繪簡潔,處處顯示出他清峻高潔的個性,如《江雪》就歷來為人們所傳誦。

劉禹錫(772--842)是一位有意創作民歌的詩人,他的許多《竹枝詞》描寫真實,很受人們喜愛。

賈島(779--843)都以“苦吟”而著名,追求奇險,苦思錘鍊是他的特點。

中國古代詩歌的發展及成就


晚唐時期:

詩歌:晚唐時期的詩歌感傷氣氛濃厚,代表詩人是杜牧、李商隱,世稱“小李杜”杜牧(803--852)的詩以七言絕句見長,《江南春》、《山行》、《泊秦淮》、《過華清宮》等是他的代表作。這些詩於清麗的辭采、鮮明的畫面中見俊朗的才思。李商隱(813--858)以愛情詩見長。他的七律學杜甫,用典精巧,對偶工整,如《馬嵬》就很有代表性;他的七言絕句也十分有功力,《夜雨寄北》、《嫦娥》等是其中的名作。

晚唐後期,出現了一批繼承中唐新樂府精神的現實主義詩人,代表人物是皮日休、聶夷中、杜荀鶴。他們的詩鋒芒畢露,直指時弊。

詞:詞這種詩歌體裁在晚唐已經出現,代表人物:溫庭筠、韋莊、李煜(多抒寫家國身世之恨,感慨纏綿)。出現第一部文人詞總集《花間集》。

宋朝:

詞:詞風繼承花間派的婉約綺靡。“父子詞人”:晏殊、晏幾道。晏殊的詞風雍容閒雅,有富貴氣。晏幾道的詞風是低迴感傷。

婉約詞:

柳永:多寫男女離別之情和流落江湖的羈旅之愁,沉吟於風花雪月之中。

周邦彥:繼承柳永的餘風。代表作有《過秦樓》、《滿庭芳》、《蘭陵王》、《六醜》等

李清照:前期清新婉麗,後期纏綿抑鬱。以其獨樹一幟的風格,佔有相當重要的一席之地。

姜夔:繼續周邦彥的風格,尚風雅,主格律。

秦觀:善作小令,通過抒情寫景傳達傷感情緒的《浣溪沙》、《踏莎行》、《鵲橋仙》等

是他的代表作。

豪放詞:

蘇軾:啟南宋豪放派的誕生。詞的題材又得以進一步發展,懷古傷今的內容進入了他的

詞作之中。

張元幹、張孝祥、陳與義、向子瑾、朱敦儒,上承蘇軾,下啟辛派詞風,同時期還有

陳亮、劉過、劉克莊、劉辰翁。

辛棄疾:有抗金報國的壯志,但壯志難酬,鬱憤深積。

詩:西昆體:楊億、錢惟演,學晚唐李商隱,講究格律辭藻、華麗典雅。

王禹偁、梅堯臣、蘇舜欽:反對西昆體,提倡平易流暢。

兩位大詩人:蘇軾說理抒情,自由奔放;黃庭堅,江西詩派,崇尚杜甫,大多瘦硬生新。

這時期的詩人還有:陳師道、陳與義、韓駒。

出自江西詩派,最終自成一家的有:

陸游:愛國詩人,最動人的作品是表現他老而不衰,死而不渝的愛國情懷。

楊萬里:詩風清新活潑。

范成大:善寫田園風光,頗有生活情趣。

宋末有:

文天祥,汪元量:多是愛國詩篇,浩氣磅礴。

元代:

雜劇:

關漢卿:《竇娥冤》《救風塵》《單刀會》,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色彩融為一體。

王實甫:《西廂記》

康進之、白樸、馬致遠、鄭光祖。

散曲:包括小令、套曲,多歌唱山林隱逸和男女風情之作,少數作品接觸當時重大的社會問題,反映人民疾苦。

後期散曲的代表作家有:張可久和喬吉,特點:雅正典麗。

明代:

詩歌:

臺閣體詩派:代表:楊士奇、楊榮、楊溥,特點:歌功頌德、空泛虛浮。

唐宋派:歸有光

清代:

詩歌:黃宗羲、王夫之、顧炎武,不滿清庭的民族壓迫和專制統治,特點:悲壯沉鬱、感慨深遠。此時期的詩人還有:錢謙益、吳偉業、王士楨。

鄭板橋:反映民情;袁枚:直抒性情;黃景仁:獨寫哀怨之作。

詞:陳維崧:效法蘇、辛之豪放,開“陽羨詞派”。

朱彝尊:推崇姜、張之清空,開“浙西詞派”

納蘭性德:詞近李煜,又自成一家,善作小令,長於白描。

張惠言、賙濟:主比興寄託,代表“常州詞派”。


中國詩歌發展過程的規律

詩歌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她有著悠久的歷史與深邃的內涵,她可以說是中華藝苑中的一朵奇葩。

大約在兩三年前,中國歷史上的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問世了。《詩經》是中國詩歌落於書面的起點,對中國古代詩歌的發展以

及留存都有著極為深遠的意義。那時的詩歌多以“歌”的形式流傳在廣大老百姓之中,而且個是比較自由,作者多是人民群眾。

隨著時間的推移,詩歌藝術進一步發展。這其中屈原是必須提到的。經他整理創新的楚辭能夠成為一種獨立的詩歌形式而廣為流傳,可見他對詩歌發展的推動作用相當巨大。

但是,眾所周知,戰國時人們思想、文化交流相當活躍的時期,而這種活躍多表現為思想流派間的爭論,如百家爭鳴之類的,而諸子散文也是盛極一時的。而詩歌的分量就沒有那麼重了。

歷經秦、漢,詩歌在東漢末期又經歷了短暫的春天。大名鼎鼎的“建安七子”像曹氏三父子,在詩歌方面的造詣是相當深厚的。到晉朝,

陶淵明的田園詩給詩歌內容方面注入新的血液。此後,詩歌內容更加豐富,但各式結構方面,還是延續相對自由的古體詩。

當時間跨越到隋唐時期時,尤其是在唐朝,詩歌藝術有了極大的發展。各式更加規範的格律詩在唐朝發展到了頂峰,並且湧現出了一大批

優秀的詩人作家。如初唐四傑、大小李杜、王維、白居易、劉禹錫、寒郊瘦島等等。盛唐造就了大批極富才華的詩人,而這也使得當時詩壇異

常活躍。而詩歌無論在格式、題材還是內容方面都有了極大的豐富、拓展,格律詩的發展也在此時達到巔峰。

此後,宋朝是詞的時代。詞又稱長短句,是和曲而歌的一種體裁,由於曲調的限制,此同樣對字數要求很高,只是每句的字數會有不同,

另外詞對押韻、平仄也有很嚴格的要求。這是的流派之分更為明顯,大體上有以李清照為代表的婉約型和以蘇軾、辛棄疾為代表的豪放型。這其中,婉約詞風出現較早,而蘇軾是豪放詞風的開創者,他的赤壁一詞兩賦,奠定了他在文壇上舉足輕重的位置。

元朝,又有一種新的體裁出現——元曲。這一時期少數民族的入侵和與漢民族的融合對元曲的發展有著相當的影響,出現瞭如馬致遠等元曲大家。

明、清,詩歌的發展從各方面的迅速更新進入穩定期,內容、體裁、格式等大體保持了穩定,也出現了諸如龔自珍等的優秀詩人。

隨著近代的來臨,戰爭紛亂,軍閥割據,列強入侵,文化的發展遭到阻滯,甚至有所倒退。有關詩歌的資料也大量損毀、流失,再加上年久失傳,詩歌藝術遭受極大打擊。

現、當代以來,傳統詩歌文化有了更新的發展。除了古體、近體詩之外,出現了一種格式內容更加自由的詩體——現代詩。現代詩在每句的字數以及押韻、格式等方面要求寬鬆,使得她更為人們所接受,同樣出現了包括郭沫若、聞一多在內的眾多好的詩人。

中國詩歌藝術經過兩三千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相當龐大豐富的體系,其內涵豐富無比,是中國文化的一座無價寶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