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舞蹈風暴》之外,譚元元還在“國舞中心開放日”分享了這些小祕密

當得知著名芭蕾舞者譚元元作為參賽者出現在綜藝《舞蹈風暴》時,不少人發出了驚呼:“她難道不應該去當評委嗎?”

自3月6日晚在舊金山戰爭紀念大劇院完成了巴蘭欽版舞劇《仲夏夜之夢》的首演後,譚元元已經有7個月,沒有登臺演出了,“迴歸舞臺,這是我目前最想做的事。”

今天上午,她現身上海國際舞蹈中心四週年公益開放日系列活動,用一堂別開生面的教學展示課,呈現出她作為舞蹈教育推廣者的一面,“本以為這場活動會在雲端進行,沒想到可以再度和大家面對面分享,非常開心。”

參加《舞蹈風暴》之外,譚元元還在“國舞中心開放日”分享了這些小秘密

大師上小課,傳遞多元教育理念

11歲考入上海舞蹈學校,14歲在國際舞蹈大賽上嶄露頭角,18歲被舊金山芭蕾舞團“相中”,從《天鵝湖》中的獨舞開始,一躍成為舊金山芭蕾舞團史上最年輕的首席演員。譚元元在足尖鞋上,向世人證明華人一樣可以站上全球芭蕾舞界的巔峰。

而位於上海國際舞蹈中心的上海市舞蹈學校則是譚元元舞蹈生涯起航的地方。

“我覺得你們的肩膀還可以往下壓,永遠記得,脖子這塊是最長的,所謂的天鵝頸,就是脖子一定要長。”教學課上的譚元元,時而為孩子們親身示範,時而糾正孩子的體態手位,時而伴著音樂擊打節拍……有幸親炙芭蕾大師教誨的孩子們,第一次如此近距離與偶像互動,從職業舞者的眼睛裡看芭蕾,除了興奮,還有一絲緊張。

參加《舞蹈風暴》之外,譚元元還在“國舞中心開放日”分享了這些小秘密

譚元元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安慰道:“記得14歲時,我第一次上臺,表現非常不好,轉完圈之後是屁股對著觀眾,舞臺很黑,我找不到方向,那時候非常非常緊張。”

接著,她又繼續和孩子們分享了一個小秘密:“透露一下,就算跳了100次的劇目,我在上臺之前還是會緊張,因為每一次的呈現、表演都是不一樣的。每次演出都以第一次的心態對待,這也是舞者要求極致的完美。我們知道‘完美’不可能,但我們都在努力爭取。”

也正是因為對待舞蹈的這份初心,讓她擁有“重頭再來”的勇氣,走到《舞蹈風暴》錄製鏡頭下。

參加《舞蹈風暴》之外,譚元元還在“國舞中心開放日”分享了這些小秘密

教學展示課罷,譚元元還與凌桂明、鄭慧慧等舞蹈教育家對談,從少兒舞蹈教育談到芭蕾藝術之美,深入淺出,為大家傳遞舞蹈教育與審美的多元理念。

精彩不間斷,架起親近舞蹈的橋樑

在10月11日的四週年公益開放日系列活動中,不僅有譚元元芭蕾藝術與教學分享會,還有上芭精品劇目公益匯演、社交舞工作坊、兩校教學展示演出等活動。

下午,上海芭蕾舞團精品劇目片段匯演、社交舞圓舞曲工作坊等公益活動次第舉行,配合有專業嘉賓現場導賞,讓參與的舞蹈愛好者們“眼觀之、耳聽之、身舞之”,全方位地享受舞蹈藝術之美。

參加《舞蹈風暴》之外,譚元元還在“國舞中心開放日”分享了這些小秘密

而晚上的上海市舞蹈學校、上海戲劇學院舞蹈學院教學展示活動則揭開了專業舞蹈教育的神秘面紗。

其中,既有專業教師對舞蹈教育體系的講解介紹,幫助舞蹈愛好者與學習者樹立科學的舞蹈學習理念,還有芭蕾舞蹈詩《四季》、中國舞《茉莉芬芳》等精彩表演,一展當代舞蹈學子的風采。

讓頂級的舞蹈資源惠及更廣大的公眾,一直是上海國際舞蹈中心所秉持的理念。對外開放四年以來,上海國際舞蹈中心始終致力於推廣與傳播舞蹈藝術,通過“舞空間”公益文化品牌,每年開展公益活動120餘場,讓不同層次、不同年齡段的老百姓都能夠感受到舞蹈藝術的魅力。

參加《舞蹈風暴》之外,譚元元還在“國舞中心開放日”分享了這些小秘密

今年,上海國際舞蹈中心進一步推出線上平臺“舞空間”公益雲課堂,讓舞蹈愛好者足不出戶便可享受舞蹈名家的網絡教學。

上海國際舞蹈中心發展基金會理事長王延表示:“敞開大門的上海國際舞蹈中心為每一位舞蹈愛好者架起親近舞蹈藝術的橋樑。市民們來到這裡,不僅可以看到國內外一流的演出,領略來自世界各地舞蹈的精彩;也可以參與舞蹈公開課和工作坊,在各類舞蹈藝術活動中,感受舞蹈魅力;還可以有機會登上最專業的舞臺,實現他們關於舞蹈的夢想。”

來源:周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