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好牌被打的稀碎,三國裡有機會爭奪天下的諸侯。

品讀三國,大抵都是先從羅老先生的三國演義入手。而老先生的主線是以“三國”為重心。這就導致了其他的勢力筆墨不重,略微帶過。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一個手下能人無數,本能雄霸天下,卻早早退出歷史舞臺的人物。

這個人就是韓馥,原領冀州牧。

冀州民殷地博,田地豐富,兵廣糧足。這就已經具備了爭奪天下的先天條件之一。

而當時效力於此人的文臣武將都不是泛泛之輩,只不過演義所束縛,後世多有忽略和誤解,現在我們就來客觀的分析一下。

後期超一流猛將——張郃

此人不用多說,演義裡已經給予了足夠的評價。原本是韓馥部下,後韓馥被袁紹吞併一同歸袁,官渡之戰時又同高覽投靠了曹操。之後便深得曹操重視,五子良將之一。漢中之戰黃忠斬殺西北戰區總司令夏侯淵,當時的劉備並未多高興,而是說這幾個字

當得渠魁,用此何為耶”

這句話的意思是殺一個夏侯淵有什麼用,要殺就殺張郃。可以想象,當時在劉備心中,張郃的分量要比夏侯淵重太多。事實也證明了劉備的眼光。後期的張郃成為了諸葛亮北伐的頭號狙擊手,數次親手將諸葛亮的雄心壯志擊的粉碎。

一手好牌被打的稀碎,三國裡有機會爭奪天下的諸侯。

二.一流猛將——鞠義

此人的演義出場完全是為了給趙雲做嫁衣,趙雲一槍給挑了。但正史裡,鞠義可以說相當於袁紹手下的第一大將

和張郃一樣,鞠義開始也是韓馥的部下,但後來帶著本部兵馬一起歸順袁紹。成為了袁紹攻城拔寨的首選武將。當時他的地位比顏良文丑還要高一截。同時也是袁紹手裡特種部隊先登死士的總教頭。

鞠義最大的功績就是大破公孫瓚的白馬義從。要知道當時的白馬義從號稱天下第一兵,是公孫瓚手裡的王牌。卻被鞠義於界橋一戰全殲主力,兩年後,公孫瓚捲土重來。又是此人,斬敵二萬有餘,徹底的將公孫瓚打垮打殘。

無奈鞠義恃功而傲,後被袁紹所斬,死的太早了。

一手好牌被打的稀碎,三國裡有機會爭奪天下的諸侯。

說完武將,再來說謀士

一.挾天子以令諸侯——沮授

原為韓馥別駕,後隨袁紹。

我們都知道,曹操發家的重要一條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但當時沮授同樣對袁紹提出過這個建議,只不過袁紹目觀短淺,並未採納,從而失去了有利的政治條件。從這點看,沮授的長遠目光不在荀彧之下。

袁紹喜愛三子袁尚,欲培養其為世子。並將四個兒子分派四周,已察其能。沮授就勸說他“諸子分立是為災禍之道”袁紹不聽,後來,袁譚,袁尚果然為了世子之位大動干戈。

官渡大戰,沮授的良策就太多了

  1. 建議袁紹不要急於進攻,持久戰消耗曹操
  2. 反對顏良單獨領兵
  3. 建議袁紹留守延津,分兵進入官渡

這幾條,幾乎都是左右戰事的轉折點,可惜袁紹是一條都不用,最後兵敗。沮授被曹操所俘,寧死不降,曹操殺之。

一手好牌被打的稀碎,三國裡有機會爭奪天下的諸侯。

二.剛而犯上——田豐

原為韓馥別駕,後隨袁紹。

袁紹與公孫瓚之爭,聽從的就是田豐的計謀。也曾提議早日攻取許昌,迎回天子,佔據主動,袁紹未採納。

後官渡之戰,趁曹操攻打劉備之際,田豐曾獻策,讓袁紹奇襲許昌,袁紹以自己兒子生病為由拒絕,錯失良機。

後曹操打敗劉備,袁紹又要主動進攻,田豐勸說應當據險固守,分兵包抄。書中用了強諫一詞,意思可能是態度不是太好,衝撞了袁紹幾句。其實很能理解,真正的忠心之人才會如此。

袁紹卻受不了了,將他下放牢獄。後來袁紹失敗,無言再見田豐,命人給他送了一把劍,田豐自刎而亡(從這一點,就能看出袁紹的本質,明明自己因為不聽良策導致失敗,不好意思見到別人,卻讓人自盡,也是奇葩了。)

一手好牌被打的稀碎,三國裡有機會爭奪天下的諸侯。

綜上所述,當時的韓馥是將相併從,除了上面幾位,還有上將軍“潘鳳”,耿武,審配等等。卻因為識人不清,能人不用。白白浪費了這麼好的資源,也是可惜。

這裡是吾王君,一枚小小的三國迷。希望用有限的能力為大家帶來更多的三國趣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