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壓,需要治療嗎?

高血壓的危害想必大家都比較瞭解,但是低血壓是怎麼回事呢?醫學上認為成年人上肢血壓低於90/60mmHg就是低血壓。那有的朋友就會問:我血壓90/60,這樣有問題嗎,需要治療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個問題。

低血壓,需要治療嗎?


根據低血壓發生的原因可以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低血壓。

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尤其是一些女性朋友,測量的血壓數值達到了低血壓的標準,但沒有出現頭暈、乏力等其他任何不適的症狀,像這種類型的生理性低血壓是不需要治療的,只要定期監測血壓、觀察即可。

對於病理性低血壓,針對比較常見的、由於體質瘦弱等原因引起的原發性低血壓,要注意合理健康飲食、增加營養、適當增加運動來改善低血壓。如果飲食和運動不能緩解,並且不適的症狀比較嚴重,則需要及時就醫治療。另外一種由於人體某一器官或系統的疾病引起的繼發性病理低血壓,如心肌梗死、甲狀腺功能低下、惡性腫瘤等引起的,此時身體的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尤其是腦部,會出現頭暈乏力等症狀,要儘快做相應檢查,尋找病因,積極治療原發病。

還有一種低血壓是服藥過度導致的,一般多見於高血壓患者,這種長時間的低血壓會使全身血液流動速度過低、血液循環過慢,身體各器官血液供應減少,容易引起心梗、腦梗等心腦血管疾病。這種情況要及時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調整服藥量,定期監測血壓。同時建議高血壓患者選用長效、降壓作用平穩的藥物,有利於穩定血壓。

低血壓,需要治療嗎?


由此可見,多數的低血壓並不可怕,只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健康飲食、注重鍛鍊,提高免疫力,必要的時候配合藥物治療,就能很好的控制低血壓帶來的不良反應。


低血壓,需要治療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