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劇,最佳的居然是她?

秋季檔迎來了好劇大爆發,韓劇日劇港劇美劇,齊頭並進。



《秘密森林2》、《異星災變》、《黑袍糾察隊》S02、《反黑路人甲》、《天才槍手》,實在是追不完。


國劇也不遑多讓。


愛奇藝迷霧劇場悄然迴歸,《在劫難逃》、《非常目擊》低調開播。


優酷的《白色月光》和企鵝家的《摩天大樓》則不約而同地走起了“她懸疑”的路子。


近期國劇,最佳的居然是她?


三臺你追我趕,良性循環。


這幾部劇,我都在追。


《白色月光》播到一半時,就提筆寫過:


這一次,輪到全職爸爸出軌了


但這《白色月光》的結尾有些失落,宋佳的角色很好,槍口抬高,跳出了“沒有男人就不能活”的套路。但遺憾的是,另外兩個人物,她的老公和老公的偷情者,角色塑造都有點不足。


老公的內心掙扎過於表面,對他的壓力呈現也不夠全面。


劉敏濤的角色則有點讓我難以認同,她對婚姻的瘋狂執念缺乏鋪墊,讓人懷疑。編劇或許是想塑造一個婚姻觀和女主完全相反的女人,但似乎有點生硬——她沒有理由那麼狂熱地逼一個不愛她的男人離婚然後跟她結婚吧。


近期國劇,最佳的居然是她?


所以,《白色月光》我只能打到7分。


迷霧劇場的兩部《非常目擊》和《在劫難逃》,則有類似的優缺點。


優點是劇的概念不錯,幾位主演的演技也都在線,在故事之外,還打造出了一套獨特的影像風格,可以看出導演的創作野心,這非常棒。


但缺點也都難以忽視。


《非常目擊》最大的問題是,信息表達太過於直白,第一集就迫不及待及臺詞直給的方式把人物關係和案件最核心的懸疑點一股腦地塞給觀眾,尤其是主角警察和受害者父親的那段怒吼對話,景和演技都沒問題,但這種信息傳遞方式過於粗糙和原始了。


近期國劇,最佳的居然是她?


真的應該多學學《隱秘的角落》那種留白的敘事方式。


《在劫難逃》整體比《非常目擊》略好,但它的問題跟前幾年的犯罪類網劇類似,為了營造強烈的懸疑性和獵奇性,過於強調高概念+強劇情,“犯罪天才”過於無所不能,爆炸、綁架都輕輕鬆鬆。


突出他高智商的方法是通過降低其他人智商的方式來實現的。


後面還加入了跟“時間”有關的輕科幻元素。但其實我之前就說過,這種現實題材嫁接軟科幻,其間的分寸感很難把握。


近期國劇,最佳的居然是她?


王千源和齊溪的演技很好,但他們“現實派”的演法和鹿晗“玄幻派”的演法,似乎總不在一個頻率上。


沒想到,能讓我一口氣追完不膈應的,居然是原本最可能被嘲諷的《摩天大樓》


近期國劇,最佳的居然是她?


因為主演裡有某baby,我起初也是被深度勸退的。


而且這部劇其實很早就拍好了,但一直壓著,緊急上映也沒給啥宣傳的檔期,我一度擔心會被過度刪減。


但沒想到,不管是話題廣度、探討的深度,以及作為類型劇的懸疑點埋設、節奏感,都把控的挺好。


這應該要歸功於陳正道。


看完之後,最意外的是,某baby的演技雖然還是不行,但至少沒有以往那麼趕客了。


近期國劇,最佳的居然是她?


《摩天大樓》的前半部,採取的是非常討巧的多視角敘事節奏。


大樓裡的美女單身住戶在租來的公寓裡被殺,於是警察挨個採訪大樓裡有嫌疑的住戶。


每個嫌疑人給了足足兩集的時間,不緊不慢地講述他們視角里的故事版本。


不僅是你跟死者有什麼關係?案發時你在哪裡?你覺得大樓裡誰最可疑。


還有你是誰?你為什麼住在這裡?


最終是,你自己有什麼秘密?


前半部,最吸引我的,不是殺人案本身,而是住同一個小區的不同階層的人們,承受的不同社會壓力。


以及,他們為自己找到的解壓方法,和那一套自洽的說辭。


大樓的保安居然是名牌大學生畢業,在他自己的描述裡,他是個深情的、善良的、勤奮的,被生活擊落至此的無辜者。


近期國劇,最佳的居然是她?


他說的是事實,但也不是事實。


一個鳳凰男設計師,靠著老婆和岳父的關係,登上廟堂,而背後的壓力,只能釋放於暗室藏嬌的情人。


他說的不是事實,但也是事實。


其實最讓我驚訝的,是那對男房產經理和女p友的故事。


不是驚訝於這個故事的尺度,而是驚訝於這其中的人物設置——女的是隻要性不要愛,而男的卻是“你要了人家身子就得要我的人”。


近期國劇,最佳的居然是她?


國產劇裡的女人,終於可以驕傲地、主動地、熱情地享受性了,而不是把此當成某種資源或者評判標準,更不是成為男人的附屬品。


單就這種突破,就值得對主創團隊致敬。


尊重女性,從尊重她們的慾望開始。


後面,還有沒有點明的女les之情。


所以,我十分喜歡這部劇的前半部,儘管後面我們知道,前面的故事,很多都是“假象”,但假是真時真亦假,並不妨礙導演夾帶私貨的探討。


反倒是案件撇去表面的浮沫之後,露出真面目之後,有點無味。


人物塑造方面也開始出現臉譜化的問題。


其中,最臉譜化的就是baby飾演的女受害人了。


她的一生過於完美,過於辛苦,過於純潔無瑕。


我倒寧願她帶著自己的慾望和秘密,太純潔,反而顯得單薄。


近期國劇,最佳的居然是她?


當然,或許正是因為角色的單薄,避免baby單薄的演技。


大“反派”也過於臉譜化,除了“壞”,這個人物再有沒有其他的特徵了。


其實大可不必,如此一來,反而削弱了全劇關於女性困境的真正探討。


郭濤和楊子姍的警察角色,也不是純粹的破案工具人。


近期國劇,最佳的居然是她?


楊子姍的角色做了“別有用心”的反轉設置——大部分刑偵劇裡,都是男警察整天泡在案子裡,背後有個為他照顧家裡老小的賢妻。


那能不能反過來呢?


為什麼不可以?


金世佳飾演楊子姍的男友,戲份很少,但完成的足夠漂亮,我喜歡看他們之間極少的對手戲。


近期國劇,最佳的居然是她?


至於郭濤的角色,主創也很大膽地讓他展示出了所謂“直男癌”的缺點。


呈現男主角不完美的一面,即是主創的勇氣,也是主創的自信。


案件偵破之後,他們之間關於正義的探討也很“提氣”。


在正確的事和正義的事之間,該如何選擇?


近期國劇,最佳的居然是她?


面對一個沒有證據抓捕的惡人,動用私刑,就是正確但非正義的事。


身為警察該怎麼選,身為普通人該怎麼選?


意味深長。


說實話,單論這部劇裡核心案件的精彩程度,其實一般,而且細想起來有很多邏輯漏洞。


但正是這些夾帶私貨的探討,讓這部劇超脫了普通的兇殺案,有了更加悠揚的韻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